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 我的父亲

追梦赤子心

<h3>   父亲出生于1945年,兄妹8人,排行老四,是一名村医。父亲当村医的时候,村里给他们分配一个大院子,有十几间房屋,这样就有了村卫生所。为了节省成本,父亲经常组织兄妹们,集体上山采草药,制作一些常用药。因为父亲医术精湛,医药价格低廉,村卫生所在附近乡村很有名气。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市里来了几百人参观,队伍排的很长,现场十分壮观,每每提起这些,父亲脸上总露出自豪的笑容。父亲的一生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叱咤风云的豪迈,有的只是一些很普通、很质朴的独特处事风格,这些个人风格,似细雨般润物无声,影响和教导我要自立自强而不好逸恶劳,要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要勤俭节约而不铺张浪费,要自尊自重而不自暴自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普通人。</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善于学习,有空就钻研医学知识,在参加县里的专业技能考试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父亲还先后取得了医生从业资格证、兽医资格证,成了有名的“全科医生”,既给人看病又给动物诊病。为了继续提高医术水平,父亲在自己身上练针灸,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针灸治疗法,按父亲说“花小钱治大病”这是一名医生的最高境界。由于父亲的刻苦努力,医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照顾其他诊所,父亲采取了“回避战术”,跑到地里干活,患者找不到,就只好到其他诊所就诊。有时患者用药量比较大,父亲让患者到镇上的医药批发部批发药,买回来后父亲给义务治疗。亲戚朋友都说:“你这样做生意啥时候会发达啊”。包括我自己对父亲这种做法也不理解,父亲常说“人不要掉进钱眼里,乡里乡亲都不容易”。我家药房上过年常贴的对联是“但求世人都无病,何惧药架有尘灰”,这是父亲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最高追求。</p> <p class="ql-block">   父亲爱好广泛,例如书法、绘画,为了节省钱在地上练书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神越来越不好,仍坚持练习书法,白天从不开日光灯。他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现在已是洛阳市书法协会的会员,每年春节,从腊月十几开始义务给大家写对联,一直写到大年三十晚上。他还会剪纸,农村的老人去世都要买一些用纸做的箱子柜子、摇钱树等祭祀用品。父亲为了省钱,自己学习剪纸做祭祀用品,平时注意收集香烟盒上的铝箔纸、高粱杆等材料。父亲还学习了易经占卜,谁家有红白喜事选日子、孩子起名字、商店起名字、喜事当总管、白事当“先生”。特别是遇到农忙时把自己家里的事先放放,红白事不能耽误,他说:“别人请我是看得起咱,不能推脱”,为这事没少挨母亲的唠叨。父亲现在和我一起住进城里,老家人也不断打电话,或到洛阳来,请父亲起名字或选吉日,有时老家人打电话多了无法推脱,还亲自回去帮忙,能给乡里乡亲帮上忙是他最幸福的追求。 </p><p class="ql-block"> 父亲勤俭持家,由于家境不好,兄妹也多,他常说家里没啥吃,饿得不行了就去揭榆树皮,如果村里的人发现,就要关一天的禁闭。父亲每天的食物也不多,在去上学的路上就把一天的伙食吃完了,提起这些,父亲时常感叹不已,常常说:“人要知足,生活的标准是无止境的”,他说他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人,爷爷奶奶没过上好日子,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能浪费,每次吃饭把碗里的米粒吃的一粒不剩。每次见面就说厕所的马桶冲水太浪费了,一年冲厕所的水能种好多的菜,父亲从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点点滴滴教导我们、影响我们。父亲治家有方的至理名言是“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p><p class="ql-block"> 父亲教导有方,记得当兵入伍时,父亲再三叮嘱到部队要安心工作,家里的事你别管,咱家祖祖辈辈穷,能过上今天的生活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要知恩感恩,时刻要做到“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别丢温家人的脸。后来我当义务兵3年半,在军校3年。在这6年半中,我几乎每星期都能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每当我遇到困难和迷茫时,感到心情低落时,就看看父亲的来信,心情就会好起来,鼓足勇气,信心百倍。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和挫折时,静下心来想想,目前自己所有的一切应该是知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只要是正确的事,对群众有益的事,哪怕有许多的困难,只要用心做了,就达到父亲的标准了。  </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用心。正是因为父亲的勤俭、善良、无私、有原则,指引着我在成长的路上一路直行,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经得起考验。父亲没有教过我高大上的人生道理,没有引经据典的灌输过什么思想,但从他的身上,我传承了勤俭、正直、善良,我将以此为家风的坐标,指引我的后辈能立足于这时代扬帆远航。 </p><p class="ql-block"> ——温会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