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有碑、帖两途之说(现代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首倡碑、帖、经三派分论)。清人阮元在《北碑南帖论》中认为, "界格方严, 法书深刻, 则碑据其胜。" 而在诸碑刻中, 又尤以汉碑、魏碑和唐碑为世人所重。东汉是我国书法史上隶书发展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其中以桓帝、灵帝时期成就为最高, 故后世所谓的"汉碑"即指此时之碑刻。历史上有名的摩崖石刻"汉三颂" ——《石门颂》《西狭颂》和《郙阁颂》, 即是汉碑中的经典之作, 堪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一、豪放野逸的《石门颂》</p><p class="ql-block">《石门颂》, 全称《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刻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由时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原镌刻于陕西省褒城县古褒斜道南端的石门隧道西壁之上, 现珍藏于汉中博物馆的汉台碑林。《石门颂》以修复褒斜道之史实为依据, 对时任司隶校尉的杨孟文屡次上书汉顺帝, 力争修复褒斜道的功绩, "勒石颂德, 以明厥勋"; 并真实地记载了褒斜道的艰难奇险。石刻高261㎝, 宽205㎝, 题额两行10字, 铭文22行, 每行30、31字不等。《石门颂》其辞典雅清铄, 为汉代颂体代表作,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与李白的乐府《蜀道难》堪称姊妹篇; 而其书法更是东汉隶书中的极品, 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 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近代金石学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就曾慨叹道: "其用笔如闲云野鹤, 飘飘欲仙, 六朝疏秀, 皆从此出。" </p> <p class="ql-block">石门,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 是褒斜栈道上的重要建筑。1961年, 石门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 修建石门水库, 石门及其南北山崖间诸多石刻不幸被淹没于水下。好在包括《石门颂》在内, 中国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石门十三品"等重要石刻还是被抢救性地凿迁至汉中县(今汉台区), 移藏保护于汉中博物馆。实属不幸中的万幸!</p> <p class="ql-block">仿古栈道上的"石门微缩景观", 有其表而无其里、有其形而无其神。</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石门, 应该就淹没在这一带的水下。</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 相传为刘邦封汉王时的府邸旧址, 自宋代至民国, 一直是汉中府署所在地, 现为汉中博物馆馆址。</p> <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雍容典雅</p> <p class="ql-block">汉台碑林</p> <p class="ql-block">"汉中石门, 日本之师" —— 日本著名书法家谷扇舟题</p> <p class="ql-block">石门蕴辉跃出书坛摩崖宝;汉上有幸犹存历史无价珍。</p> <p class="ql-block">乾嘉风动石门</p><p class="ql-block">清朝中期, 自乾嘉以降, 碑学大兴, 考据之风日盛。达官显贵、文化名流、碑帖商贾, 竞相追逐收藏以《石门颂》为代表的石门石刻拓片之风, 更是此起彼伏, 堪称炙热。其流风余韵, 止于建国伊始; 改开之后, 方得枯木逢春, 再度复苏。</p> <p class="ql-block">《辞海》, 是由中华书局1915年编纂, 1936年出版的一部综合性辞书; 其书名即集字于《石门颂》。</p> <p class="ql-block">《石门颂》字帖</p> <p class="ql-block">勋, 其"辞"曰</p> <p class="ql-block">四"海"攸通</p> <p class="ql-block">... 犍为武阳王升字稚 ... 明厥勋。其"辞"曰 ... 八荒, 奉魁承杓, 绥億 ...</p> <p class="ql-block">... 往卓今, 谋合朝情, 释 ... 皇, 自南自北, 四"海" ...</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曰: "杨孟文碑劲挺有姿, 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 各具深趣, 隶中之草也"。《石门颂》镌刻于隧道壁上, 表面凹凸不平, 难以分行布白, 书者因地制宜, 通篇疏密相间, 有竖行无横列, 字形大小参差错落, 使得整个摩崖刻石别开生面极富野逸之趣, 却又自然得体, 气势恢弘, 不经意间而天趣自出。《石门颂》在用笔上, 更是任意恣情, 不拘常规, 寓情于笔, 重在写意抒情, 如"命"字的垂笔, 笔势就显得十分有力。这种"借物抒情"的用笔之法, 在《石门颂》中更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升"字, 其垂笔之长, 表露书者对太守王升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字是九重天</p><p class="ql-block">《石门颂》是摩崖石刻, 我们似不可能以山崖绝壁为书法作品, 而必是指其拓本为作品。人们常常对金石刻凿出来的被拓出来的墨本倍加垂青, 而对刻凿本身却不加重视, 习惯于视之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形态呈露而已。比如, 当我们亲眼目睹《石门十三品》实迹时, 我们并不强烈地感觉到存在于石壁之上的刻凿之迹即已是书法的完成形态了。一般地, 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仅是石刻艺术中的一部分, 而只有它的拓本才是真正的书法作品。