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纪念馆以独特的古山村风貌为依托,再现沂蒙革命史。</h3> <h3>“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它来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沂南县的一个真实故事--明德英“乳汁救伤员”。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在全国传唱。从此,“红嫂”就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h3> <h3>红嫂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h3> <h3>当年明德英住的”团瓢“</h3> <h3>明德英和丈夫及家人</h3> <h3>明德英把伤员藏在空坟里</h3> <h3>红嫂原型明德英,在八路军战士生命垂危的时刻,冲破了封建观念的束缚,做出的乳汁相救的大爱壮举。</h3> <h3>沂蒙红嫂明德英和她救治的八路军伤员庄新民</h3> <h3>作家刘知侠把明德英救伤员的事迹写成了小说——红嫂。</h3> <h3>著名现代舞剧《红嫂》</h3> <h3>沂蒙颂——愿亲人早日养好伤</h3> <h3>沂蒙母亲王换于,再现了当年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创办战时托儿所、为党保存"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38年、全力救助八路军战士白铁华、含泪埋藏八路军女干部陈若克等感人事迹。</h3> <h3>女八路军群塑</h3> <h3>抗大分校</h3> <h3>作者:红嫂——沂蒙妇女的代表,一个沂蒙人民的英雄壮举,一部中国革命的史策,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使其发扬光大,为国家复兴而不懈努力。</h3> <h3>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红嫂纪念馆东2公里。</h3> <h3>沂州古城上插着日本的膏药旗,我看到后很反感。</h3> <h3>穿过古街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正在拍摄一部沂蒙抗日影视剧。</h3> <h3>我过了“鬼子”的三道哨卡。</h3> <h3>正在休息的群众演员</h3> <h3>影视基地的军火库</h3> <h3>影视基地</h3><h3>景区先后拍摄了《沂蒙》、《斗牛》、《娘》、《沂蒙六姐妹》、《地道英雄》、《战神》、《永不磨灭的番号》、《我的特一营》、《干得漂亮》、《战雷神》、《大金脉》、《花一样的女人》、《战旗》、《穿越烽火线》、《兵临城下》、《出关》、《红高粱》、《地雷战》、《铁道飞虎》等等170多部影视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