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览总统府没想到这么早就“打烊”,弄得我很尴尬,总统府没看够,再去其他景点时间不够,就此打道回府又太早,还剩些时间去哪儿消遣?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中华门,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就算已经闭门不能上城楼,围着城门拍几张照也不错啊。想到这里赶紧百度公交车过去,到那一看还好,景区要晚八点才关门,时间够了,又多检了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中华门与其它城门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瓮城,就是在城门内侧又建了一组“目”字形的城墙,增加了三道城门,加强了防御纵深。如遇敌军攻破城门,则关闭这三道内城门,伏兵齐出截杀攻入城门的敌军,犹如瓮中捉鳖。</p><p class="ql-block"> 世上大多数瓮城都是突出在主城之外的,其形状或圆或方,圆者如瓮,“瓮城”之名由此而来。突出在主城门之外的瓮城能与主城附近的城墙上守军互相呼应,射杀城墙下死角的敌军。但瓮城一旦失守,主城门就危险了。中华门一反旧制,将瓮城设在主城门内侧,在城体上革命性地设置了"瓮洞"(藏兵洞),大大加强了城门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中华门始建于五代十国杨吴时期,曾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的南门。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1375)在其基础上扩建,称聚宝门。1931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于双十节前夕题匾,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增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车辆通行。</p> 从中华门的北门,也就是城内一侧进入景区。门上是老蒋题字的“中华门”三个金字。望进去,三重城门一重套一重,最后关着的是主城门。 城墙上,爬山虎为城墙披上了一层绿毯。 走进第一座瓮城。 <p class="ql-block"> 东面的城墙,城墙上可以站人,用弓箭射杀进入的敌人。不过这是最后一重瓮城,真要让敌人杀到这里就危险了。</p> 西面城墙下摆放着一排箭靶,供游客试试自己的箭术。 走进第二道城门,墙边有一道凹槽,这是千斤闸的轨道,每道门除了有开合的大门外,还有一道千斤闸,有敌军进入则操纵轱辘落下,隔断敌军退路。 最后一道瓮城与主楼相连,主楼上层与下层均有藏兵洞,整座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可藏伏兵3000,一个旅的兵力。 <p class="ql-block"> 从瓮城内看高高的主楼。</p><p class="ql-block"> 瓮城内有一组青铜雕塑《朱升献策》,刻划的是朱元璋和朱升。朱升(1299-1370),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就是他为朱元璋制定了著名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策略帮助朱元璋在各路义军混战中脱颖而出。</p> 藏兵洞的入口。 里面高大宽敞,应该不会呼吸不畅。手执长兵器可以豎拿不会触顶。<div> 战时做藏兵洞,平时可藏粮和兵器。</div> 藏兵洞有侧门通邻近的藏兵洞,便于战时调配兵力。 相邻的藏兵洞。 出藏兵洞就是主城门内,如果敌军攻破大门,这里就是第一道反击的战场。 主城门的内侧拱门。 瓮城城墙旁有蹬道可上下城墙。 上城墙。 从城墙上俯视主城门内侧拱门,其左右各有三个藏兵洞。上层有七个藏兵洞。 上层藏兵洞前的走道。 伸向城内的瓮城城墙,将整个瓮城分割成三个院落。 望向城内方向,底下是离主城门最近的一道拱门。 <p class="ql-block"> 上层的七个藏兵洞,现在部分作为展厅和购物场所。中间这个是介绍沈万三的展厅。</p><p class="ql-block">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大富豪,其财产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富可敌国。其父辈从浙江南浔迁移到周庄,去过周庄的都知道周庄有沈家故居,还有种红烧肘子叫“万山蹄”,借用沈万三名气。</p><p class="ql-block"> 沈万三(1286-1379)本名沈富,其财产据说相当于近两万亿美元,财产多了容易招人妒,朱元璋就不待见他。朱元璋造南京城墙时他出钱造了三分之一的城墙,仍然没讨得朱元璋欢心。据说造南门(即中华门)时造好的城墙总是莫名其妙地坍陷,屡造屡塌,刘伯温算出地下有怪物吞砖土,须将沈万三家的聚宝盆埋在地下满足怪物的胃口才能顺利建墙,沈万三只好交出聚宝盆。