作为形式已经完成, 但作为作品却又不获承认, 此中的观念偏向在局外人看来难以理解, 但书家们却觉得很平常,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书法在外观形式上的顽强的自尊心理: 不落实到纸上、平面上、笔墨上, 就不能获得书法真正的认可。尽管在金石器物上书法过程早已完成, 但书法仍然决绝地将之排斥在外, 至多也只能给它一个准艺术的位置, 这已经是一个最大限度的退让了。</p><p class="ql-block">清代书家崇尚碑学, 对金石之学有无比热情, 收藏古器成风。但这对于书法而言, 却不是正道 —— 收藏古器(内中当然刻镌有书法)并不是书家的正业, 而是"古董"家的所为。对书法而言, 这种书法与古董之间的界限是何等地壁垒森严啊!</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 因为处于自然环境之中, 更容易遭受风雨侵蚀而呈斑剥之态。然而, 恰是因为从其斑剥中所生发出来的浑朴厚重的美感, 却正是清代金石学家们的至爱。《石门颂》, 即是这种以剥蚀而有大美的典范。此中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的确是"只可为知者道, 不可与不知者言"。</p> <p class="ql-block">清代张祖翼评: "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 竟无人学石门颂者, 盖其雄厚奔放之气, 胆怯者不敢学也, 力弱者不能学也。"</p> <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 雄风豪迈颂杨公, 惊起闲鸥入渺蒙。</p><p class="ql-block"> 却笑桐城张祖翼, 语言道断费从容。</p> <p class="ql-block"> 二、方拙朴茂的《西狭颂》</p><p class="ql-block">《西狭颂》, 镌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 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又称《惠安西表》, 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刻石主要记述碑主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政绩, 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 为民造福之德政事迹; 碑文末有书写者"仇靖"二字, 首创书家落款之先河; 这在"重文不重字, 碑碣无署名"的古代, 着实难能可贵。该石现立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县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 鱼窍峡中。石刻纵220㎝, 横340㎝, 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见方。该石历经近1800多年风雨沧桑而碑文基本完好无损, 全篇字迹皆清晰可辨, 是"汉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而该石更为与众不同的是: 在正文的右侧刻有"黾池五瑞图", 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形式上, 图文并茂, 独树一帜; 内容上, 又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实为我国碑刻艺术的一朵奇葩!</p><p class="ql-block">《西狭颂》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 其笔法茂密雄伟, 书体方正虚和, 运笔古朴遒丽。全碑气韵贯通, 错落有致, 风格方拙朴茂, 在雄迈野逸中又有一种独特的静穆之气。</p><p class="ql-block">《西狭颂》字体虽为隶书, 但却保留有浓厚的篆书笔意, 有的字作篆书, 有的字是偏旁部首作篆书, 如"宀", 这在成熟时期的汉隶中较为少见。此刻, 时逢汉末, 楷书日渐成熟, 更有些字如"仓", "人"等字的撇画则完全是楷书的笔画, 而这正是《西狭颂》与其它汉碑的显著区別。</p> <p class="ql-block">"郡西狭中道, 危难阻峻, 缘崖俾阁; 两山壁立, 隆崇造云; 下有不测之溪, 阨芒促迫, 财容车骑。"</p> <p class="ql-block">山崖之间, 有亭翼然</p> <p class="ql-block">亭中瑰宝千秋璨;壁上烟云四海飞。</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p> <p class="ql-block">"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 由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李可染用其独创的"酱当体"题写。李可染先生的题字, 看似呆版, 实则"行笔沉涩, 积点成线", 每一笔都一送到位, "如屋漏痕, 处处可留"。</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 《西狭颂》摩崖石刻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原石</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拓片</p> <p class="ql-block">《黾池五瑞图》</p><p class="ql-block">"君昔在黾池, 修崤嵚之道, 德治精通, 致黄龙、白鹿之瑞, 故图画其像。"</p> <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 西狭黄龙莫漫夸, 悦礼敦诗方世家。</p><p class="ql-block"> 饮德行人歌牧守, 惠安西表笔生花。</p> <p class="ql-block"> 三、宽博苍浑的《郙阁颂》</p><p class="ql-block">《郙阁颂》, 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 由仇靖撰文、仇绋书丹, 于东汉灵帝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于陕西省略阳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析里碥, 即今徐家坪镇□(⺳+且, 音jie)口村郭家底嘉陵江西岸的山岩之上。