杨高:横看成岭侧成峰

尚学

<p class="ql-block">  前日,我与几位文化界的同事聚会聊天。大家聊着聊着,聊到了对电视剧《大秦帝国》的观感。不料,在聊到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评价时,同事中竟然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一种看法是: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我国后来发展成为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不愧为千古一帝。另一种看法则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破坏极大,他是千古罪人。两种看法,都强调自己说的有道理,不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互不相让。</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人们对一些事情或问题看法不一致很正常。所以,开始我并没有在意他们的分歧。后来,看到老同事互相争得面红耳赤,我才感到有必要从中调解,以免影响老同事间今后的友情。于是,我借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题西林壁》,谈谈我的看法,试图解决同事间的争论。</p><p class="ql-block"> 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如果横着看庐山,庐山是道道山岭;如果侧着看庐山,庐山是座座山峰。分别从远处看庐山、近处看庐山,所得出的印象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我们身在庐山看庐山。言下之意是说,我们只有跳出庐山来看庐山,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即一个完整的庐山)。</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老同事对秦始皇的评价有点类似看庐山。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同事,是从秦始皇统一大业的角度去谈的。而认为秦始皇是千古罪人的同事,则是从秦始皇毁坏文化的角度去说的。本来,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讲,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待秦始皇,各自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秦始皇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了统一中国的先河,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文化,就是千古罪人。功是功,过是过,不应拿功抵过,也不能拿过盖功。因此,我的同事分别这样说,情在理中,各执一词,无可非议。而老同事的争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评价秦始皇时,各自站的角度不同,在于没有分清自己和对方看问题的角度,把自己对秦始皇某个角度的评价,当成了对秦始皇的全面评价,于是就把对方的观点看成是错误的,就发生争吵,并互不相让。而各自不知道,这样各执一词,各守己见,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对方,是不妥当的,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我跟同事们作了以上的分析后,为了消除大家的争执,我进一步跟大家谈了如何才能正确评价秦始皇。我继续引用苏轼的说法,跳出庐山看庐山。我说,我们中国人,无论是谁,历来是把国家的统一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我国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国家统一的历史。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秦始皇灭六国,首创“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中国,为后世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大中华国家起到了开创和奠基作用。当然,为了巩固统一大业,他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其中包括焚书坑儒,毁坏了文化,但从社会发展史上看,秦始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不容置疑。</p><p class="ql-block"> 老同事听了我的分析和看法后,都觉得在理,因而不再争论。一场分歧,就这样解决了。</p><p class="ql-block">(2021.2.20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