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 杏林回望少年情

宏亮

<p class="ql-block">风声雨声读书声 杏林回望少年情</p><p class="ql-block">——《青春七彩》读后感</p><p class="ql-block">杨宏亮</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月前老友志刚把《青春七彩》的文稿从大洋彼岸发给我之后,我就在周末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阅读了。但阅读欣赏是一回事,受老友之邀写读后感又是另一回事。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因工作所需,所看所用大都是英文,因此在中文书面表达方面感觉日渐生疏,写出来的东西恐怕老友和广大读者失望。但正因为是老友志刚所嘱,我只能不负所托。所谓“读后感”,我想是自己读后所生出来的感想,只要真实,只要是来自内心所想所感,形成有形文字,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吧。</p><p class="ql-block"> 我说“因是志刚所邀因此不能推脱”是有原因的。我和志刚生长在中原地区的同一个村庄,而且是同年出生。因此,从我有记忆开始,志刚就是我的同学,我们的友谊就开始了。从开蒙之初到同学少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或者同班,或者不同班,我们都是彼此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而他在很多方面都是我当年赶超和学习的对象。初中毕业之后,志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城里的许昌一高,那是许昌地区最好的高中,也是我们能够考上的最好的高中,当年一个县里能去这个高中上学的也没有几个人。高中三年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我们的友谊还在继续。甚至我在高中文理分科前一天改变主意,选择理科而不是自己当时决定的文科,也是因为志刚在分科前夕来我家和我的一席话。后来,我们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在不同的医学院读大学,彼此还继续保持联系和通信。工作数年之后我和志刚先后考上研究生。我在多年前来美工作,志刚在省人民医院开始他的事业。无论身在何地,志刚和我都一直保持联系,我们也都把对方作为“挚友”。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中年,以至现在年近“知天命”,我们的友谊保持至今。现在志刚把他珍藏数十年而又无意中发现的日记出版,让大家欣赏。作为志刚的多年老友,我在大洋彼岸深表祝贺!</p><p class="ql-block"> 《青春七彩》记述的是老友志刚在1989年,也就是从高中二年级的后半学期到高中三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光,那年正是十七岁的青春。</p><p class="ql-block">但凡有日记出版者,若非政治家,就是大文豪。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或看到政治大事的解密,或了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或欣赏优美的文字。也有以日记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和《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但那些是创作的文学作品而非纪实。但在我面前的《青春七彩》完全是出自于一个十七岁少年当年的日记,其内容未加任何雕饰。而且,志刚老友虽是省内知名的医生,我想老友也愿意认为自己仍旧是一个普通人物。一位普通人物将其少年时期的日记完完全全公之于众,我还未曾听闻。如果把这本日记作为文学作品来读,很多读者恐怕要失望。它里面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的最宝贵之处就是真。这个日记,为我们展现了少年志刚的视角,展现了少年志刚的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交之时中国社会的一角。作为一个十七岁少年的日记,《青春七彩》就像一块完全没有雕饰的璞玉,完完本本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读罢《青春七彩》,首先是佩服老友的勇气。作为日记,当年志刚写的时候肯定不会想着以后去发表。而且就在《青春七彩》记载的一年之中,日记至少有两次被别人翻看而引起少年志刚的不快甚至忿怒。但多年之后,志刚在偶然之中又看到当年的日记,心潮澎湃,决定发表出来,而且是未加任何修饰。《青春七彩》所记载的真,相信读者都会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我有一个小小的例子作为佐证。自己来美多年,很多老家原汁原味的乡音都不会说了。所以看到如考试成绩“吃了多少分”的时候,心想怎么有这样的表达?但仔细回忆,自己当初的确也是这样说的,便油然生出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从这个小的地方可以看出,志刚连这样一个“土得掉渣”的字都没有修改,完全保持了当年真实的记录。日记中的那些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的故事和人物,都一一呈现给读者。《青春七彩》中,有当初纯真少年的单相思,有和同学发生的误会以至冲突,有青春时期的迷惘和彷徨。当然也有少年志刚对真诚友谊的追求和思考。这里有他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对求学的孜孜不倦,有他不断突破自己的努力和内心挣扎,更有他对国家大事的思考。《青春七彩》也为我们展现了当年一个纯真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网红,电视是基本唯一的娱乐;在那个时代,书籍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那个时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在那个时代,农村只是刚解决温饱;在那个时代,年轻人会为了中国队的每一场比赛而欢呼。那个时代的志刚在青春年华中渴望突破自己,渴望成熟;那个时代的他利用一切的资源使自己面向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个时代的他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会灰心失望;那个时代的他在懵懂中开始向往爱情;那个时代的他会为了心中的恋人“思之不得,辗转反侧”,却依旧保持那份感情的纯洁。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也许是贫乏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丰富的。</p><p class="ql-block"> 正如书名所言,青春是七彩的。少年志刚就是在这样的七彩青春中不断得到淬炼,得到成熟,得到升华。当这些尘封的往事放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人生的回味。对于这本日记中所涉及的同学们,有一部分我也认识,他们都早已经从青春年华走过三十而立,又从四十不惑迈向知天命之年。他们都经历了人生的风雨,迈向成熟,在各地各行各业工作,同时又为人父,为人母。当看到当年这些尘封往事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否从书中看到了自己,都会莞尔一笑。当年无论有什么样的纠结和矛盾、或者青春的迷惘,都会感慨那个有朝气、有梦想的十七岁的花季,那个“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华。</p><p class="ql-block"> 从《青春七彩》中我读到了一个奋进的少年、一个真诚的老友。正是这些不同生命阶段持续如一的奋进的精神和真诚的品格,是志刚成就如今事业的基础,也是老友对人生、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持续保持激情和真诚的根基。这本《青春七彩》犹如珍藏三十余年的佳酿,在当时的青春岁月中或许还有些青涩,但当三十余年之后回望,七彩的青春已经化为人生中坚实步履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当年在《青春七彩》中奋斗的志刚,就不会有今天的志刚。“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本少年的日记,从志刚的角度来看,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杏林回望,少年志刚的奋斗之过程历历在目。而从广大读者的角度而言,是否可以从这个一个少年的日记中看到他的未来呢?</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这个有梦想却又会迷惘的年纪,高中三年对任何人来说无疑是人生的重要一部分。三十余年时光飞逝,从《青春七彩》中我读到的少年志刚和现在作为医学专家的志刚相比虽然青春不在、外表迥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一脉相承。没有那个时候的真诚少年,就没有今天的杏林名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我和志刚在初中时候学到的课文,也是他从此开始践行的格言。因此,如果说这本《青春七彩》有什么教育意义的话,我想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都要保持一颗真诚和奋进的心,有一个更大的格局和世界观。无论在哪里,都要去努力突破自己,努力去体验一个比自己周围更大的世界,而不是躺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这些,对现在迅速发展时代中的年轻人也许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篇读后感即将完成之时,我所在的美国南方城市正在经历多年不遇的寒流。据说上一次这么冷的时候是在1989年。我突然想到,那一年,志刚十七岁。三十二年前的这一天,当他完成了寒假作业并写在日记中的时候,他不会知道,大洋彼岸的这个城市正在经历罕见的寒流;他不会知道,有一天他会成为医学专家,治病救人;他更不会知道,在三十二年后,一个来自故乡的朋友,会在同样罕见的寒流中,在大洋彼岸为《青春七彩》的读后感欣然画上句号。</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6日于美国德州Sugar La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