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德昂族古梯田

庄郁葱

<p class="ql-block">古梯田沿着河谷,深藏在大山里,分属拱卡和芒龙两个德昂族村寨所有。</p> <p class="ql-block">题记:这组反映云南德宏少数民族特殊群体现状与变迁的摄影作品,已入选中国民族博物馆“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并馆藏。</p> <p class="ql-block">  德昂族是滇西山区的世居少数民族,古称“金齿”“蒲人”,有着两千多年的古文明,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德宏州芒市坝东南方向连绵的大山里,有一条叫做勐板河的山溪,深嵌在山谷间,沿河两边的坡地,是几乎已被外界遗忘的德昂族古梯田,世代耕作、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因地处偏僻、以及古梯田本身的特点等原因,在外界已经农业现代化的今天,这里的德昂人依然沿袭着古老的耕作方式,付出超过坝区数倍的辛劳,获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世世代代与故土相依。外面的世界在巨变,老一辈已安心守土,年轻人有人离开但很多人依然留下,古梯田,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蜿蜒优美的线条是岁月雕琢的痕迹</p> 年轻的德昂族母亲背着孩子干活 用旧农具耕田的一家人 休息时间,几位德昂汉子聊天,不时聊起以前外出打工的趣事 女儿生病没人照看只能背着干活 <p>芒龙寨去外村读小学的孩子们一到这个时节通常都会请假在家帮着干活,农忙需要赶时令把秧苗栽下去。</p> 从寨子到这里有十多公里山路,来去不便,农忙这几天吃住就在自家田边的窝棚里 村民以换工的形式互相帮忙,傍晚收工,主人家会留住在窝棚,帮忙的乡亲则要抄近路爬山回家 天性乐观善良的德昂人,一看到镜头就笑了 六月初是山区插秧的时节,也是德宏漫长雨季的开始 9月底,稻禾经过近四个月的滋养生长,已经成熟待收割 <p>芒龙寨的母女俩在自家稻田里劳作,用叫作“掼斗”的工具把谷粒摔下来</p> 然后小心装袋,古老的农具在外面的坝区已看不到了 <p class="ql-block">一头的谷粒和满脸的汗水,谷收季节是忙碌而艰辛的,老一辈习惯了</p> 收获自然是快乐的,用满脸的汗水换来,虽然不算多 <p class="ql-block">女儿三十出头,是位乐观好强的女子,有一双年幼的儿女。</p> <p class="ql-block">独自背着近百斤的谷袋爬坡上坎不是件容易事</p> 爱笑爱美的她有时候也会陷入沉思 还是继续干活吧 休息片刻,与族人分享自种的大黄瓜 <p class="ql-block">世界已在巨变,而吃苦耐劳的德昂人对幸福却有自己的体悟</p> <p class="ql-block">现在,部分稍大的田块已经引进小型农机,但是大部分小块山地依然在延续着传统农耕,也有很多稻田改种西番莲等经济作物,勐板河水孱孱流淌,山谷里的日子在变化着、继续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