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话过年

山水

<br> 每逢过年,在外工作的人们纷纷往家赶,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想在新年到来之前回到家,好好和家人团聚。这样一来,过年就像是一条线,将原本连续的时间分成了两部分。这条线不知道牵动了多少家庭,牵动着多少人心。工作是否顺利不在乎,只在意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挣多少钱也不多想,只想念着和亲人一起的欢笑。一家人坐下来,即便什么也没有,却也让人倍感亲切。或小叙一会儿,或吃上一顿饭,说说开心的事,聊聊生活的希冀,都是那样的让人充满憧憬。<br> 这就是过年。<br> 小时候,总想着过新年,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可以开开心心放鞭炮,因燃放鞭炮危险,常常被父母告诫,年少的心却始终不明白这一切,只知道好玩。回首儿时的那些日子,是多么的开心,没有顾忌,有的只有那童年的自由。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灵之处。尤其是在大年的晚上,老家有一个习俗,在凌晨到来之即大家都要燃放鞭炮或礼花,也贺新年的到来。那一刻,家家户户都会燃放许多的鞭炮,那声音特别大,真有点儿地动山摇的感觉,我们也常常借着新年到来之际,欢呼着,跳跃着,完全沉浸在那一美好时刻,待声音全停了才肯去睡觉。<br> 每逢过年,母亲总爱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那时候,虽然条件不是很差,但也不富有,能吃上一些好吃的,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独享。过年时,家人都要准备汤圆面和一些零食。在正月初一早上,全家人总爱美美的吃上一顿,意为“团圆”。吃了汤圆,父母总要告诫我们不能外出给亲戚拜年,要做一些有益的事,尤其是不能花钱,说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要开好头,才能保证一年的平安幸福。现在想起来,足见父母的良苦用心,虽然带有一些传统习惯的色彩,也是让人值得回味的。年少的我,也不懂得过年有什么忌讳,只好听父母给我们讲这些道理,也总觉得这些道理是不能逾越的,好像也深不可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自然而然被我们“继承”了。后来,我参加工作之后,也觉得这些事情好笑,但我始终不愿改变这些习惯,更不愿去打破那些深深的记忆。女儿现在已长大了,我们也常常对女儿这样说,看到女儿的眼神,就好像回到了从前,回到了童年的那段美好时光。<br> 每逢过年,家里总要做两件事。<br> 第一件事是对祖辈的怀念。大年三十的时候,准备一些新做的饭菜,还有酒之类的,点上香,烧点钱,磕个头,口头上要请祖宗们来家里吃饭,大家常把这个过程叫做“献饭”,有的人家还要燃放鞭炮。我们年少不懂,饭菜准备好时就想填饱肚子,父母总要告诉我们要等老祖宗“吃”了才能享用。等酒过了三巡,得到大人的同意,方能开始吃饭。这时,父母就会对我们说很多关于祖宗们所做的事,总的来说就是要记住那些已经被历史遗忘的人和事,积祖宗的大恩大德以图吉利。除了这些,父亲在借着夜色即将降下来的时分,带着我们去给老祖宗“上灯”,也就是到老祖宗的坟前点上一支烛,烧柱香,燃点钱,也求祖宗保佑。到山上去转一圈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br> 第二件事是走亲戚拜年。在我的记忆里,我最喜欢去的就是舅舅和姨妈家了。可能是母亲非常留恋自己长大的地方,过年时也常常叫我们去舅舅家拜年,又因姨妈家和舅舅家顺路,所以我们一去就是两家。在舅舅家里,他们也常给我们准备一些好吃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舅妈每年都要为我们准备一些泡粑,回家时也常要我们稍一些。那时外婆还在世,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我的年龄小,他们也处处关心着我。表姐比我大两岁,她总给我讲一些我从来就不知道的事,或是大家在一起玩。在姨妈家,有两个表哥一起玩,他们也总是做一些让我感到新奇的事,使我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神秘感。<br> 今年年底,我也同去年一样,带着全家直奔老家和父母团聚。其实,回家过年不仅带着是对亲情的渴望,更为重要的是带着一份心情。回家过年,是一份享受,一份慰藉,一份洒脱,一份自由。我想,女儿也会和我一样,都会为过年留下深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