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翻起爱恨,世间难逃避命运”——电影里《大话西游》片尾曲里的歌词,时常在脑海里翻涌。命运天造,生活由我。诸恶莫作,诸善多为,那就是人生幸事。 云龙亭里卖草药的阿叔,每日雷打不动的按时开铺,做生意从不吆喝,到点就关门,总是在散步的时候见着,笑容真诚。整个市场里他卖的五指毛桃最新鲜,喜欢这种笃定生活的人,每一天都是那样的气定神闲。 所谓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吧。老两口跟我住一个院子,八十多岁的两位老人,头发都已全白,每天手牵手去买菜散步,平淡里的幸福最真实。 信念是一个说有就有说没有它也可以没有的东西,两位是我的同行,坚毅果敢,兢兢业业,个中艰辛不赘述,支撑的不单是工资,更是那一份根植于内心的信念吧。 行走的列车上,老大在逗老二玩耍,见着突然触动了柔软的那根弦。在我看来,人生是需要兄弟姐妹的,那种小时候的共同成长老去的时候相互扶持,无可替代。 一种情感,埋藏很多年,想多点的接触社会的底层,特别会想去关注,快餐店、绿皮火车、菜市场等等,都是爱去逛的地方。
在常去的那间快餐店,见着这个画面:夏日中午,两位孩子跟在父亲一起吃快餐,天热父亲去买了瓶冰冻饮料,准备给孩子倒上……孩子那种期待的眼神,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和妹妹总期待父亲能给我们做点好吃的,但在那些年代显得有些“不懂事”,早些年家里的困窘非三言两语能描述…… 留守问题,其实早应该纳入到社会公共视野,这个问题将会持续影响中国农村一代人的未来。寒暑假时日,各种长途交通工具上的主要乘客,多半是妇女儿童或者老人儿童,长途跋涉的奔徙,只是为了暂时的“团圆”。
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是孤独的,也是可怕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但是,现今这个世界,在农村,一个再有本事的劳力,拼死付出却难以转换成经济价值。两难相权,唯有外出务工,这就是广大民工尤其是祖国中西部家庭留守问题的原因。 睡我对面铺的,是一个曾经的老军人,从转业后的工作单位退休了,想儿子了,坐火车从重庆去广州。他自豪的告诉我:大儿子在深圳,小儿子在广州,现在都挺好的。
我问老人怎么带那么多行李,老人告诉我,怕孩子们想家乡的味道,带了几十斤自己种的李子,另外广州深圳没有好的鸽子蛋卖,所以攒了两桶的鸽子蛋带去看小孩。
父母对儿女付出的爱和心血,一般说来,永远超越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和付出,所以说父母恩,永世难报。只想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的对待父母…… 歌乐山上
一个打光膀的小伙子
聚精会神的描红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认真投入的人
永远最有魅力 新一代的“候鸟”
在繁华与衰败之间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
和日渐萧条的乡村
不停的迁徙
直到飞不动的那一天 亚洲最大的珠宝交易市场附近,住着很多“淘金”的人们,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就住在市场附近,尽管那些房子的环境差强人意。我的一好朋友就是租着不满20平方的屋子,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打造自己的未来。
在过道上支个炉子,解决一日三餐,这样的日子,不容易,也告诉每一个人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谁都不容易,在这个世间,活着不需要博得每一个人的理解,只需对的起你爱的人和你自己。但我们要坚信,努力才会更加好运。 这就是人们说的城市的另一面,夜幕降临的时候随处可见,不管这个城市文明、繁荣与否,到底折射出什么? 烤鱼店老板的小孩
从小就在这张桌子上做作业
不管外面有多吵
与其他很多重庆巫溪的同龄孩子相比
他的幸福是
虽然不在家乡
但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
一对女同
举止亲密
在站满老爷们的高铁站吸烟区里
非常扎眼
勇敢的女孩
却是有些悲情的人生
这种取向
大多是成长问题
因为家庭教育的疏忽
没能在萌芽状态发现
待到发现
已是无法逆转
从未戴着有色眼镜看
甚至暗自佩服
他们(她们)强于常人的坚定 夜里散步的时候
听闻一阵欢快的调子
在一个社区文化站里
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
拉弦的拉弦
击鼓的击鼓
一男一女
字正腔圆的唱着粤剧
爱好是重要的
等我老了
估计也就是盘珠子
或者学学毛笔字
广场舞还是跳不来 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
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亦舒《理想生活》 教练和学员
都操着一口正宗的客家话
对话非常诙谐
没见过这种练车工具
觉得特别逗
媳妇说我笑点低
她说这边练车都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
我的驾照是在重庆考的
只记得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还有那喜欢骂人的教练
大概每个人学车都得经历一段
比较纠结的状态
人生走走停停
看不同的风景
见不同的人
来去停留之间
形成自己的感受
就是一种平淡
但不可复制和重来的收获 有梦想的人
我想应该会有一双
隐形的翅膀
小姑娘和妈妈
有说有笑
最是常见的场景
却最能够打动人
陌生人
祝你们的人生无限美好
对于每个人
在自己看来
不论是怎样的生活
开心最重要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能够开心快乐的在这个世上走一遭
就够了
(石之默然,丙申年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