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中的巾帼英娘---萧绰印记

黎明之

<p class="ql-block">角中的巾帼英娘---萧绰印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丑春节,没有烟花爆竹的喧腾,也没有锣鼓喧天的声响。与朋友的推杯换盏是我这个春节的礼乐,酒醒之余,让我更宠信“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方好。</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告别了没意的酒杯,静心阅览了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萧太后》一书,书中的故事令我心潮跌宕,情节扣我心弦。我深深地敬仰萧太后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由衷地敬佩这位雄才伟略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为她忠贞而缠绵悱恻的爱情所打动:我不由得深深感叹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女杰。 </p><p class="ql-block"> 读罢,心潮波涌的情感久久难以平息,书中所记场景,成为我对萧太后时代的追忆。书中合理的艺术虚构,并没有湮没历史的硝烟风尘。我不仅看到了北宋与辽国对峙的200多年间,经常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起因,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名震一时的辽国巾帼英雄萧太后。 </p><p class="ql-block"> 萧太后,名绰,乳名燕燕,是辽国北府宰相魏王萧思温的女儿。她从小才华横溢,辽景宗继位后,被选为贵妃。辽保宁元年(969年),由贵妃升为皇后。景宗身体欠佳,游猎不能骑马,又耽于酒色,对朝政不感兴趣,经常不上朝,国事渐渐地由萧绰决断。这样,萧绰卓越的政治才能便有了用武之地。这位年轻的萧皇后,不但头脑清晰,而且很有政治远见,把国事处理得井然有序,且精于兵法。辽军每次出征,她都要全身披挂,亲自督战。她的卓越与超拔,令众大臣甘心臣服,这就为她今后正式摄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读萧绰执政史,我获悉,在辽代的历史上其统治疆域可谓幅员辽阔,几乎涵盖了现在中国河北霸县、涿州、山西雁门关以北的地区一直到现在蒙古国。辽是契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并且一直与南方的汉人政权相对峙。</p><p class="ql-block"> 辽乾亨元年(979年),北宋欲收回幽云十六州。初时,宋军进军顺利,连取辽数州,直抵辽南京(今北京),包围南京。南京乃辽之南面门户、军事重地,辽景宗速即派军援救。当时,皇后萧燕燕怀抱幼子耶律隆绪,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宋军大败。</p><p class="ql-block"> 辽景宗于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驾崩后,其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辽圣宗当时才12岁,不能亲政,就由皇太后萧绰摄政,主持军国大事。萧太后为了缓和辽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她主政后,锐意改革,采用了许多汉人贤能;并推行顺应契丹族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把宗室重兵归为国有,削夺诸王的兵权,保证了辽国政局的稳定。与此同时,她还十分重视汉文化,重视汉族官员,认真吸取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使辽国很快强盛起来。强盛的大辽,不甘囿于区区的北方,萧太后便展开了对北宋的大规模进攻,以实现其称霸中原的勃勃雄心。</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萧绰,丈夫去世,孤儿寡母,既无外戚支持,又觊觎皇位的皇室宗亲。如果真的想站稳脚跟,必需有人在她身后真心帮助她,支持他,萧绰想起了与自己小时候有着婚约的韩德让。此时的韩德让虽已成亲,但他对萧绰的爱慕之情依然深藏于内心,韩德让与萧绰原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对,可是自己的至爱被别人夺走,对韩德让来说是一种耻辱。不过对方是皇帝他只能隐忍着,辽景宗驾崩,自己的机会是来了,但他就是让萧绰皇后来求他。迫于局势的压力,萧绰只能求他,代价是萧绰必须要委身于韩德让(二人的爱情是否虚构待考证),此事却让韩德让的妻子发现,于是萧绰秘密派人杀了韩德让的妻子。从此两人携手,韩德让帮助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稳定地位。</p><p class="ql-block"> 萧绰让韩德让任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京师宿卫权倾朝野,萧绰经常让韩德让出入自己的宫账,两人情同夫妻。