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志愿军空军

花仙子

<h3>  《感动中国》为父亲颁奖,让我感动!但我深深地懂得,父亲只是志愿军空军的代表,感动中国的是志愿军空军全体!<br> 1946年3月1日在东北通化建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是人民空军的雏鹰。 <br> 父亲在回忆录里记述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建一所航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并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早年在苏联留学的常乾坤和王弼等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等领导还专门接见了常乾坤和王弼。刘少奇说:东北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基地,估计应该有很多航材,这对我们来说是兴办航空事业的一个有利条件。任弼时说中央决定派航空干部去东北,设法培养一些种子,你们赤手空拳去创办航校,有许多想不到的困难,要多请示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br> 王弼和常乾坤接受任务后,于1945年9至10月间率领三十多名航空技术干部分两批从延安出发,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1945年底才到达东北(路程都如此艰难,创办航校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在他们一路跋涉期间,东北的航空技术人员刘风、蔡云翔等同志已经积极地开展工作,他们从辽东地区收集了十余架飞机和器材,并接收了一个以林弥一郎为大队长的日本航空大队的投降(东北民主联军派人向他们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欢迎他们帮助我们创办航校,该航空大队于1945年9月归降东北民主联军,时任民主联军参谋长的伍修权为了表示诚意,当场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勃朗宁手枪赠送给林弥一郎作纪念,使他们深受感动,表示愿意为创办航校出力),遂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这个航空大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后经扩充,于1946年1月将航空队改编为航空总队。<br> 王弼、常乾坤一行人到达东北与航空总队会合后,立即投入航空学校的筹备工作,他们冒着严寒跑遍东三省,通过各种办法搜集到各型破旧的飞机一百二十多架,发动机二百多台,仪表一百多箱,油料近千桶以及其他的航空器材,在各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用肩膀扛,马车拉,把所有物品运到通化。经过了半年左右的艰苦工作,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于1946年3月1日在吉林省通化市宣告成立。(党中央、毛主席是何等英明,在还没有取得全国的胜利,条件还万分艰苦的情况下,就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父亲在晚年的时候,经常提起老航校的艰苦,航校多次被国民党的空军飞机狂轰乱炸,到处搬家,所有人员吃的都是玉米茬子粥,玉米面窝头,盐水煮白菜、土豆等,周末才能吃上一顿面粉做的馒头;学员晚上也要站岗;寒冷的宿舍,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嘴巴都跟棉被冻在一起了,但就是那样,也没人放弃。没有飞机,技术人员拆东墙补西墙,拼凑飞机,没有航油,自己提炼高纯度的酒精代替,大家自己动手修跑道,建机窝,盖宿舍,没有初教机、中教机,直接上九九高教机……这样的航空学校,全世界绝无仅有!