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甫店村隶属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管辖,南接终南山,北傍神禾塬,这里曾是汉代上林苑的一部分,交通便利,民风淳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先纠正两个问题,过去老辈人把长安南部的地方称“樊川",其实这种说法是延续了古籍中记载"御宿川,又称樊川"。这种说法是有偏差的。“《三秦记》中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谷,一名樊川,一名御宿"可见樊川与御宿是两个川道。樊川是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塬之间的平川。御宿川是终南山和神禾塬之间的平川。甫店村位于终南山与神禾塬之间的平川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甫店村名最早见清.嘉庆十七年《长安县志》卷十:子午廒在县南五十里(有镇)共辖一十九村,三峪口,夏官寨(水寨)、甫店村……。在清.嘉庆以前的县志中末见甫店村名的记载(或许收集证据不全)村中老辈人口口相传甫店村在唐代以前叫苟家滩,诗人杜甫嫌其名称不雅,故改为仁信寨后又改为仁义寨,由于宋时终南山山洪暴发将寨子冲毁,人们将村子西移改名叫甫店村,但笔者纵观清嘉庆十七年之前的县志,名录中均末见仁信寨、仁义寨名称文字记录。而在村东沙河(汇入滈河)附近至今到是有苟家滩这个地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甫店村一名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是唐代诗人杜甫曾驻脚休息之地,故名甫店,杜甫在长安呆过十年时光,住在少陵塬,少陵塬离我们这个村有近五六十里地,或许真的来过,甫店村与西安钟楼南北处在同一中轴线上,过去也属官道。笔者以为甫店村这个叫法在唐宋时并不叫甫店村,否则也不会有仁信寨,苟家寨这种叫法了。笔者认为甫店这种名称叫法应在明代中后期,而且这种叫法与子午镇的荣衰发展有着密切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 子午镇:为关中通汉中的四大古道之一,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元始五年,王莽于谷内设子午关,北子南午,故名子午,这条子午道后来又叫茘枝道。</p><p class="ql-block"> 《长安县志》:子午镇在县南四十里至东社角邨景佑二年(1035年)置以南山子午谷为名。然而北宋宋敏求在熙宁九年(1076年)《长安志》中并未记载有子午镇一说,只记载"杜角镇,在长安县南四十五里又有西杜角""子午关今废"字样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首先"镇"字典中解释为:1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2 中国明清两代军制的编制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宋政府在正式公文中多将布市之镇称为镇市,而非市镇。"镇市"侧重于市,强调的是经济功能,"市镇"侧重于镇,强调的是政治功能。宋政府明确了镇市的行政地位,赋予其更多级行政建制的特色。严格来说,宋代镇市还没有完全成为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建制。宋政府在镇市管理中采取的诸多措施,使其己处于从一种经济现象向一种固定行政建制发展的过渡状态,所以称为宋代的镇市更严谨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水塔</p> <p class="ql-block"> 明代早期设置的镇具有承负军事功能,也叫"军镇"尤其是秦岭北麓峪口,主要以军事防御为主,商贸功能较弱化。尤其是子午镇为交通要道,陆路枢纽重镇。明代中后期至清代,社会经济发展,一定区域范围内商贸文化交流功能逐渐增强,"军镇"演变为"市镇"而后沿镇周边慢慢形成村落。甫店村也就是在明中后期间所建立,古人一般在主建筑的同时,周围往往会建筑一些配套设施,如村东的明代戏楼,明代装束的社公爷石像等一些遗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笔者在古籍资料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子午镇及四落乡间店铺林立,商贸发展"。甫店这个村名,甫,有广大之意,店,有售卖物品,驻宿之意。或许甫店这个村名就是起源于明代商镇之滥觞,村中铺子较多,现在村中有的人还叫甫店铺(布)子,也包括笔者这样叫。外村老辈人有的还叫铺店,"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个银活家”,这是流传于村中的一条民谣,足可想象当年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至于村中的明代装束社公爷石像,和周边几个村的社公爷装束大同小异,笔者以为这都是明代军政的产物,(明藩王镇守西安二百余年),或许相当于今天的界碑,这些社公爷分布还是相当有规律的,都是靠近终南山各个峪口这个狭长地带,尤其是子午镇附近,目前共发现九尊社公爷,而且比较集中,有人认为社公爷是纪念农神后稷的。甫店村的是最高大的社公爷,比较瘦,但很精干,高155㎝,加上底座应在180㎝。笔者以为这种社公爷在一定程度上有起震摄南人入秦的作用,二者有可能是西安的南界线标注(相当于今天的界碑),三者或许是皇粮生产基地的标志,还有就是祈福百姓安居乐业劝稼穑,务本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楼台烟雨(古戏楼)</p><p class="ql-block"> 王文锋</p><p class="ql-block"> 烟景苍茫总顾留,</p><p class="ql-block"> 鸿楼华构有春秋。</p><p class="ql-block"> 流云飞袖增神韵,</p><p class="ql-block"> 横马亮枪瞪眼眸。</p><p class="ql-block"> 演罢双声杨柳曲,</p><p class="ql-block"> 疏星仰看月如钩。</p><p class="ql-block"> 古今多少人间事,</p><p class="ql-block"> 短唱长吟一梦休。</p> <p class="ql-block">塔影流韵(风水塔)</p><p class="ql-block"> 王文锋</p><p class="ql-block"> 雨霁暮云开,</p><p class="ql-block"> 秋光任剪裁。</p><p class="ql-block"> 临窗花解语,</p><p class="ql-block"> 掠影雁独来。</p><p class="ql-block"> 弥望南山秀,</p><p class="ql-block"> 清风入我怀。</p><p class="ql-block"> 援琴明月下,</p><p class="ql-block"> 塔影映苍苔。</p> <p class="ql-block"> 无量夕照(无量庙)</p><p class="ql-block"> 王文锋</p><p class="ql-block"> 斜阳落照剩孤台,</p><p class="ql-block"> 荷绽繁花浴日开。</p><p class="ql-block"> 鸟语闲听参妙谛,</p><p class="ql-block"> 性明慧镜证如来。</p><p class="ql-block"> 梵音过庑宽怀法,</p><p class="ql-block"> 竹叶迎风拂绿苔。</p><p class="ql-block"> 安养早修无量寿,</p><p class="ql-block"> 谁言空老叹庸才。</p> <p class="ql-block"> 长安县甫店村的风水塔,通高9m为方形四面三层楼阁式建造,塔基为石质,塔身为砖质实心结构,塔刹攒顶为八宝葫芦式,第三层有一拱形佛龛。此塔为风水塔,甫店村东南西三侧地势高,北侧地势低(北侧为汉代上林苑天然湖泊遗址)。该处建此塔主要为堪山理水,补地势,镇水患,引瑞气,起镇煞祈福之用。通过建塔,来保住一方的钟灵毓秀之气,镇邪禳灾,镇山镇水,达到国泰民安。从本村老辈人口相传得知,该塔修建于清中至清未时期(文献中未有记载),该塔见证了这个村的风风雨雨及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9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农村电视连续剧《十品官吴山羊》在我们村西门楼取过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作者简介:王文锋,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陕西长安子午镇甫店村人。</span>现系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终南印社社员,民进陕西开明书画院宝鸡分院院士,中国秦岭诗社社员,赤壁文学院诗词楹联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