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培训教师证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常考20个<br><br> 姜堰培训教师证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名词常考20个<br><br>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br><br> 2、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br><br> 3、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br><br> 4、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歪曲的知觉。<br><br> 5、绝对感受性: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br><br> 6、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r><br> 7、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量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br><br> 8、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br><br> 9、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r><br> (1)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br><br> (2)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注意的对象的数量的多少。<br><br> (3)注意的稳定性:我们的注意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所持续时间的长短。<br><br>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br><br> (5)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和要求,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br><br>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br><br> (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br><br> (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br><br> (3)保持:是实际过的食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br><br> (4)遗忘:对实际过的事物不能回忆或是错误的回忆。<br><br> (5)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br><br>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br><br> (1)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或是最好答案的思维。<br><br> (2)辐射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多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br><br> (3)创造性思维:以新意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br><br> (4)思维定势:指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当前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br><br> (5)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br><br> (6)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br><br> 12、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新问题产生的影响。<br><br> (1)正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br><br> (2)负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br><br> 13、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br><br>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br><br> (2)创造想象: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br><br> (3)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br><br> 14、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br><br> (1)心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br><br> (2)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br><br> 15、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br><br> (1)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br><br>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br><br> (3)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br><br> 16、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与霍恩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的功能差异,将人类智力划分为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br><br> (1)流体智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br><br> (2)晶体智力: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br><br> 17、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br><br> (1)胆汁质:待人热情、直率,情绪急躁易怒,动作语言快而有力,反应迅速且专一<br><br> (2)黏液质:待人淡漠、胆小,情绪冷静稳定,动作语言沉默寡言,反应迟缓而专注<br><br> (3)抑郁质:待人多疑、孤僻,情绪脆弱敏感,动作语言细小无力,反应迟缓、持久且想象力丰富<br><br> (4)多血质:待人乐观、活泼,情绪多变敏感,动作语言快而灵活,反应迅速不持久<br><br> 18、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br><br> 19、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包括气质、性格与自我调控系统,其中性格是人格的核心。<br><br> 20、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br><br> (1)双趋冲突: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br><br> (2)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br><br> (3)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br><br> 欢迎来电咨询 姜堰上元教育任梦老师159511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