<br> 在东北老航校飞行班学习的李汉、刘玉堤、林虎、张积慧、候书军、东北老航校人员名单(按组织结构排序)<br><br>航校领导及行政人员<br>刘亚楼,校长(兼任)<br>常乾坤,校长,副校长<br>刘善本,副校长<br>白起,副校长<br>吴溉之,政委<br>马文,第一政委<br>王弼,政委,第二政委,副政委<br>薛少卿,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br>黄乃一,副政委,政治部主任<br>顾磊,副政委,哈尔滨办事处政委<br>蔡云翔,教育长<br>魏坚,副教育长<br>蒋天然,副教育长,机务处处长,哈尔滨办事处主任<br>林保毅,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br>白平,政治部主任<br>何健生,训练处处长<br>李连富,校务处处长<br>严镇,机务处处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br>蒋金廷,供应处处长<br>刘风,学生大队大队长<br>陈乃康,学生大队政委<br>田杰,机务处处长<br>陈静山,修理厂厂长<br>熊焰,修理厂厂长<br>吉翔,飞行科科长<br>朱良才<br>于飞(黄哲夫),航空理论教育科科长<br>张开帙,机械科科长<br> <br>中国教官<br>吴凯、张华、于飞<br> <br>飞行学员<br>飞行教员训练班,由日本飞行加官和蔡云翔、吉祥等进行 带飞训练。参加带飞训练班的学员有:刘风、吴恺、魏坚、 张承中、许景煌、于飞、张华、顾青、秦传佳等12人。时间是1946年5月。<br>另一个版本:飞行教员训练班:刘风、吴恺、魏坚、谢挺扬、许景煌、于飞、张华、张成中、顾青、秦传家。<br> <br>⻜行教员训练班学员<br>方子翼、刘风、魏坚、吴恺、于飞、张华、张成中、顾青、夏伯勋、 袁彬、吕黎平、陈熙、刘忠惠、方华、方槐、安志敏、赵群、胡子昆、黎明、张毅 、李奎等21人。时间从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br> <br>飞行甲班学员<br>由于飞机数量少,把年龄在23岁以上的编为甲班,先期进行飞行训练。22岁以下的编为乙班。<br> <br>⻜行一期甲班学员有:姚峻、孟进、刘耀西、张建华、翟满绪、吴元任、李熙川、张凤岐、阮济舟、于希和、吉世堂、龙定燎等十二人。时间从1946年7月至-1948年9月。吴元任兼队长,姚俊、龙定燎兼政治指导员。<br> <br>⻜行一期乙班学员有:刘玉堤、张积慧、孟力、王勃、白云、刘洪德、林虎、韩明阳、陈继发、王洪智、王恩泽、李永宽、牟敦康、李宪刚、李汉、徐登坤、相玉刚、姜宗奎、徐东和、张文亮、马杰三、李向民、吴玉润、林军、高月明、慕宗惠、钱焕章、马周全、华龙毅、李国治、陈亮等三十一人。时间从1947年5月至1948年9月。<br> <br>⻜行⼆期学员有:姚长川、徐怀堂、侯书军、邹炎、唐厚积、杨扶真、董新、王海、王中、董平波、徐振东、金山、范辉、刘发科、胡锦堂、郑刚等十六人。时间从1948年4月至1949年8月。<br> <br>⻜行三期学员有:王中文、孙锦叶、张福荣、王寿武、赵明、耀先 、于进德、张汉三、刘鹤翘、褚福田、周勇进、李维义、申炳煜、 张洪清、王子祥、于长富、王天保、曹金书、赵志才、王金台 、秦允中、王宝君、孙景华、宋文州、胡树和、韩兴华、宋亚民、 郝贵永、 段祥录、刘文忠、郑和举、李玉春、王勇、周宗汉、 俞敦兰、朱学才、孙悦琨、林基贵、李文模、黄炳元、丁锦章、 吴奇、谢华、高鹏、吴光裕、车吉江等四十六人。时间从1949年4月至1949年11月。<br> <br>领航班学员有:夏炎(孙炎)、郭浩、陆汀、王雁书、杜国光、高潮、李更生、石昭庭、张执之、曲衍椿、高义、施谛、丁恒敬、栾一男、陈汉昌、陈煜、陆锦荣、赵俊、栾铁中、韩定平、汤振彪、焦希斌、伊琦、王健等二十四人。时间从1947年4月至1948年11月。<br> <br> <br> <br>机械学员<br> <br>机械教员训练班学员有:熊焰、张开帙、丁济平、陈明秋、陈静山、吴枫、云甫、丁园、刘子宁、金生、周立范、周绍光、黄思深、刘子立、曹麟辉、陈御风、陈旭等十七人。时间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9月。