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远眺和近观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集美的红屋顶。</p> <p class="ql-block">图例:1921年,厦门大学假集美学校有着红屋顶的即温楼举行开校仪式。</p> <p class="ql-block">有着红屋顶的校舍建筑像从天而降的一片宫阙散落在人间,使得集美的红瓦碧树分外光华。它的屋顶可不是叫人目眩到俗气的朱红,也不是挑逗欲望的粉红,这红屋顶里带着些许赭石的厚重,又带着金子般的高贵,让人沉迷在一种如诗如画的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例:陈嘉庚先生与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的侨生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也住进了有着红屋顶的房子,成了集美诗情画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图例:1954年陈嘉庚在集美全校运动会的主席台上。</p> <p class="ql-block">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集美素有的名片,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日子止不住会过出诗意来。</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女子师范学校七八组毕业留影</p> <p class="ql-block">集美四季如春,暖洋洋的阳光射进我的书房,蓦然抬头,楼下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缥缈辽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间或地看见一片红色房顶在集美的浓荫翠绿中探出头来,那么美,好像抒情芭蕾舞剧中少女的金色王冠,美得甚至有些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图例:1923年集美学校第五届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这种美丽的红屋顶常常使我禁不住放下书本,下楼选择最好的角度对它观瞻打量,琢磨研究。</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科学馆(1922年)</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乘坐飞机飞离或降落厦门的时候,我都会隔着舷窗,用目光搜索机身下的集美学村,仿佛有着红屋顶的集美是我心心念念、久看不厌的红颜知己。</p> <p class="ql-block">图例:敦书楼(1925年)</p> <p class="ql-block">无论见与不见,老建筑中的南薰、道南、黎明等滨海楼群,总会在阳光下依然故我地用它们的红屋顶点染着集美那神奇的土地,归来堂和鳌园的红屋顶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嘉庚先生举家兴学的那个时代,比华丽、悦海园、集美花园、陈嘉庚纪念馆、集美大学允恭楼群和尚忠楼群、集美大学新校区诸楼群、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楼群,也用足了集美屋顶的红色,通过这种色彩,把只属于集美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风尚,凸显出来。</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学校校舍(1918年)</p> <p class="ql-block">这种红色昭示集美之美的真正理由,那就是红屋顶之下学子们的朗朗书声,每日践行着嘉庚先生掷地有声的遗训:“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幼稚师范学校(1918年)</p> <p class="ql-block">集美屋顶的每一片红瓦,仿佛都在提示你不懈追逐真理、崇尚文明!</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学校音乐室(1925年)</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屋顶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宁静恬淡中的挺拔与坚韧。红屋顶就像奔腾于浓荫中一只只健硕的骏马,像漂浮于大海中的帆群,朝着理想,朝着希望,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图例:崇俭楼(1926年)</p> <p class="ql-block">红屋顶下红白相间墙身的黎明楼。</p> <p class="ql-block">悠长的嘉庚路上,两侧的相思树的清荫映衬着楼群,成了红色楼顶不可或缺的伴侣;一阵风儿吹过,墙角的三角梅轻轻地舞动着它的身段,似乎向红色的屋顶寻求支持;还有那火红浪漫的凤凰树,展开它那纤细而绵密的花叶,给红屋顶一个惊人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图例:陈嘉庚先生亲自规划、设计、监工的集美学校楼宇修建中。此为先生在集美学校校舍修建工地。