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崇爱心语发布</b><br></div> <p class="ql-block"> 开学啦,同学们是否出现了如下症状?</p><p class="ql-block"> 困倦乏力、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p><p class="ql-block"> 原因分析:同学们在开启“寒假模式”后,身心极度放松,全身心投入到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吃零食的生活中,导致节奏紊乱、运动减少、肠胃功能失调、人际交往缺失。由于缺乏过渡性调整,在突然进入规律性很强的“开学状态”后,生理、心理状态都难以适应,从而催发一系列症状。</p><p class="ql-block"> 解决方法:开学前实施学生调整篇、教师助攻篇、家长引导篇</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生调整篇</b></h1> <p class="ql-block"><b> 学业上别“欠账”</b></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更好地跟上新学期进程。</p><p class="ql-block"> 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试试从三个方面主动收心。</p><p class="ql-block"><b> 1.调节生物钟</b></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p><p class="ql-block"><b> 2.备齐学习用具</b></p><p class="ql-block"> 开学前,可以购置工具书、笔、橡皮、尺子等必要的学习用具。也可以根据学校老师的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p><p class="ql-block"> <b> 3.转移注意力</b></p><p class="ql-block">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直至开学前仍对电视节目和游戏意犹未尽。此时,要学会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p><p class="ql-block"><b> 4.温故而知新</b></p><p class="ql-block"> 要“温故知新”,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同时要提前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时不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师助攻篇</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其实,在“收心”教育中,教师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开学期间的教育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身的教学成绩。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收心教育:</p><p class="ql-block"> <b>1.以身作则,率先“收心”</b></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精神抖擞,给同学们做榜样。教师自身要“收心”,率先从假期状态中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告别“开学综合症”,在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b> 2.检查作业促“收心”</b></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假期作业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有总结。否则,一些学生将养成应付假期作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开学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业一一批阅,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要求学生将错题逐一更正,这不仅使学生纠正了错误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能使学生潜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b> 3.开展活动助“收心”</b></p><p class="ql-block">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让学生了解收心的意义与方法,知道所在学校、班级、团队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p><p class="ql-block">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开展一些假期收获汇报会、励志故事会、即兴演讲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p><p class="ql-block"><b> 4.精彩课堂引“收心”</b></p><p class="ql-block"> 开学初,教师课堂教学最为关键,教师要精心备课,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p><p class="ql-block">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发放之际,为每位学生写下心灵寄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长引导篇</b></h1> <h1> 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h1><h1> 临近开学,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h1><p class="ql-block"><b> 1.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b></p><p class="ql-block"> 开学前,要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p><p class="ql-block"><b> 2.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b></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假期阅读的书籍的读后感,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b> 3.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b></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开心收心,避免雷区篇</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inherit;"> 雷区一:急刹车</b></p><p class="ql-block"> 假期中,孩子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承载过多压力,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p><p class="ql-block"><b> 雷区二:强制</b></p><p class="ql-block"> 家长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孩子可能产生抵触、逆反情绪。</p><p class="ql-block"><b> 雷区三:严厉</b></p><p class="ql-block"> 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若家长一味地严厉责骂,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激发孩子叛逆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开学综合症”是正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只要努力地调整,</p><p class="ql-block"> 再配合家长机智地引导,</p><p class="ql-block"> 老师科学地施教,</p><p class="ql-block"> 就可以尽快“收心”,<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图文:俞乐乐</b></p><p class="ql-block"><b> 编辑:曹婷</b></p><p class="ql-block"><b> 制作:邵金尧</b></p><p class="ql-block"><b> 审核:胡玉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