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 静享芳香,大 松 树</p><p class="ql-block">原创编辑: 林海波涛(美篇号17626693)</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母 亲</p> <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和那动人的旋律, 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了这些年来,母亲给予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无限的爱和艰辛的付出。母亲那热忱的目光,和善的面孔,操劳的身躯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姓马,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今年87岁了。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家中,我外祖父是一名缮房匠 ,一辈子靠给人家修缮草房为生。养育了四个千金,膝下家中没有男丁,我母亲排行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母亲从小就聪明伶俐,皮肤白晰,天生丽质,长相娇美,深得我外婆和外公喜爱,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年轻时几乎不化妆 ,也不擦胭抹粉,用现在话说,就是个大美女。1953年7月,我母亲师范学校毕业,是唯一一个被县政府录用为秘书的应届女学生,当时我母亲掌管县政府公章大印,成为当时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调转县财政局,1980年在商业系统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是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缘故,我母亲一辈子性格温和,不急不躁,和风细雨。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对我们姊妹四人的教育,从来没有过什么体罚,打骂,而多数都是言传身教,因势利导,从小事抓起,教我们成长与进步,学会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通河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北岸,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我的家就住在松花江边,小时侯我们家乡当地人都俗称游泳为”洗澡"。那个年代夏季也没有啥好玩的,大多数小孩子都去江边嘻水打闹,抓鱼摸虾。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大人们都不让我们小孩儿去江边洗澡,怕出危险。我母亲也对我们下令:坚决不许去江边洗澡游泳。可我那时才十一二岁,我们学校就在松花江边,坐在教室里上课,都能看到宽阔的江水,听到滚滚的涛声。只要下午放学铃声一响,一大群孩子就会不顾家长的禁令,忘记了老师的告诫,狂野般地翻过板仗子,一窝蜂似地直奔波涛汹涌的松花江,把书包一扔,脱掉短衣长裤,一头扎进水里。我哪经得住这个诱惑,表面上答应母亲不去松花江里洗澡,可还是偷偷地去大江里学游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谁告了密,突然有一天,我刚从江里洗完澡玩耍完回到家。母亲就问我:"你去大江里洗澡了没有"?我自知心中有愧,但表面假装镇定地回答:“没有”。我母亲不紧不慢地对我说,把胳膊伸出来,我只好乖乖照办,母亲伸出右手,在我的左胳膊上轻轻一挠 ,我胳膊上先是出现两道白纹,两三秒后立即变红,这下我傻眼了,我早就听小伙伴们讲过,这是大人检查小孩去没去江里洗澡的绝招,没想到我妈也会。我只得承认事实,低头不语,等待母亲的训斥。万万没想到,母亲只是平淡地说了句:“做错事不要紧,以后不要撤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这句话,让我一直记在心里,虽然我违背了她善意的禁令,从小就偷偷地学会了游泳,勇敢地面对过松花江里的大风大浪,强健了体魄。但正是母亲当年那些深入浅出的做人道理,才鞭策和激励我在几十年的人生风雨中,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并为自己明确了说实话,讲良心,做好人的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我家乡的冬季,特别漫长又寒冷。我父亲当年在交通局上班,主管知青工作,经常下乡到知青点检查,那年我们姊妹四人中,我是长子才十二岁,最小的弟弟刚满三岁,我母亲一个人在家,既当爹,又当娘。那年月没有楼房,都是住泥草房。屋里很冷,水缸里都常常冻上一层厚厚的冰层,我妈早晨天不亮就得起来,怕我们起床时冷,就劈柴点火,为我们生上火炉,再把我们四人的棉袄棉裤都放在被褥下面,用热炕余温,把衣服悟热。白天又要一日三餐给我们做饭,抱着最小的弟弟送到托儿所,然后又要步行赶到单位上班,一天忙的够呛。但在我的记忆中,我妈从来没发过一次牢骚,也没有埋恕过我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我父亲下乡没在家。半夜里我突然咳嗽 ,呕吐,高烧不止。母亲先是用白酒给我搓前胸后背,手心脚心,仍不见效。母亲二话没说,立刻拿出锁头,把正在熟睡的二个弟弟一个妹妹锁在家中,用棉被裹上我,拉上小爬犁。踏着半尺多厚的积雪,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一路小跑,直奔医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热炕头上,母亲用双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 ,正在用热切的目光在疑视着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那天晚上的漫天大雪,呼啸的寒风,母亲那柔弱的身躯,两根粗麻绳拉着小爬犁的背影,慈善,期待的眼神,一直保存在我的脑海里,想起来就觉得眼前湿润 ,内心翻滚,心酸不止。当年四十岁左右岁的母亲,扛起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担,而是整个一片天。