</p> <p class="ql-block">集美的红屋顶别处并不常见,国内凡有红屋顶的城市,仿佛都与近代以来国门打开有关。因为集美的红屋顶,总是令我对拥有红屋顶的城市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图例:允恭楼(1923年)</p> <p class="ql-block">远眺集美的红屋顶,常常让我联想到津沪租界中的欧式建筑,青岛海岸边的德式别墅,澳门的葡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图例:上海黄浦江畔租借地欧式建筑夜色。</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2016年和2018两个暑假前往欧洲旅行,类似的红屋顶在欧洲可谓比比皆是。布拉格和海德堡的红屋顶,跟集美的红屋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三处有着红屋顶的地方,都是以教育和艺术著称于世。布拉格的红屋顶倒映在美丽的伏尔塔瓦河波面之上,那红顶檐下曾诞生过斯美塔那、卡夫卡等文化名人。海德堡有一个著名传说,二战时候盟军轰炸德国时,一个英国飞行员负责轰炸海德堡,而海德堡大学是他的母校,他在天上看到母校的红屋顶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呼吁其战友放弃对海德堡的轰炸,保护了这座拥有600年大学历史的教育之城。</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面对同样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集美学村,周恩来也是下令前方战士,要以最大的克制,保护好满是红屋顶的集美校舍。在保护教育遗产和文化遗产方面,有着深厚文化教养的人们,总是抱以极大的敬畏与尊重之心。</p> <p class="ql-block">所不同的是,集美传统建筑中的红屋顶有着欧洲城市所没有的飞檐翘角,有着闽南人祖庙上同样的雕梁画栋。红瓦铺在歇山顶和硬山顶校舍主体建筑上,屋檐灰塑山花和木雕垂花装饰以及六曲燕尾脊不禁让人沉浸于闽南建筑的“古早味”之中。它们成为集美校舍建筑最显眼的地方标志。</p> <p class="ql-block">“戴斗笠,穿西服”是集美人对传统建筑的深度描述。红屋顶的集美,焕发着一种开放、鼎新与变革的精神,从门窗的西式线脚和巴洛克式的雕花装饰上你看不到集美建筑的保守姿态。在西式的墙院装饰的顶端,你看到的依然是中式的红顶。东方和西方,是如此贴切、自然地熔铸在一种红瓦之下,中西文化就这样静静地、和谐地同时展现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蓦地,我懂了,我发现了真正的集美:在陈嘉庚先生的前瞻之下,东西方要在集美做一次成功的汇合。</p> <p class="ql-block">每次阅读《南侨回忆录》,我仿佛看到了嘉庚先生熔铸在集美红屋顶下的苦心,那就是:东西方文化可以同时在集美的楼群中交汇、融合;勤勉好学,无问西东,让集美成为一个和世界一起跳动脉搏的文化基地。这,恰恰是集美独到美丽之处。</p> <p class="ql-block">集美屋顶的红瓦,与闽南厝房红墙和红地砖也颇相匹配,这裹“红”的楼宇像醉酒的红脸汉子,听着南音,沐着闽海的风,由远及近,浪漫、潇洒地走近你的视线。这种带有一丝热烈、奔放色调的红,是闽南建筑的惯用色泽,曾为闽南人建造地方建筑时所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在闽南沿海,碧海蓝天绿树,如果缺了鲜花似的红砖厝房,人们的视觉感知和生活美学,不知会如何地冷峻与单调。</p> <p class="ql-block">红瓦白墙、砖石合壁,让你眼睛不由得为之一亮,一下子提振起心情。在陈嘉庚先生眼中,单有砖瓦的红色材料还不够,他把西方建筑、新加坡南洋式红屋顶和闽南寺院红屋顶建筑巧妙地做了跨文化嫁接,并将三者一并移植到集美学村的各个楼群中,进而也移植到厦门大学的群贤、芙蓉、建南三个建筑群上。</p> <p class="ql-block">自1913年投身教育以来,嘉庚先生后半生一直参与了包括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和新加坡相关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红屋顶是此类建筑的主要标志。嘉庚先生为这种建筑倾其所有,亲自选址,亲自设计,亲自选材,亲自督工,终于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嘉庚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图例:“送王船”巡境队伍走过红屋顶的厦大楼宇前的街路。</p> <p class="ql-block">图例:鼓浪屿的红屋顶。它们与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红屋顶,呈三足鼎立之势。</p> <p class="ql-block">有着红屋顶的嘉庚建筑,在营造上既强调中国建筑的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建筑的高大深庄,同时也喜用拱门、圆柱、连廊为特点的西式屋身。将闽南红砖白石混砌的墙体转换成集美、厦大校舍建筑中大面积的中西结合式墙体,甚至将罗马式廊柱和巴洛克式门窗与墙面装饰镶嵌在校舍各处。</p> <p class="ql-block">你在这样的建筑中学习传统文化,休想拒绝文明世界中一切先进而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集美楼群的“穿西服”的真正含义。