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原创长篇小说《天涯明月光》节选<br><br>内容简介:<br><br> 《夫唱妇随走深圳》摘自长篇小说《天涯明月光》,描写了复原军人姜勇德带领妻子宋陇梅从甘肃农村到深圳打工的故事。<br> 初到深圳,宋陇梅面对高楼林立,商潮滚滚的花花世界,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总感觉这个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心里老惦念回家耕田种地。她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增加丈夫的经济负担,甚至听了街头一个名叫阿贵的混混对她丈夫说了句“姜师傅,你也搭上临时夫妻车了!”的流氓话,火冒三丈,冲上去就给混混扇了个嘴巴。她埋怨丈夫结识了不三不四的人,甚至对丈夫过去一个人呆在深圳也心存怀疑。<br> 宋陇梅自知之明,再三斟酌,终于在丈夫姜勇德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在“梅暖阳餐馆”当洗碗工的工作。<br> 宋陇梅初来乍到,青年员工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说梅暖阳老板找了一个老阿姨,有的说找了一个老妈子。但梅老板心里明白,老阿姨也好,老妈子也好,招聘她虽然年龄偏大,但干活可能踏实,且工资又低,还有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陪着说话,岂不快哉!<br> 宋陇梅不负梅老板所望,虚心学习,吃苦耐劳,以勤补拙,深深感动着梅老板,不时得到梅老板的眷顾,时不时被梅老板叫去私聊,并从梅老板的倾诉中获知她是一个事业有成、发财致富、爱情失败、精神空虚、思想无寄托者……<br> 梅暖阳老板也和同龄人宋陇梅的私聊中得知她是一个历经风雨 、心存大爱、勤劳善良、自强自立的烈士的妻子。她是遵照牺牲丈夫的遗愿嫁给他的生前战友姜勇德的。并从宋陇梅的微信中获知她还是一个经历不凡,情操高尚,无私奉献,人缘广泛的女人,从老人到青年,从西北到北京,有记者,大学生,农民,退伍军人。而且通过她微信里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影响和教育青年员工。更使梅暖阳想不到的是宋陇梅的烈士丈夫甘大刚和现任丈夫姜勇德竟是自己前任丈夫刘旺财的战友。愧疚、悔恨、思念,怨恨自己当初见钱眼开,跟着一个能说会道,能挣大款的大厨子从北京来深圳,结果是钱挣到了,自己却被抛弃,真心相爱的爱情鸟刘旺财丢失了。在宋陇梅精神感染下,梅老板继续做好公益事业,开设了节假日专门为回不了家的退伍军人免费就餐服务,让这些昔日为国家和人民作过贡献的人有家的温暖。<br> 宋陇梅的军嫂精神感染着梅暖阳,梅暖阳也以宋陇梅军嫂免费服务退伍军人奉献爱心,洗涤自己的灵魂,以慰籍对前夫的思念和愧疚……<br> 一<br><br>宋陇梅从甘肃到云南和丈夫姜勇德参加完烈士祭奠活动后就一起来到了深圳。从早到晚,整日飞入眼帘的是高楼如林的大厦,商潮滚滚的闹市和川里不息的人群。她凝望矗立在街道十字口高大雄伟的邓小平画像,心里一下子想起《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的那位在南海边画圈的老人。<br><br>她随姜勇德坐地铁,乘公交,过广场,穿大街,置身于车水马龙之中,完全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想起她将要跟姜勇德在这里生活,身心不由得紧迫起来。她怀念自己耕种的农田,怀念村邻右舍的兄弟姐妹,怀念搭火车去新疆参加拾棉花大军的日子……<br><br>傍晚,郁郁葱葱的花园,枝叶繁茂的四季长青树,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映射下,五彩缤纷,亦真亦幻;花花绿绿的人群在悦耳动听音乐的伴奏下,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宋陇梅自顾怜影,深感自卑,觉得这个花花世界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br><br>姜勇德一瞧宋陇梅一会儿惊奇,一会儿忧虑,知道她初来乍到,环境陌生,形单影只,思想顾虑大,担怕来深圳投靠他生活过不去,就鼓励她说:“陇梅,咱们先换个活法,如果不行,大不了再回农村老家去。”