《郙阁颂》通高170㎝, 宽125㎝; 刻文19行, 满行27字, 共计472字, 现存242字; 记述了东汉末年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 以利行人交通之功德。</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26日, 时任略阳县知事刘晓霆会同驻军工兵营长施从梧, 筹资在《郙阁颂》摩崖石刻下砌筑围墙, 加装栅栏加以保护, 并立《建护郙阁颂记》石碑一通, 以纪其事。</p><p class="ql-block">1976年冬, 徐家坪当地村民修沿江公路, 《郙阁颂》摩崖因爆破施工而惨遭毁坏。后得益于略阳县文管会工作人员, 历时四天四夜, 从爆破现场觅得残石167块, 拼接粘贴于城南灵岩寺内大雄宝殿左侧的崖壁之下加以保护。此举, 功德无量!</p> <p class="ql-block">古析里, 访郙阁遗踪</p><p class="ql-block">"惟斯析里, 处汉之右, 溪源漂疾, 横柱于道…… 缘崖凿石, 处稳定柱, 临深长渊, 三百余丈, 接木相连, 号为万柱。"</p> <p class="ql-block">今徐家坪镇□(⺳+且)口村郭家底</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边的《郙阁颂》摩崖石刻原址</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 观郙阁摩崖</p><p class="ql-block">灵岩寺, 始建于唐代, 位于略阳城南、嘉陵江畔, 素有"陕南小碑林"之誉, 尤以珍藏"汉隶三颂"之《郙阁颂》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洗心拜灵岩; 净眼朝郙阁</p> <p class="ql-block">灵岩怡意; 郙阁洗心</p><p class="ql-block">寺内楼台殿堂, 依山而建, 错落有致, 独有灵气。天王殿前的这副楹联尤有画龙点睛之妙!</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p> <p class="ql-block">洞天瑞霭, 灵岩滴翠</p> <p class="ql-block">岩穴仙境, 绝壁生辉</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 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郙阁》摩崖, 文书双绝!</p> <p class="ql-block">1976年第6期《文物》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由汉中地区文教局和略阳县文化馆联合署名的文章 ——《郙阁颂》摩崖石刻, 其执笔者实为汉上学者陈显远。陈老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博事业, 足迹遍及巴山汉水, 对汉中地区的文化研究, 贡献良多。</p> <p class="ql-block">《郙阁颂》字字方正, 笔画尤为厚重, 波磔、挑画形态含蓄深沉, 笔力雄强而内凝, 有气度非凡之象。 "曹全足以滋阴; 郙阁实可壮阳。" 灵岩寺里的这幅楹联, 一语道破《郙阁颂》的书法艺术特点。堪称绝妙!</p> <p class="ql-block">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 沔州(今略阳县)太守田克仁恐《郙阁颂》原刻"久而失迹, 故复隶于灵崖之罗汉洞"。至明万历年间, 因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 知县申如埙补刻复原, 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故灵岩寺内现在就有了东汉原刻和南宋复刻、明代补刻两方《郙阁颂》石刻。</p><p class="ql-block">重刻《郙阁颂》摩刻序言</p> <p class="ql-block">奈何桥边的南宋复刻、明代补刻碑</p> <p class="ql-block">寻析里桥识郙阁字; 磨汉砖砚书太白诗。</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藏石</p> <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 嘉陵古道朔风声, 郙阁残碑汉月明。</p><p class="ql-block"> 巨象蹒跚存简朴, 孤鹏寂寞少纷争。</p> <p class="ql-block">"三颂"同框竞风流</p><p class="ql-block">近现代书法理论家祝嘉: 《石门颂》巧多于拙; 《西狭颂》巧拙各半; 《郙阁颂》则纯用拙; 它们是各有其特点, 各有其妙境的。(《书字论集·论"汉三颂"》)</p> <p class="ql-block">歌曰:</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 五千年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一代一代写下多少锦绣华章。</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 山水间翰墨飘香,</p><p class="ql-block">东方神韵创造多少灿烂辉煌!</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日于甘肃古成州</p> <p class="ql-block">附: 资料参考</p><p class="ql-block">1.《国宝春秋》(碑帖篇) (罗宏才 著);</p><p class="ql-block">2.《书法美学》(陈振濂 著);</p><p class="ql-block">3.《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 著);</p><p class="ql-block">4.《中国书法经典20品》(隶书卷) (周国</p><p class="ql-block"> 亮 朱巽华 著);</p><p class="ql-block">5.《论书绝句百首》(刘成华 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