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

朱志彬

<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苏杭,自然会想到西湖,西湖不仅自然风景秀美,还有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古诗。在国庆长假中,我应学生秀东夫妇邀请,去了西湖。</p> <p class="ql-block">在茫茫细雨中游了绍兴鲁镇后,开车约两小时到了西湖。天还是下着小雨,放眼望去,烟波浩淼的西湖,清风微拂,满湖涟漪,绿柳婆娑,烟雨空蒙,楼阁隐匿。一湖之景,因雨而柔,因柔而美,宛如一位温柔文静的小家碧玉,令人惊鸿一瞥。苏东波诗云: </p><p class="ql-block"> 水光潋滟晴方好,</p><p class="ql-block"> 山色空蒙雨亦奇。</p><p class="ql-block"> 若把西湖比西子,</p><p class="ql-block"> 浓妆淡抹总相宜。</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来到了“三潭映月”景点。只见湖中碧波之上立着三潭。三潭与岸上金桂、绿柳及楼阁相映成趣。这里呈现出湖中有岛,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特色。此时十月初,绿树、花木、岸柳皆显示一抹秋色的韵味。我们一行在三潭景点处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苏堤贯穿西湖南北,长近三千米,是碧波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堤缘于何时?略知历史的人们一定知道,是宋·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所建,故又名“苏公堤”。当时苏东坡为湖清淤,组织民工将泥土堆垒在湖中一线,两旁植柳,时间一久便成了一道绿柳湖堤,因苏东波为政有功和春景秀丽而名“苏堤春晓”。现在的苏堤中央是洁净的油砂路,两侧依然是绿柳。若你阳春三月来,徜徉在诗情画意的柳色中,定是赏心悦目。而此时十月初,已进入中秋。柳色犹绿,但绿中透出一丝淡黄,自然有了秋的味道,可谓“苏堤秋色”。苏堤由南向北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桥,桥名文雅,令人赞美。桥南有清·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漫步在油砂路上,赏着堤边的柳色,看着随风曼舞的枝条。想起此堤因人为政有功而冠名,可见我们是一个感恩民族,也是儒家文化之美。关于苏堤的诗有很多,我独喜这首纯粹的写景诗:</p><p class="ql-block"> 苏堤</p><p class="ql-block"> 明·杨周</p><p class="ql-block"> 柳暗花明春正好,</p><p class="ql-block"> 重湖雾散分林鸟。</p><p class="ql-block"> 何处黄鹂破暝烟,</p><p class="ql-block"> 一声啼过苏堤晓。</p> <p class="ql-block">掩映在湖光山色中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登塔的心情自然十分迫切。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因战乱等因素毁坏而多次重修,1924年轰然坍塌,2002年10月重建。原址上的新塔,绿树掩映,花木扶疏。登上塔顶可观西湖全景。因天空云层低沉,时不时的下着小雨,加上十月初的气候,湖面水气凝成薄雾,沉浸在薄雾中的西湖,看上去是江南烟雨的那种空蒙感。而“雷峰夕照”景色如何,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我年少时读过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知道了在西湖边上有座雷峰塔。后来看了电视连续剧《白娘子传奇》,对此塔印象更深刻。而今来了西湖并在塔上,完全有了真实感。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曾经的人们总是将美好愿望寄托在神话(民间)故事中。而千年之后的今天,一对对情侣携手登塔,他们生活在婚姻自由的天堂里真幸福。</p> <p class="ql-block">西湖四时皆景,春有翠柳,夏有绿荷,秋有明月,冬有残雪,非一次旅游就能赏完。而这次旅游,秀东在国庆长假中,邀请我们夫妇游览绍兴、乌镇和西湖等地,同时还特邀了她的同窗好友一同前往。热情至致,一言难尽。同游的日子虽远去了,但在我的脑海里西湖美景和师生情谊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注&nbsp; &nbsp; 1、西湖十景 :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 2、图片取自网络,致谢拍摄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