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大宅門-珠海斗門接霞莊

华城

<p class="ql-block">  在珠海斗門的黃楊山下,静立着一座舊時的古莊園-接霞莊,在歲月的沉澱下,雖然歷盡滄桑,古老的村莊依然優雅,風光旑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初到接霞莊,踏過莊門前的吊橋,你一定會有迷蒙的感覺,如画、如幻、如穿越……&nbsp;</p> <p class="ql-block">  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村臨水而築,悠悠的水,曲曲的河,在嶺南氤氲的空氣中,古村莊與護莊河依偎在一起,宛如一幅水彩畫。</p> <p class="ql-block"> 宋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城拔寨中,政權岌岌可危,王室望族紛紛他鄉謀生。俗稱魏王派的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匡美的后裔輾轉河北、江西及廣東,當中魏王廷美第十一代孫趙光太于1403年(明成祖永樂元年)從大赤坎遷至大瀝岐,成為南門趙氏族人的始祖。歷经600余年,南門趙氏子孫繁衍到今已蔚為大族,并擴展到10條自然村共4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據說當年魏王派後人趙維茂經營中藥材發家致富。随後,他深感在已立村近400年、人口密集且地方狭窄的大村居住不够惬意,便萌生遷居異地的念頭。</p><p class="ql-block"> 他相中了大村北侧秀水绿樹的環境,認為這裡有霞山依傍,有河溪流經,是居住繁衍的風水寶地,执意在此另立村場。</p><p class="ql-block"> 初始,建了三間土屋。随後,其精明能干的二儿子向榮将接霞莊推向了鼎盛時期。由于此地處霞山的北麓,常有霞雾環繞于樹林上空而被認為有祥瑞之意,因此也稱它為接霞莊。因為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内居住的全是趙氏一族,因而得名「趙家莊」。</span>到光緒中期,它已颇具規模,繁衍成非常繁榮的村莊了。莊内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有如紅樓夢中榮國府大觀園。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內建筑風格統一、布局合理,莊里房屋的設計均仿照廣州西關模式,由佛山的建築師建造。當時共建有恢宏大屋十四座,全部坐南向北,清一色的青磚瓦房,濃淡相宜的色調勾勒出典雅質樸的輪廓。村莊的东、西、北三面被荷花池和綠竹環抱,南边被護莊河、綠竹及四米高的圍墙圍住。一條小河自东向西,轉北流向子孫塘。那時全莊5個閘門(現在只留下一個),均有專人看管。整個莊園在青山綠水、翠竹與鮮花叢中,有如世外桃源,真可谓人間仙境,置身其中,心曠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 這里属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如春,河涌縱横交错,宜耕宜渔,宜居之地。庄村人傑地靈,歷代名人眾多,仅在朝廷為官的就有10多人。趙家莊人以經商發家并稳定根基,积聚了雄厚财富,加之有人在朝為官,如當時的廣西巡撫黄槐森就是該莊族人的親家,可謂財雄势大,繁盛景象雄極了数十年。「趙家莊企倒香山县衙」這一俗話一直流傳至今,足见其當時影響力之大。到清末民初,由于晚辈不思進取,坐吃山空,社會又動蕩不安,家族開始衰落。之後遇上日寇侵華,莊村被燒,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庆幸的是,趙家庄虽几經滄桑,仍存古屋14座,建築面積七千多平方米,其基本面貌仍得以保存,莊園景色,包括舊屋、围基、子孫塘、護莊河等仍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 莊外四周未受任何污染,原生态味濃厚,莊内綠樹成蔭,空氣清爽,環境幽静。上個世纪90年代,香港亞洲電視臺拍摄以清末民初為題材的電視劇《再見艷陽艳天》部分外景就選點這里。2007年12月,接霞莊被珠海市、斗門區旅游部門定为「斗門八景」之一。趙家莊的後人生活于此,對這片故土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他們保護古村落的意識十分强烈,十分珍視祖宗留下来的古屋遺產,年青人外出打工挣了錢回来,寧愿在古村外花錢買地盖新房,也不愿拆古屋和在古屋旁的空地上建新房,他們在古村落的空地上只種些四季果樹和四時蔬菜,并自愿自覺筹集經費盡力保護好古村的内外環境。