<br> <br>机械⼀期学员有:张宪志、丁志远、高云峰、乔瑞贞、侯书军、王景山、刘发科、肖劲芳、宋协隆、戚洁、王星荣、蒋其瑞、杨兴利、王华成、王茂生、胡锦堂、毕型增、马良吉、王永风、赵思安、吕廷浩、刘平凡、李杰、刘荣华、耿得水、吴永常、王海、邹炎、董献真、夏元谦、胡志文、曹前玉、邢学敏、何培元、丛培民、何传英、岳荣、姜万能、陈明、刘明、徐怀堂等四十一人。时间从1946年3月至1948年4月。<br> <br>机械二期学员有:同力、田正家、刘俊、严寒、黄子野、刘彦风、郑国龙、苏滨、丁坚、何培民、李敏干、武文健、刘明、李琦、张立生、陆正布、章华、徐佐雄、王润亚、沈世锦、胡启玉、施昌荣、于湘汶、于广昌、方致远、洪守英、陈绍犹、蒋勤、楼其福、卜刃、王景波、陈明、茹茂、袁鸣岐、胡溪涛、袁景山、方飞、范德珍、张昆、许敏轩、朱兆极、朱毓秀、胡宗凯、于澄潭、王中笑、陈建华、苑鲁、童征、郑岳山、陈保罗、鲁珉、薛维新、杨振武、骆树生、衣成云、赵赴超、刘银贵等五十七人。时间从1946年11月至1948年4月。<br> <br>机械三期学员有:李自强、陈文英、张忠、谷世新、谢明远、孙显忠、宋英、张成明、薛连俊、吴会卿、冯万章、王颍遇、姚志戈、杨立功、胡明山、许清、李清、季福堂、封其甫、王更录、魏风武、 石永庆、刘玉林、郑东深、高洪举、吴洪恩、周建修、梁宝琦 、王清林、葵云、石金堂、姜起明、王玉林、潘海、徐孟仁 、秦元中、周保德、李恒达、崔友富、刘进、郝方新、新民、朱雨人、周树财、戴兴邦、王龙飞、辛志升、熊正英、王世堪、仓公祝、杨重威、韩宝珍、殷发、李兴、郭乐金、张欣、刘海玉、沈志芳、郭胜先、杨易正、刘陆清、陈搞铨、王秉文、杜忠、丛兰茂、刘永生、张培禹、于志、鲁文明、姜修德、刘铁、王正平、于源泉、沈为农、朱维斌、张海栋、王恭舜、林立、尹学勤、于宜杰、宋振州、王文中、王国泰、高广泽、唐忠、李树成、黄黎锷、李树奎、刘玉英、王金瑞 、刘吴、吴敏、张振兴、葛省身、仲强、姜锡英、王铁政、孟飞、秦维舟、王满江、张振忠、唐振洲、吴永林、孙维义、何建章、于旺、田洪芳、王永荣、徐成必、吴松辉、陆泽典、刘欣、樊杰修、丛树荣、云梯、佟权、李凤桐、仲敏、贺年、韩振来、王双银、王明文、刘才德、陶黎、陈洪州等一百二十五人。时间从1947年6月至1949年5月。<br> <br>机械四期学员有:唐昊、宋锡文、生龙、 绳武、吴克、牟向五、自志纯、吴伟、周敬堂、刘天成、谷春元、张遒丰、梁延坤、叶继光、杨铁漠、刘贵和、潘贵福、杨玉岩、李长祥、王玉书、赵福寿、蒋仲、慕德本、许光达、杜德全、曹洪钧、张守志、陆汉荣、温奎、戴子学、龙占林、朱庆彬、董羽工、魏述增、张德基、赵简秋、张敬琨、秦书礼、谢恩光、张栋贤、马荫仁、孟照圣曲杰、葛风林、陈杰、金永飞、于忠侠、宗景仁、郝万魏、刘瑞庭、王瑞芩、崔玉华、李彦儒、赵奎志、孙绪增、杨保田、方建侦、杜景林、白介忱、杜希圣、刘惠臣、王志尧、刘源东、王玉峰、于铭祥、陈玉岱、陈连庆、周洞明、李春元、陆伟、于润泰、任凤岐、王双德、季中英、孔悟忱、赵亚辉、杜世昌、吴显德、王振民、鲁兴、张希亭、王德远、李国仲等八十三人。时间从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br> <br> <br>通讯班学员有:王雅君、王雪茹、朱淑贤、钱桂华、曲芳、吴露杰、陈娟、郭俊杰、孟毅等九人。时间从1949年1月至1949年8月。<br> <br>仪表班学员有:云霞、刘振华、杨金芝、文芸、毓芳、李秀英等六人。时间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9月。<br> <br>气象班学员有:耿开扬、王雪林、张占荣、史更、王明淑、仇云霞、康振兰、高鹰、温露琦、齐秀芬、陈贵荣、张志等十二人。时间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br> <br>场站短训班学员有:王诚、史久一、史博克、杨洪宝、赵志祥、王念慈、金连镇、傅晔等八人。时间从1947年7月至1947年12月。<br> <br>场站班学员有:席琪、刘守礼、杨光珍、严和生、吕胜惠、张杰、<br>张方、刘振仓、常体成、高林、王德荣、高炳钧、邢文才、陈景周、刘孟州、刘白之、郝文兰、刘维春、冯学才、徐润生、曹凯、冻水、类际镐、刘子荣、张恒坦、张荣兰、刘光伟、张宝、崔凤凰、贺俊士等三十人。时间从1949年5月至1949年10月。<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