我今天才深感母亲生我们不易,把我们养大更难。那天早上母亲亲手为我做的热汤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回味甘甜。</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除了每天一日三餐做饭,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老父亲,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亲历亲为,忙前跑后。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在我母亲眼里,不分男丁女娃,份量一样重。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母亲自55岁退休,就在家中第二次上岗,当上了家庭主妇,直到85岁,在我们四个子女和儿媳妇儿的极力阻止下,才彻底离开厨房。但别人做饭,她好象不放心,总是身前身后地在厨房里转,好象离开了厨房,心里不踏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安心工作,我母亲先后为我们照看了孙子孙女长大成人,从小就给孩子们良好的学龄前教育,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儿歌,学认字,背唐诗。直到今天,长孙仍保持着奶奶给养成的习惯——喜欢阅读,既使每个月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读一至两篇书籍,博览全书,畅游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是外表柔弱,内心刚毅,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我母亲心脏不好,经常胸闷气短,浑身乏力,但她从来不说,每次去医院都是自己实在忍无可忍,实在挺不住了,才由我们几个子女强行送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由于患有大骨节病,我母亲从七十多岁起,就行走受阻,出入不便,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几年上下楼出入,几乎都需要坐上轮椅。 远在广州工作的老弟,不惜重金高价为母亲买下了电动轮椅。每逢春暖花开,天气晴好,我们兄弟姐妹就会轮流推着母亲晒晒太阳,去江边看看风景,或开车去效外散散心,偶尔也会带老太太下一顿馆子, 奢侈一回。但母亲总是说,饭店太贵,挣钱不易,还是回家吃实惠。还对我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事,不要耽误正事和工作,不用总惦记着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母亲心脏病发作住院,我给她洗了内裤。这是我50多年来第一次给母亲洗内裤。母亲执意不肯,我说:你一把屎一把尿,把养我这么大,我就是天天给你洗内裤,端屎端尿也是应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我父亲脾气火爆,倔犟,沾火就着。我记得我六七岁时,亲眼目堵了这样一个场面:我父亲在家做午餐,在铁锅边贴苞米面大饼子,由于锅里熬的酸菜土豆汤,有油滑锅,再加上烧的毛草,火上不来,锅不热,我父亲贴大饼子时,贴不住,贴一个掉一个。我父亲十分恼火,倔犟脾气立刻突显本来面目,拿起大饼子就往墙上摔,我母亲在旁边看了这一幕,啥也没说,只是微微一笑,接过我父亲手中的面盆,一声没吱,默默地为我们贴好了大饼子。那顿饭我吃的还真挺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长达60多年的生活岁月中,我母亲始终以柔克刚,用她独有的智慧,包容,谦让着的我父亲,从来不在我们儿女面前跟父亲伴嘴吵架,风雨同舟几十年,把我们姊妹四人拉扯大。我很好奇,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我母亲:“别人家都是男人让服女人,你为什么总让着我爸"。母亲总是微微一笑,风趣的说:俩口人过日子,啥事不可能观点都一致,敌进我退,敌弱我攻。太较真没用,你爸在气头上,就算拌嘴吵架,分出个高低又怎样?在家里没有谁对谁错。跟他吵完架打完仗,日子还得过,犯不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还是个聪明好学的人。尽管退休在家多年,但外面的世界她天天关注,天下大事她全部知晓。今年87岁的母亲思维敏捷,记忆超群,而且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了解身边事,关注外面的世界。退休后坚持写个人日记三十多年,从不间断。还在《老年报》,《健康生活》等刊物上,摘抄下养生知识,生活小常识,美食菜谱,每次我去看她,母亲都把她记录下的这些知识让我看,让我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母亲更是不甘落伍,买来了智能手机,耐心地跟我们学玩微信,打字,语音,视频都不在话下。甚至经常跟远在德国的大孙子视频通话,嘘寒问暖,谈笑风声。用她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没白活,赶上了好时侯,自己虽然八十多岁了,但要象十八岁那样活。她还坚持写生活日记三十多年,从不间短,用数以万字的平常语言,记下了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点点滴滴。我每次去看我母亲,除了陪她唠嗑,聊家常,就是喜欢翻看我老妈写的日记,虽说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但她写的生活日记字迹工整,言语朴实,叙述清晰,生动感人。翻阅了她的日记,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寒来署往,冬去春来。87岁高龄的母亲虽然眼睛有些花,但耳朵不聋不惫,思维敏捷,反映迅速。这些年一直跟随二弟生活在家乡小县城,吃得好,睡的香。每天乐乐呵呵,读书看报,看电视,写日记,逢年过节还总想下厨,给我们露两手,让我们尝尝她在网上和电视里学会的新菜。每年的腊月初八,我母亲必须要把全家招集到一起,亲手煮上一锅红枣冰糖腊八粥,然后告诉大家开始过年了。