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天路行(一)

夜路独行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23日至29日,我们单车四人(白茶、笨鸟、有佛缘、夜路独行)一犬,驾驶着白茶的铃木锋驭太行天路行。</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太行大峡谷为中心,自驾两条太行天路,两条太行挂壁公路,三次徒步穿越和游览太行大峡谷即周边的十多个景区景点。</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的图片由夜路独行、白茶共同拍摄。</p> <p class="ql-block">行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邢台→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红旗渠→太行平湖→库峧村→西井山村→岳家寨→臭水峧村→虹梯关乡→虹梯关挂壁公路→虹霓村→通天峡→虹梯关隧道→平顺→天脊山→阱底挂壁公路→神龙湾天瀑峡→阱底村→太行大峡谷→林州→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北京,总行车距离1516公里。</p><p class="ql-block">活动总行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本集涉及景点: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红旗渠、太行平湖、太行天路。</p><p class="ql-block">D1:6月23日,北京→石家庄→邢台→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红旗渠→太平湖。行车距离599公里,住太行平湖边上的平湖鱼庄。</p><p class="ql-block">本图只显示邢台至太平湖一段,北京至邢台段删去。</p> <p class="ql-block">先来一张全体成员合影,从左到右夜路独行、有佛缘、笨鸟、白茶,车后面的黑牌子上面写着《太行天路》。</p> <p class="ql-block">进太行山首先要祭拜这里的英雄,过了涉县就走上了这条将军大道,太气派了!</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一直把我们引到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浮雕群</p> <p class="ql-block">129师的精神就是太行山精神</p><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129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2、3、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而成,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等共1.3万余人。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方就是129师司令部旧址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29师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的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并于1940年6月将司令部设在赤岸村中央的小山坡上,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离开。</p> <p class="ql-block">挥师入太行,这个专题太切合我们本次活动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司令部里,在抗日战争期间发出了多少指令,指挥全师浴血奋战在太行山上,这个司令部里走出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达、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宋任穷、刘志坚、许世友、周希汉等一大批我军名将。</p> <p class="ql-block">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第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80余座。在第115师的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挥师挺进大别山,进入太行山时是129师,出来已是刘邓大军。</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涉县固新村有一棵古槐,号称天下第一槐。 这棵老槐树高29米,树围1.7米,冠幅直径19米,树龄约2000年左右。树旁立有石碑,刻有“天下第一槐”五个醒目大字。</p> <p class="ql-block">进太行山那就一定要拜现代愚公林县人民,他们修建的红旗渠,我打小就知道就佩服,以前都是从电影从图片中了解红旗渠,这次身临其境,感觉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p> <p class="ql-block">雨中参观游览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 300名青壮年经过17个月的人工凿通,故取名为青年洞。依靠断壁而凿的“青年洞” 从巍峨雄险贯穿而过,十分震撼。</p> <p class="ql-block">雨越下越大,收工。</p> <p class="ql-block">傍晚赶到太行平湖岸边的平湖渔庄入住</p><p class="ql-block">太行平湖</p><p class="ql-block">又名南谷洞水库。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北部,是太行大峡谷河流“露水河”的拦河蓄水工程,是红旗渠补源工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平湖渔庄的三楼推开房间门就是一个小平台,在小平台上就可以欣赏到太行平湖的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D2:6月24日,太行平湖→库峧村→西井山村→岳家寨→虹梯关乡→臭水峧村。行车距离72公里,住臭水峧村。</p><p class="ql-block">全天都走在太行天路上,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欣赏太行平湖的景色的同时,赶往并寻找太行天路。</p> <p class="ql-block">太行平湖的拦水大坝,大坝上一个横幅写着太行屋脊风景区,因为要赶路,我们没有进入。</p> <p class="ql-block">在大坝上欣赏太行平湖雨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离开太行平湖,进入山区盘山向上,美景逐步出现。</p> <p class="ql-block">还没到达太行天路,就刚刚走过的这盘山公路,已让我们感到非常刺激。</p> <p class="ql-block">过漫水路</p> <p class="ql-block">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向上,终于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三岔路口,向左走,就是库峧村,向右走就是西井山村(太行天路的东入口)。