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指导方略

太原市小店区太航学校樊光姣

<p class="ql-block">一、《神笔马良》的内容介绍</p><p class="ql-block"> 《神笔马良》是一篇具有鲜明中国民族气派和民间文学风味的童话,塑造了一个惩恶扬善的少年英雄形象。</p><p class="ql-block"> 从内容上看,该童话讲述了一个少年英雄怀揣梦想、磨炼成长、如愿以偿的故事。“得宝—夺宝—护宝—失宝—寻宝”为核心的“英雄历险”模式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整本书渗透了喜剧故事的完整形式:开端——马良出身悲苦,现实生活境遇阴霾密布;发展——天赐神笔,马良命运的天空陡然光明乍现;高潮——英雄被迫离乡背井,一路闪转腾挪,与邪恶势力抗争周旋;结局——敌对势力机关算尽,自掘坟墓,英雄和“宝物”否极泰来、胜利在望。透过这样的喜剧程式,苦孩子马良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襟怀宽广的少年英雄。</p><p class="ql-block">二、《神笔马良》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1.选材精妙,形象典型</p><p class="ql-block"> 童话的生命是幻想。《神笔马良》中的神笔和它所画出的图,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从这一点来说,它是童话,但它又真实得很。在我国有“梦笔生花”“画龙点睛”的传说,“神笔”不仅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易于人们接受,又有着含蓄的象征意义。马良的形象来自民族文化土壤,具有浓郁的草根性、泥土味与山野风,马良身上体现出的善良、勇敢、机智、惩恶扬善的传统美德,使其早已成为激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童话典型。</p><p class="ql-block">2.承接传统,体现价值</p><p class="ql-block"> 《神笔马良》之所以跨越国界,得到广泛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很好地承接了民间文学传统中的惩恶扬善的价值立场,呼应了少儿读者阅读心理中的英雄崇拜意识。马良和神笔颠沛流离的命运是和一个又一个受罚的坏人分不开的。而以这样的文学原型为框架,所塑造的马良这个理想化少年英雄形象则包含了这样一些人类文明所孜孜以求的价值元素:诚实、善良、勤劳、正直、坚韧、执着、机智、坦诚、勇敢,等等。正因如此,《神笔马良》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恒久性,才在文学原型的意义上穿越了文化和国界,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3.插图灵动,装饰精美</p><p class="ql-block"> 自《神笔马良》面世以来,其插图无论是篇幅的数量还是绘制的手法都很引人注意。张光宇自 20世纪20年代起就是中国插图界的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1955 年,张光宇先生为《神笔马良》绘制了12幅插图,张张画得讲究、精美、神采灵动。正如黄苗子在《张光宇的艺术精神》一文中所说,其“用线更为老辣醇厚,画面也不专尚简洁一路,虽是黑白线描,却是异常华丽”。</p><p class="ql-block">4.口语表达,亲切生动</p><p class="ql-block"> 《神笔马良》是脱胎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这种典型的民间故事叙述视角,随着情节渐次展开,语言风格上的亲切感、生活化也表现得十分鲜明,“鸡狗满街走”“铁定心了”“白胡子爷爷”等语言表达形象生动,于简洁之余体现了文学语言和现实生活血脉相依的亲缘关系。故事的口语化倾向以及民间俚语、俗语的融合是《神笔马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三、《神笔马良》学生阅读难点</p><p class="ql-block"> 卡点”一:阅读难度增加。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如《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故事都是相对独立而且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而由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神笔马良》一书包含了三个故事,共计12万字,且故事情节曲折,富含夸张的想象和鲜明的对比,故事阅读的难度有所增加。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久的时间大约20分钟,因此,阅读这三个较长的故事时,学生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专注力和持续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p><p class="ql-block"> “卡点”二:复述故事具有挑战性。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倾向于选择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图画在阅读活动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但对于他们来说,讲故事却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将记忆中最清晰的片段背诵出来,如学生对“得笔”的情节感兴趣,就能完整地背下这个片段,但他们对故事的整体情节、完整性是缺少建构的。所以,如何使碎片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他们的学习难点。</p><p class="ql-block">四、选择策略,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1.激发兴趣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兴趣的激发可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结合文本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1)故事情节激趣教学中,通过精彩片段呈现的方式,抓住其中的一个片段,教师朗读激趣,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吊起了学生的胃口。</p><p class="ql-block">(2)书中人物激趣童话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故事中的人物,如《小红帽》中善良、纯真的小红帽,《没头脑和不高兴》中脑袋大大、做事情丢三落四的没头脑……这些童话人物有血有肉,有性格弱点,让学生有亲近感,就好像他们自己或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一样。教学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童话阅读经,学生就会自觉进入童话情境中,与童话人物同呼吸、共命运。</p><p class="ql-block">(3)故事插图激趣</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学生正处于从绘本阅读到桥梁书阅读的过渡阶段,如何实现这一跨越呢?插图是重要的辅助资源。图与文相结合,易把学生带入书籍描绘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共有12 幅插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图画中人物的表现和细节,猜测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书中,以验证猜测。</p><p class="ql-block">五、指导读书方法</p><p class="ql-block">(1)活用插图</p><p class="ql-block"> 插图是学生理解信息、统整信息的重要抓手,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神笔马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关键情节,抓住文字信息和图画细节,进行图文关联,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回忆与复述。具体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借助插图,小组接力,试着将故事讲完整;其次,借助插图,图文对应,加入想象,将故事讲生动;最后,借助插图,丰富形式,将故事讲丰富。</p><p class="ql-block">六、拓展跨界阅读</p><p class="ql-block"> 在媒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学生借以阅读和表达的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跨媒介学习的技能和素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p><p class="ql-block"> 《神笔马良》问世 70多年,被译成各国文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还被编成动画片、美术片、真人版电影,另外还有同名歌曲等。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由文本出发,打开不同的艺术形式边界,参与到文本、电影所创设的想象场景中,走向更丰富、更广阔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原著的理解,为学生提供走进整体阅读的多路径。而这样的多路径也有助于学生运用完整的、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度阅读,体现了完整育人的观念。</p><p class="ql-block">七、读读书中的儿童,找找身边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马良去哪儿了?”很多学生对故事的结局充满疑问。这个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书中人物的关注。沿着这个问题,读读书中的人物,找找身边的自己,教师要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形成认知。</p><p class="ql-block"> 《神笔马良》里的马良是一个远方的儿童,体现着传统的中国儿童成长的路径。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那样,《神笔马良》讲述了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励志少年的故事。由故事读到自己,学生会发现,马良没有离开,他离大家并不遥远。也许你不爱画画,但是你爱踢足球,或者是爱好舞蹈,只要你拥有梦想,只要你勤学苦练,只要你善良、勇敢、机智,你就是马良。</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认识将会化为一股能量,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浸润学生的内心,从而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烙印。正如作者洪汛涛所说:“每个孩子都是马良,每个孩子都拥有一支神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