中华门从前叫聚宝门,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尽管沈万三处处顺着朱元璋,到头来仍免不了引祸上身,有一次他提出要犒劳三军,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幸得马皇后劝诫,沈万三才保住一条小命,发配云南。到云南后他又利用茶马古道做起了生意,经商天才又得到发挥。不过没过多久就客死他乡,死后归葬周庄。</p><p class="ql-block"> 人不能钱太多,沈万三就是个例子。</p> 瓮城城墙上。<div> 南京城的城墙用砖来自全国各地,每块砖都要刻上制砖人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质量有问题就要追究责任,甚至杀头。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的质量追踪制度,就像我们现在的条形码可追溯源头一样。所以南京城墙绝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六百多年至今仍然坚如磐石。</div> 从瓮城城墙上俯视第二个院落。 主城门的上层,亮灯的藏兵洞就是展出沈万三历史的展厅。 <p class="ql-block"> 瓮城东西两侧都有坡道直上主城墙,马匹也可驰骋上下,所以叫马道。</p><p class="ql-block"> 这是西侧的马道。 </p><p class="ql-block"> 东西马道底下各有七个藏兵洞,加上主楼十三个,一共是二十七个。</p> 坡道宽11.5米,陡峻壮阔,直通主城门顶部,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望内城方向。 登上城墙。 主城门顶上平坦如砥。城门楼所在平台长约65米,宽约45米。可惜木结构为主的城楼早已毁掉了。 城墙上15米宽的马道足以驰马。 城外大报恩寺旧址正在修建一座新的宝塔,<div>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三国东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大报恩寺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2012年决定在遗址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建成后的九层宝塔为轻质玻璃塔。</div> 平台上原建有歇山式三重檐筒瓦顶的镝楼,明末损毁,清代复建,规模减小。清代复建镝楼毁于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的炮火,现仅存台基遗迹。 城内瓮城顶部原来也有三座闸楼,楼基平台犹在。 明代火炮模型。 礌石,古代守城用的石头,与滚木一起从城上推下打击攻城的人,即古代文献里常提及的“滚木礌石”。 这是西面城墙顶上的马道。 往城门外看,外秦淮河环城墙流过,是杨吴时期开挖的护城河。正对城门的大桥是长干桥。 <p class="ql-block"> 长干桥原桥为杨吴时期始建,为南唐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必经之道。南宋时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孔石拱桥。</p><p class="ql-block">明初改建,又改名聚宝桥。清代多次维修。太平天国时,在天京防卫战中遭破坏。清光绪二年(1876)予以修复,桥长43米。</p><p class="ql-block">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国军为阻挡日军将其炸毁。日伪时期搭木桥维持交通。1951年重建,由南京第一任市长刘伯承题写桥名。桥分5孔,全长48.51米,宽21.3米,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利用原桥基重建墩台。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长干桥长百米,宽约24米,共8跨。</p> 西望,不远处的饮马桥直通长干门。<div> 天色渐暗,城墙根的泛光灯亮起来了。</div> 从门楼东侧的坡道走下城门。 景区入口处的灯也亮起来了。 <p class="ql-block"> 离开中华门,这一天的游览就结束了,整个南京城的游览也结束了。早上从白鹭洲公园起,游览了瞻园、鸡鸣寺、台城、玄武湖、净觉寺、燕子矶、阅江楼、总统府、中华门,屈指十个景点,收获满满。我不知道是不是创造了什么记录,但对我本人来说确定是的。当然这里面漏掉的比看到的多,但能聊以自慰的是主要的东西都看到了,代价是人也累趴了。以后再出去旅游,不会这样了,一定要做好功课再上路,免得再漏掉什么。南京,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