尤其是长孙,每年从德国回来,都必须吃一顿奶奶亲手烙的黏糕饼和鸡蛋糕,品尝一下家乡的味道,找一找回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我们姊妹四人二弟对父母的付出最多,尤其是二弟媳,从我母亲的饮食起居,到一日三餐,日常的洗洗涮涮,到打扫卫生,端茶送水,都是精心护理,小心翼翼 ,邻居们都称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儿媳。我老妹是名医生,这些年来,父母的头疼脑热,大病小情,她都跑前跑后,张罗在先。我老弟远在广州,每一周或逢年过节,必须要给我母亲打电话,问寒问暖。又在经济上给予大力资助,不惜重金为我母亲租公寓,买轮椅。兄弟姐妹们的情谊和实际行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让我这个做大哥的自愧不如,迎头赶上。我和妻子所能做到的,就是每隔二三天去看看母亲,陪老娘唠唠嗑,顺便给她带点她喜欢吃的东西,东西不多,但我每次去看母亲,从不空手,老太太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这个世上,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我们现在也都是为人父母的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这辈子,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和付出,是唯一不求回报,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有母亲在,家就永远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既便是海角天涯,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虽然年过花甲,但在87岁老母亲眼里,我仍旧是个孩子。我每次去看母亲,老太太总是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从工作单位到住家过日子,从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千叮咛,万嘱咐,仿佛我永远也长不大,让她不放心。我默默地听着母亲对我的每一次叮嘱,更加倍感母亲那种天性善良和慈怀,感觉有母亲在,自己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有母亲在家就始终在身边,有母亲在幸福就永远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这些年来我们过的日子,也都是普通平凡老百姓的小日子,在我们姊妹四人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并没有给我们刻意设定什么人生目标,在我们幼小的心灵和青春韶华年代,父母也没有跟我们讲什么人生大道理,上政治课。我们只是在平凡的岁月中,在父母的言谈举止里,为人处事间,学会了怎样奋斗,怎样感恩,怎样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活在世上,谁都会变老。生命中没有常青的树。很多事情,我们年轻时不懂,当我们懂了,又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事可以等,唯有孝敬父母不能等。其实母亲也好,父亲也罢,他们对子女的奢求并不高,人老了容易孤独,我们不但要在经济上尽力而为,尽到子女的义务,更主要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当我们坐在酒山肉海里与朋友推杯换盏的时侯,你有没有想到家中的年迈的父母,吃没吃上一口热饭。当你驾车出游归来路过母亲家门的时候,能不能先下车,先陪老人唠唠嗑,说说话。孝敬父母不一定是你给老人多少钱,给父母买多大的房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给父母一些微小感动,点滴关怀,冷了披件衣,渴了端碗水。我们姊妹四人就经常在老娘家相聚,做上几个可口小菜,围桌在母亲身旁,喝几口小啤酒,谈谈小时侯的事儿,唠唠今天的幸福,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母亲看着高兴,我们更开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人间,用甘甜的乳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教会我们做人,母亲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对儿女的奢望不是我们做多大的官,有多少钱,或是给母亲什么形式的回报,而是祈求我们儿女健健康康地长大,平平安安地生活,过好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母亲对儿女的牵挂是时时刻刻的惦记,我们这辈子都说不完,更报答不尽,而我们子女对母亲的孝敬,最多只能算得上是点滴关怀,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岁月沧桑,母亲节既将来临。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能在麻将桌上挤出点时间,在平日里跟朋友应酬的场合中抢出几秒,就回家去看看母亲吧,给母亲端一碗水,陪母亲唠唠嗑。这些看起来的平凡小事,正是我们的母亲每天的盼望,时刻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的路既漫长又遥远,我们一生中能够陪伴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既短暂又有限。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就在眼前,浪漫的康馨应该献给母亲,陪母亲吃顿团圆饭也是天经地义,但我更想把这部美篇献给母亲。</p><p class="ql-block">愿我八十七岁的老母亲岁月静好,福寿安康。</p><p class="ql-block">向母亲致敬,给母亲敬礼!</p><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 静享芳香,大松树)</p><p class="ql-block">(原创编辑: 林海波涛)</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8日写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