</p> <p class="ql-block">图例:延平郡王祠</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闽南小渔村“走出去”的华侨领袖,嘉庚先生亲自规划设计的学村建筑,其营造理念绝对拥有学贯中西,亦中亦西的前瞻性目光与跨文化格局。</p> <p class="ql-block">今日厦门虽然现代建筑林立,但是由红屋顶覆盖着白墙的楼宇,红顶白身,丝毫不显得土气。其东西合璧的建筑理念和美学思想,反而说明了闽南传统向现代的合理过渡与得体转型。</p> <p class="ql-block">当人们看腻了互相仿照、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后,反而更易于亲近洋溢着温暖色调的集美的红屋顶,因为集美这种红屋顶,提示着历史,张扬着文化,它与厦大嘉庚建筑楼群中的红屋顶和鼓浪屿成片的东西合璧式的红屋顶,在厦门城市建筑中呈三足鼎立之状,成了厦门这个城市特别显眼、无法替代与置换的风貌建筑。</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大社的建业楼</p> <p class="ql-block">图例:沿着嘉庚先生的足迹,走过集美……</p> <p class="ql-block">图例:老同学相聚集美。</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的红屋顶相送暮色。</p> <p class="ql-block">我在集美已经生活工作了好些年,可是嘉庚瓦铺设的集美红屋顶始终让我动情。在它的红屋顶之下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毓杨培材,和求学的学子一起感悟人生。</p> <p class="ql-block">图例:我的藏族弟子毕业于集美大学。</p> <p class="ql-block">图例:模绘集美红屋校舍。</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大学尚忠楼。</p> <p class="ql-block">图例:龙舟池畔的集美中学。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赞曰:这是他见过的世界上最漂亮的中学。</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学校校歌唱道:</p><p class="ql-block">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p><p class="ql-block">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p> <p class="ql-block">图例:嘉庚瓦铺就的高颜值集美红屋顶。</p> <p class="ql-block">图例:天马山前,龙舟池畔,坐落着美丽的百年老校。</p> <p class="ql-block">图例:</p><p class="ql-block">天然位置,惟序与黉,</p><p class="ql-block">英才乐育,蔚为国光。</p><p class="ql-block">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p> <p class="ql-block">图例:</p><p class="ql-block">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p><p class="ql-block">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p><p class="ql-block">‘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p> <p class="ql-block">图例:南薰楼,曾为闽省第一高楼。</p> <p class="ql-block">图例:在集美的诗情画意里学习、生活、工作。</p> <p class="ql-block">图例:集美,永远的红屋顶</p> <p class="ql-block">如果细心观测,你会发现集美屋顶由一种特别的红瓦铺就,与闽南传统仰合平板红瓦的“长相”截然不一。由于陈嘉庚先生亲自参与了对集美校园建筑及建材(含集美学村及厦大屋顶的红瓦)的改良,所以集美屋顶的红瓦习惯被称为“嘉庚瓦”。传统闽南瓦片不适宜高大的学校建筑使用,水泥瓦靠进口,不散热,改用个大、结实、耐用、价廉、造型丰富的嘉庚瓦,更加实用、美观。</p> <p class="ql-block">嘉庚瓦在龙海石码设窑烧制,用一种特制的铜质压模机器压出造型。每有新校舍起建,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制造出不同款式的嘉庚瓦铺设于造型各异的屋顶,便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图例:嘉庚瓦制作的欧式建筑装饰</p> <p class="ql-block">直到今日,在集美的每一片屋顶下,演绎着多少学人探求学问与真理的动人故事?在它的每一种红色的记忆中,留下了多少探询美的足步?想必那片片的红屋顶,的确给过往的你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无限的遐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