<br><br>“你也回去?” 宋陇梅惊疑。<br><br>“我跟你一起回去!”姜勇德毫不迟疑。<br><br>“那不行。咱们家还要靠你挣钱养活呢!”宋陇梅缓和语气说:“如果生活不下去,我回老家种田,你继续留在这里,等你退休后再回去陪我。”<br><br>“那还得等十几年呢!”姜勇德遗憾地看着宋陇梅说。<br><br>“十几年也快,一晃就过去。”宋陇梅无奈地看着姜勇德。<br><br>姜勇德羡慕地看着一双一对来往的行人说:“咱们难道不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生活吗?”<br><br>“当然希望。只是现实生活不允许。”宋陇梅也眼热地瞅着你来我往的一对对男女说。<br><br>“那好,咱们先试试再说。我想他们能有今天,也是经历了过去坚苦奋斗才得来的。只要咱俩艰苦创业,在这里也可以站住脚。”姜勇德鼓励宋陇梅说。<br><br>听了姜勇德的话,宋陇梅仿佛看到了希望,马上着急地说:“只要你能给我找上工作,我现在就开始干!”<br><br>“你先熟悉几天。”姜勇德安慰宋陇梅说:“争取找个适合你干的工作。”<br><br>“边干边熟悉,下苦的活我都能干!”宋陇梅边说边环视周围:“我可以当清洁工。”<br><br>“别着急,只要能吃苦,工作有的是。只是我不忍心让你刚来就去打工。”姜勇德指着墙壁上张贴的招工广告说:“你看到处都有招工的帖子,还担心找不上工作?”<br><br>“你知道,我心急,总担怕来深圳吃闲饭,加重你的负担。”宋陇梅说着就去看灯光下墙壁上的招工启事。<br><br>墙壁上招工信息一张接着一张,有招保姆的,有招洗碗工的,有招厨师的,有招电工的,有招家教的,有招饭店服务员的……宋陇梅应接不暇,思来想去,适合自己的只有去当保姆和洗碗工。她悔恨自己读书少,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些简单劳动。<br><br>姜勇德看宋陇梅看来看去不说话,就试问道:“怎么样,招工的挺多吧?有适合你干的吗?”<br><br>“招工的虽多,适合我的只有当洗碗工。”宋陇梅思来想去说:“当洗碗工也行,既简单不费脑子,又每天管饭吃,每月给两千块钱也行。”<br><br>“啥,你就这么知足!”姜勇德说着凑上前去:“难道再没有其它干的工作?”<br><br>“其它工作倒有,可就是自己没能耐,干不了!”宋陇梅指着招工启事说。<br><br>姜勇德看了看招工启事说:“陇梅,我看保姆工作你也可以去干吗。”<br><br>宋陇梅思量片刻后说:“可以干,就是要比洗碗工责任大,家庭事务多,工作庞杂。尽管待遇高些,我担心出差错。”<br><br>“你是女人家,有贴身体会 ,好,听你的。”姜勇德用手机记下招聘电话号码后又说:“明天咱们再联系。走,今晚我再陪你转转。”<br><br>宋陇梅欣喜,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跟着姜勇德就走。她如释重负,脸上充满着希望,踏着轻快的步子,向人潮如涌的广场走去。<br><br>忽然,路旁闪出一男一女,径直向姜勇德和宋陇梅奔来,只听男的嬉笑道:“姜师傅,你也搭上临时夫妻车了!”<br><br>姜勇德先是一愣,后又带着责备的口气说:“阿贵,你别胡乱说。谁像你一天不安分地胡乱搭车,今天包这个,明天养那个,我领的可是我明媒正娶的老婆!”<br><br>阿贵贼眉鼠眼地瞅了瞅宋陇梅后说:“姜大哥,你可别挂着羊头卖狗肉啊!”<br><br>宋陇梅一听这话,扑上去就给阿贵一个耳光:“这是我的身份证和结婚证,你看谁是挂着羊头卖狗肉!”<br><br>姜勇德如同做梦,还没反应过来,只见阿贵一手捂脸,一手领着女的一溜烟就跑了。<br><br>姜勇德吃惊地上前劝说道:“陇梅,你怎么能动手打人家呢?!”<br><br>“他说谁是羊头,谁是狗肉!”