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辞旧迎新,深情回眸,春节假期终成过往,但情和景却还历历在目。</p> <p>多年未回老家过年的老爸老妈,今年回老家过年去了。我们也趁着下班后的那会儿去老家找回了曾经熟悉的、久违的那种浓浓的年味。</p> <p>小时候,我最爱帮妈妈烧锅课,因为坐在锅灶窝,可以第一时间吃到妈妈做的好东西。所以,即便已是中年的我,一到老家依然还是喜欢坐锅灶窝,拿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烧火工具,帮老妈添柴烧火。</p> <p>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越来越谈,但不变的是妈妈每年做馒头的习惯。在老家,没有馒头不叫过年,做馒头俨然成了我们老家过年的标志性符号。做几笼带馅的马剑馒头,更是我们老家过年必备的美食之一。小时侯,做馒头基本是妈妈一人完成,从炒制馅料,和面,发面,揉面,蒸制,都是妈妈一人独自完成,我们姐妹三人只负责吃。现在,即便我们都已长大成年,但终因做馒头是项技术活,我们姐妹三人依然还是以吃为主,最多也就帮老妈干些不着边的力气活。所以,每年的制作馒头,老妈还是天未亮就起床,直至晚上有时甚至是要到半夜才能完工。</p> <p>做豆腐,也是老家过年必须的。记得小时候,都是我添豆,老爸磨石磨。时间长了,我也会在老妈帮我扶杆的情况学会了磨石磨。姐妹三人,估计也只有我会干活。瞧,如今的,干起这活,依然还是有模有样的。</p> <p>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p> <p>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子,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一家大小共叙天伦。</p> <p>压岁钱。每年的年夜饭后,我们都会互发红包。长辈发给晚辈的,是压岁钱,意在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子女发给父母的,我们不叫压岁钱叫红包,是祝愿父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福如东海。</p> <p>燃爆竹。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开门炮,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辞旧迎新。</p> <p>守岁。放完开门炮,整理,清洗完灶台,全家就欢聚一堂,围炉而坐,一边看春晚,一边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祝愿。</p> <p> (正月里)</p><p>新年第一天,逢我值班,没了往年一样的大家庭团聚。大年初一,中餐吃的是自己带的,算是整个正月里最值得留念,回味的一餐了。</p> <p>正月初二至假期结束,说是假期,其实也就还有五天时间,不及平常十一假期的时间多。走亲访友,登高望远,孩子间的相互嬉耍,是这五天里的心修课。长辈幸福,我们惬意,小孩兴奋……不多说了,直接上图!</p> <p>眨眼,到了上班时间,但这年啊,可还热闹着呢。不得已,我们得开启正常的上下班生活了!</p> <p>2021,愿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