外出的时候,共同坐车丝毫不避讳,奈何有人看见也权当没有看见,因为怕惹祸上身。耶律隆绪私底下也是把韩德让当做父亲一样来侍奉,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其微妙。好在韩德让并没有造反的野心,一心一意帮助萧绰和耶律隆绪稳固皇位,而他只要萧绰这个女人就可以了。两人之间一直维持着关系,直到1009年还政于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驾崩,别有用心之人说萧燕燕和韩德让关系暧昧,意在挑拨、打击萧燕燕、辽圣宗和韩德让三人。书中所描述燕燕的臧头诗“愿做冰轮月一盘,结伴乘风环宇间,良辰美景早当现,缘何不见彩云缠”,是历史的真实存在,还是作者自己有意添加,这还需要研究历史的学者考究。</p><p class="ql-block"> 日后,萧燕燕干脆对韩德让说:“我曾许嫁于你,如今的圣宗,也相当于你的儿子。”灼爱尤佳的萧燕燕又选一风和日丽的日子,三人并坐于一辆敞篷马车,于上京(现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主要大街上悠游,以示世人。辽圣宗亦很尊重韩德让,视其为父以事之。而韩德让也因为她的关系最后成了皇族,改名为耶律隆运,封晋王位列各位亲王之上。 </p><p class="ql-block"> 辽统和四年(986年)至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八年间,萧燕燕三次亲率大军南征北宋。第一次,攻拔飞狐口(今名北口峪,也称四十里黑风洞,现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乡),生擒北宋名将杨业,即《杨家将》里的杨令公,杨业绝食三天而亡;萧燕燕敬重杨业是个英雄,但仍割下他的头,传遍辽营,以鼓舞士气。第二次,率军攻遂城(今河北徐水),破狼山寨(今河北易县西南),在瀛洲(今河北河间)大败宋军,生擒北宋将领康绍裔、宋顺,一直打到定州望都(今河北望都县);第三次,萧燕燕和圣宗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长驱直入,攻入宋境七百里,直逼北宋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后与宋朝订下“澶渊之盟”,成为萧太后军事政治生涯中的一次耀眼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想重提一下“澶渊之盟”。当时的大辽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1004年的秋季,辽出动大军全力攻宋,并扬言要夺取河北全境,想毕其功于一役。萧太后、辽圣宗率大军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直接威胁到宋的都城—东京(现在的开封)。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得知契丹铁骑来犯,宋举国哗然,宋真宗赵恒问计于群臣,不少人建议宋真宗逃往金陵或成都躲避辽军锋芒,其中就有副宰相王钦若;任职才一个月的宰相寇准坚定主战,极力反对逃跑,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国将不国,“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寇准又说,如果皇上能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一定能打败敌人。真宗这才不得不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宋的大军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真宗听说辽兵势如燎原,又想退兵。寇准痛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逼,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真宗这才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在澶州城下,宋军在寇准的指挥下,消灭了数千辽兵,射死了辽军主将萧兰达。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要求双方议和,终于达成了“澶渊之盟”。双方议定,宋辽维持旧疆,仍然以白沟河(现在的保定市雄县)为界,并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进贡辽20万匹绢,10万两白银。从此辽宋两国讲和,北方百姓免除干戈之苦近百年。“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在实力相对均衡情况下互相妥协的结果,也是宋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政权之间,在互相兼并过程中,使用战争手段不能达到消灭对方的前提下,维持共处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之后,宋朝的北方州县得以安宁,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p><p class="ql-block"> 辽、宋自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后,岁岁遣使通好。