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上海滩(2)外滩之源

伟伟道来

<p class="ql-block">中山东一路33号,曾经的英国领事馆,儿时无数次路过那里,却从未踏入过半步,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外滩源33”,过去在我心中充满神秘感的“禁区”,终于向公众免费开放。</p> 外滩源33北靠苏州河、南邻半岛酒店,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圆明园路,总占地面积27770平方米。<br><br><br> <p class="ql-block">1845年,英国在上海设租界,1849年在这里建造了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不料,这个领事馆在1870年被大火付之一炬,随即又在1873年建起了新的领事馆,就是外滩源33号的1号楼。1号楼为二层砖木结构,文艺复兴府邸风格并带有外廊建筑特征,小青瓦房顶,米白色墙面,楼前是典型的英国式花园,四周还有众多古树名木簇拥,是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唯一拥有大片花园的建筑,也是外滩现存最早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树龄200余年的广玉兰,树干已掏空,靠钢筋支撑,仍枝叶繁茂、屹立不倒。这棵广玉兰是苏格兰植物学家福钦所赠。</p> <p class="ql-block">在1号楼旁边的灰色两层小楼是总领事官邸,它建于1882年,同样的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都有长廊与领事馆连接。现在是瑞士名表在上海的旗舰店。</p> 外滩源的3号楼(南苏州路79号)原教会公寓和4号楼(南苏州路107号)新天安堂并肩而立。教会公寓建于1899年,5层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墙面,是牧师住宅和教堂工作人员的宿舍。 新天安堂建成于1886年,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单层砖木结构,高达33米的尖塔曾是外滩的制高点。上世纪50年代起,因被用作厂房以及2007年的一场大火,使整个建筑损毁严重,后经过复原重建,2010年重建完成,才使东侧礼拜堂和尖塔得以恢复原貌。 5号楼(南苏州路76号)是紧邻苏州河的上海划船俱乐部旧址,建于1905年,原来有西翼(游泳池)、中部(会所)和东翼(船库)三部分,如今只保留了中部的会所和西翼的门楼,东翼的船库因建吴淞路闸桥被拆除了。这个地方我还真的很熟悉,少年时期离家最近的黄浦游泳馆就座落在这里。 在外滩源33附近的圆明园路和北京东路上还有一批建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洋式建筑,这些建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清水红砖砌筑外墙,简洁明快。<div>建于1904年的圆明园公寓,半圆形的浅门廊,用两根有精美砖雕的短柱支撑,为二层辟出一个别致的小阳台。</div> 建于1907年的安培洋行,曾经入住过巴拿马公使馆、橡胶业同业公会等多家知名机构,如今沪上顶级的粤菜餐厅慧公馆在此落户。 建于1911年的益丰洋行,红砖外立面沿着北京东路铺展而开,长达124米,创下当时上海同类单体建筑之最。 <p class="ql-block">外滩源33号及其周边的建筑群都是具有百年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们是外滩最早的建筑,随后的高楼大厦正是从这里开始,向南一路延伸,才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外滩万国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