</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说一下,导航搜索这两个村,都可以接近太行天路的入口,但你设定规划路线时一定不要设定成“驾车”,而是要设定成“步行”,也就是说太行天路不适合驾车,只能步行。</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太行天路的入口,我们开心的跳了起来,说心里话,我们高兴的有点早,太行天路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险的多。</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上了这条太行天路</p><p class="ql-block">所谓的太行天路</p><p class="ql-block">这是山西平顺县虹梯关乡修建在山顶的一条乡间村路,它东起库峧村,西到虹梯关乡,全长35公里。道路很窄,只能容一辆车通过,部分水泥路面,部分砂石路面,大部分都建在悬崖边,而且没有任何保护,因为它太不起眼儿了,在网上很难能找到它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刚下过雨,路面非常湿滑。</p> <p class="ql-block">西井山村到了</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平顺县与河南省林州市交界处,是太行山的雄关险隘虹梯关乡。该乡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叫西井山村,平均海拔1400多米,12个自然庄“挂”在相隔不远的5座山峰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井山村其中的一个自然庄,看看这房子,全都是就地取材,可以说名副其实了石头屋。</p> <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19日下午,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47岁的党支部书记王海潮组织村民开展荒山绿化。他不幸滑落十余丈深的悬崖下,以身殉职。</p><p class="ql-block">修一条“天路”出大山,山西省平顺县与河南省林州市交界处,是太行山的雄关险隘虹梯关乡。该乡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叫西井山村,平均海拔1400多米,12个自然庄“挂”在相隔不远的5座山峰上。过去,村里只有一条“一脚宽”的小径通往山外,1982年起,这个240余口人只有50多个劳力的小山村,要靠自己的力量开凿一条出山的大路———在悬崖绝壁间开凿盘山道。1995年,34岁的王海潮经村民推举,接过了前任接力棒,继续修路。他既当工程组织者又当全劳力,带领村民用钎镐和炸药,将原来的羊肠小道修成了9层、18折、62道弯、长达35公里,可通机动车的沙砾路。后王海潮带着村民义务投工,完成拓宽改造道路16公里,水泥硬化路8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样太行天路,真正实现贯通,我们要记住这个名字,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潮。</p> <p class="ql-block">太行天路2/3路段都是沙石路段</p> <p class="ql-block">因为太行天路修在山顶,整个行车都在山脊上,这就出现了道路两边都是悬崖,并且没有护栏。</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太行天路的中点(中间的中),也是一处三岔路口,三条路分别通向西井山村(我们来的方向),虹梯关乡(我们要去的方向),和岳家寨。</p> <p class="ql-block">从三叉路口就可以看到岳家寨,远看非常美,像一座白宫,我们将要去岳家寨参观游玩,然后再返回到三岔路口。</p> <p class="ql-block">岳家寨要比三岔路口海拔低,并要走一个来回,路途艰险,小心驾驶。</p> <p class="ql-block">胳膊肘弯</p> <p class="ql-block">发卡弯</p> <p class="ql-block">回头弯</p> <p class="ql-block">几字弯</p> <p class="ql-block">整个太行天路道路都这么宽,只能容一辆车通行,赶上对面来车错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在外侧的车辆真有点悬。</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标语写着“世外桃源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岳家寨到了</p><p class="ql-block">岳家寨(原名下石壕)</p><p class="ql-block">隶属于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不远处的深山之中,整个村庄坐落在断层形成的山体平台山嘴之上,西、北依山脊,东、南临绝壁,依山筑建。有两个自然村,38户人家,约100余人。因身处太行之巅村民建房就地取材,一色的石头筑就,石墙石顶,村头石磙石碾,村边石桌石凳,高低错落,精雅有致,一个院落连着一个院落,彼此相连。村前屋后筑坝成堤,弯曲呈扇,顺山沟而建,梯田大如球场,小如片席,从山脊整齐筑到山根。每一户农家,都是一幅风景。这里被誉为大山中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进入村庄进行参观游览,岳家寨人用石头已经用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从岳家寨回来再过回头弯</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拍的有点像天路,通天的路。</p> <p class="ql-block">是拜山,是拍照。</p> <p class="ql-block">接近太行天路的西出口(虹梯关乡),这里有一个岔道口,我们将去今晚的住地臭水峧村,看右边的面包车,就是农家院老板的儿子在岔道口来接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臭水峧村,入住农家院,这家的房屋是村中最好的,并且是砖瓦房,这在当地不多见呀。</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坐落在林中的这户农家院</p> <p class="ql-block">与户主在院中聊天,他家是臭水峧村不多的几户还住在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吃口农家饭</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这里的风俗,家家屋的墙面上都保留有佛龛。</p> <p class="ql-block">给农家院做个广告,不违规吧。</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村中转转</p><p class="ql-block">臭水峧村像这样的房子很多,大多数人选择离开,留下这残垣断壁的房子,房子就建在古道边,看见停在古道上,我们的小白车了吗。</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的大门还是很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这家还有人住,臭水峧村的房屋,虽然大都已经破败,但全是二层小楼,可见这个建在古商道边上的山中小村当年有多繁荣。</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小庙和石碾子做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集发完,请继续观看《太行天路行(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