</p> <p class="ql-block">  穿過古風的莊門,進入古韻悠悠的接霞莊內,映入眼簾的是滿目青翠,翠竹郁郁蔥蔥,從古榕樹濃綠枝干間垂下的褐色氣根仿佛是歲月老人的胡須,頓時,身心的疲憊就消失在這片清新的綠色中。</p> <p class="ql-block">  村莊口的綠樹蔭掩映着一眼古井。對於常年經商在外,數年不歸的莊民而言,古井于他們而言是不可言說的記憶。許多回歸故里的村民在古井前飲一盏血濃于水的生命之酿,感念水的恩情和真义,他們曾經抛却過一大段故鄉的光陰,要在古井里寻回。</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條青石板街横贯接霞莊。當走在斑駁的青石板路上,你會聽到時光的回音,感受着遠古和現實,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墙,雕花的屋檐,歲月和風雨磨損了當年的風光,庄里的老宅子保存着歷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遺忘的路口。那些古老的院子,收藏着歲月的痕迹,收藏着生活中的故事,也收藏着很多扑朔迷离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接霞莊的老宅大屋是</span>典型的嶺南建築,其外形設計仿照廣州西關大屋式樣,室内設計布置則充分體現主人的個性和富裕。</p><p class="ql-block"> 時光造成的斑駁,讓老宅美得更厚重更真實。漸漸地會發現集四海之風的嶺南建築很有韻味:北方的大氣、江南的婉約、徽派的精巧,都在這老宅大屋里體現得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推開這雕刻精美的大宅門,陽光照射進來,能清楚地看見那浮塵在一束束光線中弥散,眼前靚影存入老宅記憶,五彩光線又是如此夢幻真實。生活,總需要停下來靜下來放空自已,回歸初心。</p> <p class="ql-block"> 每兩座大屋間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是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風、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運垃圾等多種功能。</p><p class="ql-block"> 悠长悠长的青雲巷中,藏着時光的痕迹。那斑驳的牆砖,那精美的墙雕,那绿色的青苔,静静地躺在那里,無聲地訴說着時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幽靜的林中座落着三座保留完整的同治元年的誥命碑,雖經歲月風雨的侵蝕,但依舊古樸典雅,彰显了趙氏家族的名聲和德望,也見證了接霞庄從繁榮到落寞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這是趙氏家族當年的家塾,歲月的風雨湮滅了昔日的學堂建築,只空余下這塊花崗岩石匾和涼亭一座,但走進這座穿越時空的石門,仿佛還能聽到書聲朗朗。</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接霞莊不再庭院深深,清幽寂靜。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青石板街兩邊的一座座大屋已成了形形色色店鋪、食肆和茶館⋯⋯</p> <p class="ql-block"> 接霞莊里不僅有美景,還有美食。這里的美食雖然不驚艷味蕾,但樸實無添加的原始味道非常實在。莊里有幾家農家樂風格的飯店。用荔枝柴燒制的叉燒、雞翅和排骨等是這家古法明爐店的看家招牌菜。</p> <p class="ql-block">  接霞莊里最吸引游客的美食當屬靈泥燴雞了。在這竹園里餐廳里進餐,不僅能坐看園中美景,還能觀看到最古老的泥燴雞制做過程。</p> <p class="ql-block">  作為斗門特色手信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橫山趙氏鴨扎包就源于這一帶,是宋朝宗室趙氏后裔所創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走進這裝潢古雅的店舖,仿佛時光在倒流, 如果穿上這古式的漢服,再行走在村莊的青石板路上,简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莊內的街巷間,會看見古老青磚牆上這些虛實相結合的創意墻繪,感到特別的親切,特別的暖心,都是曾經歷過的那個時代里發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或許來接霞莊游覽的最適合時間是午後和傍晚,慵懒的陽光斜挂在古宅屋檐,青石板街倒映着斑駁的樹影。在青山绿水间,古舊的石墙、門樓、牌坊,沉寂的古井、古樹、古宅組成一幅寧静古樸的画面,時間仿佛在這里停下了脚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