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辛丑过年七日谈:初三/于景雪

潇雪散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初三,我到公司值班。公司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破碎、沉化、成型、焙烧等工艺,把作为固体废料的煤矸石做成空心砖。到公司刚下车,下夜班的工人和我打着招呼。公司的很多职工都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7月18日,我离开了工作了十一年的学校来到公司。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的人。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语言结构,衣着打扮接近这个环境,适应这个环境。在学校,听惯了嘹亮的歌声,朗朗的读书声,抑扬顿挫的讲课声,悦耳悠扬的下课铃声;在学校,春天我和学生们欣喜于迎春花扬起的笑脸,陶醉于栀子花夜晚的幽香,多少次我在校园的八角亭里吹着笛子,学生簇拥在我的身旁;多少次我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什么是美,美是什么.........。当我站在公司的大院中,满眼充斥堆积如山的灰黑色煤矸石,来来往往的车辆扬起的灰尘落满了我齐腰的长发。文盲,半文盲的工人在我的附近开着粗俗的玩笑......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差。我感到命运的无常,感到命运之舟在两岸杜鹃绯红、垂柳嫣然的小河里悠然而行的时候,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我努力的适应着,把好命运之舟的船舵.......。</b></p><p class="ql-block">&nbsp;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刚来的时候公司还没有投产,各种设备都在安装调试阶段,我的任务要在设备安装结束前,把人员组织好,培训好。在招聘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来应聘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基本上都是小学,正儿八经的初中毕业生,在这里成了凤毛麟角。有的三十几岁的妇女竟然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我不理解,现在怎么还有文盲呢!我不解的问她们:年龄不算大,怎么没有上学?各种理由都有,有的是家里重男轻女,有的说自己脑子笨,有的说家里兄弟太多,都上学了没有人干农活了.......。讲完理由后,他们都会急切地说:别看我没有文化,我能干活,能吃苦,在建筑工地上我和大男人一样的干活,立壳子,拎泥兜子我都干过,干活,咱不惜力.....。</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是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这句话,在这个环境中,我重新理解了:“干活”这两个字。让我知道了在现在的社会里还有这样的强体力劳动者。&nbsp;特别是“码坯”“装砖”两个岗位,全部是人工操作。我们的公司紧靠涡北煤矿,利用煤矿的副产品——煤矸石,经过筛选,除铁,粉碎,过筛,搅拌,挤压成型,码坯干燥,焙烧这些工序,把原来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煤矸石变成了可以盖大楼的结烧砖。政府为了推广这种砖,在政策上给了许多优惠和扶持。十几套工序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特别是人的问题,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18—40岁之间的人几乎都不在家,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去打工,农村里剩下的是40岁以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妇女,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小孙子留在家里。看着她们刚满40就满脸沧桑的脸,我不知道说什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转眼来到公司十个年头,一片荒地上建起的公司,十年,我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和成熟。十年,我见证了公司东北角的那座矸石山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消化掉。十年,职工们的孩子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考上研究生。每当职工来报告孩子进步的喜讯时,我也很高兴。回头看看十年在公司的工作历程真是不易。特别是鼠年,年初疫情,夏季的强降雨,冬季的环保限排,全年的总生产时间不到8个月。整个一年我的嗓子一直没好过。回头看一下,不由得感叹,鼠年,是公司组建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这不,也闯过来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