两朝除按时派遣贺正旦使、生辰使外,另有告哀使、告登位使、吊慰使、贺登位使等名目众多的使节,两国之间和睦相处,信使不断。据史学家统计,1005年至1122年,凡118年间,辽、宋之间的全部聘使约有1600余人。两朝使者进入对方境内,都有接伴使、馆伴使、送伴使陪同,所经州县,均有地方长官迎送,时设饮宴,赠赐礼物,十分友好。宋使去辽西京(今大同)出使,先至燕京(今北京),出居庸关,经妫州(今怀来),一路西去。去上京也必经今张家口境。如苏辙于元祐四年(1089年)以贺辽主生辰国信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受到辽国的热情接待,完成任务后,辽国使臣又亲自送到桑干河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为此,苏辙写下了《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的《渡桑干》有这样的诗句“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旗一返无由还。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宋辽之间的通使殷勤和礼尚往来。 </p><p class="ql-block"> 说完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我想补充叙说一下萧绰萧太后的其它日常与功绩。 </p><p class="ql-block"> 辽景宗时,萧绰对宋作战常屯兵于燕子城(今张北县城)一带。相传燕子城的得名,就是因为萧绰又名叫萧燕燕的缘故。圣宗时,萧太后看中了凉陉(今沽源县闪电河流域的统称)这块美丽富饶的草原。统和三年(985年),萧太后与辽圣宗西行,重阳节到达了今沽源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骆驼山。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群臣、各部落首领在周围猎虎。猎毕,登上骆驼山,赐群臣饮菊花酒,狂饮达旦。</p><p class="ql-block"> 此后,大约有17年左右,萧太后与辽圣宗每年都要在闪电河流域避暑、驻跸,一般在每年的四至九月,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在这期间,闪电河一带就成为辽国的政务中心。辽阔的凉陉地区,十里八里一营,三十里五十里一部,各部落请示,各属国朝贡,十分繁华。当时北宋的使者出使辽国,一般多是先到燕京(今北京),出居庸关,历今张家口的雕鹗馆、赤城堡、望云县到达闪电河上的行宫。萧太后在闪电河流域活动10多年,正是她治国安邦,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重要时期。她于统和十五年(997年),招募民众在闪电河两岸旷野开垦土地,耕种庄稼,规定10年内不交地租,并下令在契丹族内“劝农桑,教纺织”,使辽国的农业与畜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 萧太后及其他辽国皇帝还经常到今张家口怀来县一带活动,并留下了遗迹和传说。怀来的土木,本名“统幕”,后讹传为“土幕”,再后来又讹传为“土木”(这个待需要考证)。这个地名的来历,就始于辽代。相传辽主曾来此游幸,游幸时经常在这里张一大幕,这种大幕当时被称为“统幕”。</p><p class="ql-block"> 宋、辽还在各自边境地区开了贸易榷场,以加强经济往来。宋以茶、布、香药、象牙,换取辽的马、皮毛等物,双方在榷场评价,进行交换,当时,今张家口市的张北县鸳鸯泊东边的北羊城,从辽初就是契丹族与汉族互市的榷场。商人及牧民的帐篷与辽国皇帝的行宫大帐遥望,一派繁华景象。 </p><p class="ql-block"> 萧燕燕执掌朝政27年,叱咤风云,后人评价曰:“柔肩担江山、裙衩争风流。” 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萧燕燕归政于辽圣宗,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略述在世间的河流中,极少有以人名命名的事宜,但据资料表示;北京通州曾有一条萧太后运粮河。此河是萧燕燕在“澶渊之盟”后所修,意为向南京输送漕粮之用,亦促进了宋辽商业往来与发展。据相关史料推测,此河就是今天北京丰台区的莲花河,也即明时的洗马沟。 </p><p class="ql-block"> 萧燕燕对子女尤其是长子辽圣宗管束甚严。辽圣宗二十七岁时,猎于平地松林,萧太后告诫他:“前圣有言,欲不可纵。你是天下之主,只顾驰骋田猎,万一有变,让人担忧,希望你好自为之。”辽圣宗到府库里取东西,萧燕燕皆一一过问,若赏给属下或百姓,则给;若辽圣宗自己所用,超出规格,则不给。辽圣宗所乘御马,所穿御服,均需经过萧燕燕检查,不得超过规格。辽圣宗在位49年,是辽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辽国疆域扩张到最大,国势之强盛达到顶峰。他死后,庙号圣宗,是后人眼中的一代圣主,这与萧燕燕的严格教育关系甚大。 </p><p class="ql-block"> 据友人介绍,今辽宁省义县,是萧燕燕的家族封地,今存一座奉国寺,即辽圣宗为纪念母后萧燕燕而建,香火依旧氤氲缭绕。我想,何时能乘风而去,目睹了这位旷世才女,不,是促成辽国之鼎盛的女中豪杰---萧绰的英姿,才能如我之心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