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伴学无止境,艺术为伴修身致远——北关小学杏花村校区艺体学科假期耕读掠影

杏小·唯真

艺体学科耕读记录 <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读书和踢球、打牌、打游戏一样都是和人在互动交流,只是读书交流的是精神、是境界、是成长、是沉淀、是更好的自己、是更全面的。</p><p class="ql-block"> 看到、学会、操作、思考、内化、创新……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方面都能产生良性循环。这种循环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性。</p> <p class="ql-block">帐篷之外,是沙漠冷夜。</p><p class="ql-block">帐篷之内,暖光一扫黑暗。</p><p class="ql-block">任凭荆棘外衣覆盖大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属于我们的甜蜜花园。</p><p class="ql-block"> 鲁米 《玛斯纳维》第一卷</p><p class="ql-block"> 人们有自己认为的心灵归属,爱人、家庭、宗教、文学、艺术……慰藉生活中的坎坷,无声的尊重胜过给予。</p><p class="ql-block"> 董伟贞 2.7</p> <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了减负的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规定:不允许低年级学生一天在室内进行3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不允许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身正为范。校长既要是业务能手,又必须是终身学习。</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此后班主任老师因势利导,在班级栽树活动中,让高里亚指导别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关心、尊重孩子,相信所有的孩子在教育中都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人们把这赞为“特殊奖励。”</p><p class="ql-block"> 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要珍惜自己的尊严——这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许晖晖</p> <p class="ql-block">  读了《老人与海》这本书,我感到浑身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拥有老人那般不服输的品质,我终将会是生活的强者。《老人与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细品味的一本书,就象高尔基的《海燕》,能让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获得勇气,获取力量。能让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信心十足地去应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向全世界大喊:“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p><p class="ql-block"> ——代兰玉</p> <p class="ql-block">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p><p class="ql-block">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p><p class="ql-block"> ——李楠楠</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我们也毫不例外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有金钱的诱惑,有地位的诱惑,也有各种失败的打击。然而,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志方面的准备!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将用怎样的心绪来对待你所面对的一切?要想成为有成就的教师,都要经过反复研究每时每刻学习,一旦我们自己有成功的欲望,又经过了自己百折不回的努力,用我们自己的镇定、拼搏、努力,最终我们都会取得相应的成果。 路方方</p> <p class="ql-block">  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 -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原来,这是因为用--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 每条建议谈- -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教师人手一册。 </p><p class="ql-block">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 -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吕彤彤</p> <p class="ql-block">  不管身处何处的人们,他们都有自己认为的心灵归属,爱人、家庭、宗教、文学、艺术……以慰藉生活中的坎坷,不管什么样的形式无声的尊重胜过所有。</p> <p class="ql-block">编辑|董伟贞</p><p class="ql-block">审核|薛峰</p><p class="ql-block">图片|艺体学科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