宋陇梅生气地说:“他再敢说,我就再敢打。自己做不要脸事情还骂别人!”<br><br>“好了,别生气,咱俩这就往回走!”姜勇德拉起宋陇梅的手,转身而去。<br><br>宋陇梅怒气难消,对姜勇德也满腹埋怨,认为他不应该认识像阿贵这种不走正道的人,甚至对他过去一个人呆在深圳也心存怀疑。她想起弟弟宋陇汉在老家给她说过的打工族组织临时夫妻的话,越发心里不安起来。可是回味起刚才阿贵说过的“姜师傅,你也搭上临时夫妻车了!”的话,似乎他是看见姜勇德和她在一起,是一种误会,把她当成小三了……<br><br>宋陇梅越想心里越矛盾,一会儿怀疑,一会儿否定,心神不安,旁若无人。<br><br>姜勇德看宋陇梅情绪不定,疑虑重重,就安慰说:“陇梅,要不咱俩顺便到乡党何顺东何小龙父子俩处坐坐。”<br><br>“咱女儿甘雨露和人家何小龙婚姻不成,我能好意思去?!”宋陇一一梅心情不悦道。<br><br>“那咱就到其他乡当家坐坐。”姜勇德继续给宋陇梅宽心。<br><br>“那咱不是厚此非彼,如果让何顺东何小龙父子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宋陇梅反问道:“你觉得合适吗?”<br><br>“你说的也对。”姜勇德又体贴关心地说:“我看你情绪不好,想让你换换心情。”<br><br>“我是听了阿贵说你的话心情不好的。”宋陇梅实话实说道:“我不明白你怎么结识了他这么一个低级庸俗的人!”<br><br>姜勇德沉默片刻后说:“人生路上会相遇各式各样的人,有高尚的,有卑鄙的;有朋友,有坏人;有志同道合的,有背道而驰的,这是缘分,是命运。我和阿贵相识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打工者晚上在广场嗨歌,阿贵突然混了进来,男女朋友一见他如见了瘟神,唯恐躲避不及,说他是个混混,好吃懒做,专门骗吃骗喝骗女人。阿贵一见如此冷遇,就愤愤不平地找到正在指挥唱歌的我,我心想不就是大家业余时间唱歌自娱自乐吗,就起恻隐之心,默许他留下继续唱歌。谁知大家看他留下不走,纷纷离开。我一看如此,就赶快喝令他离开,大家这才又返身回来继续唱歌。从此阿贵就对我心怀不满了。”<br><br>听到这里,宋陇梅焕然大悟,方知阿贵原来是打工队伍里的一个害群之马,因为对姜勇德心怀不善,故寻机报复,这才有了刚才颠倒黑白,胡言乱语说姜勇德的一番坏话。此时,她顿感内疚,觉得自己错快了姜勇德,对不住他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恩爱,不理解他离乡背井来深圳打工的艰辛,心想,等会儿回到住处后,好好给他解释一下。<br><br>天空繁星闪烁,地上万家灯火,姜勇德宋陇梅穿街走巷,依偎而行,向着租住的地方缓缓走去。<br><br>作者简介:<br>苗永和,男,汉族,中共党员,全日制西北大学法律系毕业,文章曾发表于《西安晚报》、《徐州日报》、《金秋杂志》等,其中《朱鹮飞进世园会》一文获得《我心中的世园会》纪念奖;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八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天山情》、《天涯明月光》两部;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获《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摄影大赛组织奖和陕西摄影奖,作品曾发表于《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陕西画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杂志,执行主编了《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摄影大赛《税务之光》大型摄影画册)。<br><br>QQ: 1425056695 电子信箱:1425056695@qq.com<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