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档案文化的几点思考

杭川小鱼

【摘要】红色档案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充分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努力打造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需要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br>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一名新时代档案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为国守史,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把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珍贵档案发掘好、整理好、收藏好、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光泽县档案馆紧密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实践与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担负起党交给的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历史重任,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开启新时代下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新征程。笔者作为一名20余年档案工作经历的老档案工作者,十几年年来,通过认真查阅馆藏档案中的有关史料,挖掘馆藏资源,在红色文化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为档案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挖掘红色档案文化的几点思考。<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意义</div> “红色档案”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类对敌斗争与革命活动所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深入挖掘红色档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红色档案是革命历史的真实记录,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闪现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如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这些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起着鼓舞人心、教育引导的作用;二是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奉献精神。红色档案体现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还体现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对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红色档案蕴含着丰富的红色精神,需要档案工作者去不断挖掘赋予新的内涵,通过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将其转化为当代的精神动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符合时代召唤</div> 光泽县是原中央苏区县,红色革命时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朱德、毛泽民、方志敏、邵式平、肖劲光、黄道、吴先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过革命活动,留下过大量红色档案和红色革命故事。为开创新中国,先后有1000余光泽儿女参加工农红军,最后仅留下陈伯钦、章新炳二位红军战士;还有近万名光泽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遭到国民党军队残杀和摧残,光泽儿女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正是顺应时代召唤,通过挖掘红色档案文化,铭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引领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提高党性修养水平,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爱党、拥党、护党,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唯有深刻铭记历史、正确看待历史,我们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的任务、攻克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光泽县档案馆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几点做法</div> 近几年,光泽县档案馆紧密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实践与实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担负起党交给的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历史重任,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开启新时代下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新征程。特别是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为档案文化建设做出贡献。<br>1、编撰红色革命故事<br> 2005年初,笔者在查阅县党史办档案时,意外发现1959、1960年县档案馆、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的党史档案,其中当时档案工作人员采写的几篇反映1933年光泽红色苏区的革命斗争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可惜的是档案中记载的内容并不完整,有些没有时间,有些没有地点。后来,我根据档案中提供的资料,深入光泽有关乡村,对故事中的有关史料进行调查和考证,又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故事进行了补充的完善,先后编写了《光泽城之战》《红军三打连甲后》《苏区小哨兵》《小喜金智送情报》《红军智取敌军车》等红色题材故事。后来,这些故事被《光泽文史资料》采用,还在《光泽时讯》《光泽故事会》等报刊中发表,很受读者欢迎。从这以后,我又根据馆藏档案和实地采访,先后编写了《光泽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光泽苏区妇女运动》《黄道与光泽苏区根据地》以及《老红军陈伯钦》《毛泽民视察牛田》《吴先喜在寨里》《黄立贵战斗在光泽》《生命之盐》等30余篇研究光泽红色苏区革命历史的文章和革命故事,这些文章先后在当地各种报刊登载。2017年10月,我编写的23篇光泽红色故事被收录《红色记忆—光泽革命老区》一书,该书由鹭江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十几年来,我通过深挖馆藏档案资源,完成20余万字光泽红色历史和红色故事的撰写,为挖掘光泽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br> 2、建设苏区历史展示厅<br>2017年6月,光泽县档案馆启动光泽县中央苏区历史展示厅项目建设。为做好展厅资料的收集、挖掘和整理,笔者先后查阅县馆藏所有民国档案以及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党史办等有关全宗档案500余卷,查阅馆藏资料300余册。其中,县档案馆保存的一封原光泽县苏维埃主席胡俊山写给油溪区革委会的一封信显得尤为珍贵。这封信是解放初期(1951年8月),光泽县为迎接中央人民政府南方根据地访问团的到来,由油溪乡的傅金生(苏维埃时期,曾任油溪区委秘书)捐献出来的,后被保存到县档案馆。为更加全面反映光泽苏区历史,笔者还认真查阅馆藏民国档案,从档案中发现历史。如在民国档案中查找到国民党当局如何镇压红色革命,如何宣传抗日和发动民众参与、宣传抗日救国的历史。还从民国档案中发现1949年5月赣闽粤边区纵队第一次解放光泽有关历史资料,发现民国时期曾任光泽县县长、二区区长的国民党旧职人员如何执行上级指令,镇压红色革命,搜捕红军游击队和苏区干部群众的的亲身经历。以上史料,从各个方面和层面真实反映光泽苏区的革命历史,使展厅史料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基本还原光泽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开展土地革命和和国民党军队进行“反围剿”斗争的全部历史情况。<br> 为收集光泽苏区历史展示厅资料,笔者跑遍光泽县的8个乡镇及全县各处红色革命旧(遗)址,拍摄各种照片近千张。同时,聘请专业摄影师,对馆藏有关红色题材老照片进行翻拍。2017年10月,经过半年的努力,完成光泽县中央苏区历史展示厅资料收集工作。随后,我又开始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展厅相关文字编写,提出布展设计构想。12月,展厅布展制作公司根据我收集整理的资料及设计构想,编制展厅初步设计方案,县档案局领导班子就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布展设计方案。光泽县中央苏区历史展示厅分为前言、烈士英名录、领导关怀、苏区活动、苏区遗址、苏区人物、苏区证明、红军用品、苏区成就、后记等10大部分,共展出各类图片300余张,展厅详细记载光泽苏区创建、发展和革命斗争的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后光泽苏区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内容翔实,史料真实,部分资料为档案馆老照片、老物件,是首次向公众展示,十分珍贵。<br> 2018年5月,展厅完成布展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展厅开放仅半年,就吸引全县乡镇机关、县直有关单位、村(社区)等单位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共800余人参观。全县各支部党员在固定党日纷纷到县档案馆中央苏区历史展示厅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党员了解光泽苏区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光泽社会经济发展。<br> 3、举办建国70周年档案展览<br>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纪念建国70周年,光泽县档案馆年初就制定“光泽县纪念建国70周年珍贵档案”展览计划,并把这次展览活动作为光泽县建国70周年的一次重要文化活动。为做好这次展览,笔者从3月份就开始筹备,在馆藏档案中认真查找与建国70周年有关的档案资料。经过一个多月查找,从光泽县民国、县委、县政府等全宗中找出100余件及馆藏老照片70余张与建国70相关的档案资料,最后精心选出32件(张)档案,作为“光泽县纪念建国70周年珍贵档案展览”展件,并赶在“6.9”国际档案日前,制作成展板,向全县观众公开展出。在观看展览的大部分群众中,许多人是第一次看到光泽的老照片。在看到光泽县城老照片时,很多观众都说,建国70年光泽变化太大了,和40年前的老照片对比,现在的光泽县城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县城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影子,光泽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建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br> 近年来,光泽县档案馆深刻地认识到档案承载历史的重大意义,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先后举办“光泽县中央苏区历史展”“难忘乡愁图片展”“珍贵民国档案展”“纪念建国70周年珍贵档案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工作思路,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和档案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光泽县档案馆正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馆藏资源,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现档案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助推改革发展的作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精气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