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北市》

陈长瑞

<p class="ql-block"> 北市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不知道的老北市: 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一提起老北市,很多沈阳人认为其发起于清朝,其实,老北市的历史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长远。在当天的“挖掘文化底蕴 赋能产业发展”老北市专题研讨会上,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张志强清晰地梳理出老北市的历史脉络,指出老北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北市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最早要上溯到明代,老北市是沈阳卫西部戍边道旁边的保安堡所在地,这表明老北市不是突兀其来的,是有历史根源的。”张志强表示,老北市的历史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清、20世纪前半段和新中国成立后。“从清文化底蕴上看,这里有清朝开国第一寺——莲花净土实胜寺,这里还是清代开国第一路大御路的起点。1921年,老北市是沈阳开埠第一市,市井文化氛围浓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市场又是沈阳城市区域商业中心,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北市场在沈阳的商业地位一直没有被动摇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志强认为,正是老北市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走特色之路。正像张志强梳理出的历史脉络一样,即将以新面貌示人的老北市展示出市井文化、红色文化、家国文化、清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市井文化“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形成北市文化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1年11月,北市场正式建成,在二三十年代,这里曾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许光明介绍,老北市在最兴旺的时候,有112家商户,占沈阳市商户数量的15%。虽然地方不大,但商户各具特色,光是影剧院就有6家。大观茶园、共益大舞台生意爆满,说书的、唱戏的、摔跤的、点痣的、演皮影戏的、说相声的,老北市是沈阳最有市井气息的地方,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家建议在老北市重点打造市井文化氛围,把老艺术和老文化请回来。原沈阳故宫研究室主任佟悦研究员认为,老北市的定位应该是“人民的市场、民众的乐园”,这应该是让百姓愿意到这来,来了之后就高兴的地方。他建议老北市可以恢复老茶馆等餐饮文化场所:“有大茶馆就能把曲艺和戏曲演出带起来,恢复老北市的市井繁华。”</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走进 老街</p> <p class="ql-block">中央主持人为我们贺词</p> <p class="ql-block">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p><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p><p class="ql-block">唐代 改称“沈州”</p><p class="ql-block">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p><p class="ql-block">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州”之名</p><p class="ql-block">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p><p class="ql-block">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p><p class="ql-block">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p><p class="ql-block">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p><p class="ql-block">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p><p class="ql-block">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p><p class="ql-block">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p><p class="ql-block">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福💰大贵 手捧金元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市场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到沈阳北市场的历史,就不能不从皇寺谈起。今天的沈阳人.多数知道皇寺广场、皇寺路,只有少数人知道皇寺,去过皇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皇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因清皇太极赐建,也称“皇寺”。又因喇嘛教有红教、花教、白教、黄教之分,而实胜寺喇嘛为黄教.戴黄帽,寺院建筑也是黄色,又有“皇寺”之称。实胜寺这座落于和平区皇寺路二段12号。始建于沈阳故宫落成的那一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8年)。建实胜寺的起因,据《清代全史》 第一卷载:“后金天聪九年( 1635 年),皇太极灭强大一时的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林之妻囊囊太后及额哲太子归顺,并献出中国历代传国玉玺、玛哈噶喇金佛和金字佛经,后用白骆驼载之,行至盛京(沈阳〕西郊三里(现皇寺)卧地不起。”《陪都杂述》中记载:“白骆驼坟在城西五里即当日载玛哈噶喇佛来者。” 皇太极得知后,赐在此地建喇嘛庙。为表示他对喇嘛教的重视和信仰的虔诚,为炫耀他征服大漠南北蒙古族部落的功绩,取名“莲花净土实胜寺”。并亲赐‘莲花净土实胜寺’大印一枚。此后,皇太极在每年的正月(旧历一日)上旬都要率领诸家亲王、大臣和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烈到实胜寺拜佛。</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北市场初建者</p><p class="ql-block">1921年,张作霖为开通地面、繁荣城市,旨在发展民族经济,与外国商埠地竞争,下令在皇寺地区“十间房”附近,开发北市场。随后,奉天衙门放地号,</p><p class="ql-block">一些大商人、大地主争先恐后领地、租地、建房。几年功失,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北市、民生、中原三大百货(今沈阳百货大楼旧址);中央大戏院(今沈阳大戏院)、大观茶园(今辽宁青年剧场)、共益大舞台(今北市剧场)三大剧场。奉天座(今民族电影院)、保安电影院(今群众电影院)、云阁电影院等 3 家影院。后来又陆续有了金店、饭店、浴池、药房、妓院、茶社、大小客栈、服装店、钟表店、放款店、理发、照相、花会、烟馆、赌局、当铺等,不胜枚举。随着商业的发展,人烟日益稠密。说书的、唱戏的、摔跤的、卖药的、拔牙的、修脚的、耍猴的、点痣的、赌博、算命的、变戏法的跑马戏的、演驴皮影的、说相声双簧的、打把式卖艺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另外,民以食为天,市场繁荣、人气鼎盛.推出一些地方小吃,如:起褶包子、青丝玫瑰的油茶面、恰铬面、神面、碗地、凉粉、煎饼果子,片粉、切糕、五花糕、冰糕、烧饼等。如:老边饺子、三合盛包子、三盛轩坛肉、顺发园锅烙、常家馆烧麦、普云楼八锅酱肉、春发祥的肚、于家馆的鱼、公乐饭店的烧海参、润泉居的陈绍清酒,林林总总誉满奉天。正是:酒肆林立、人声鼎沸、旗幡飘荡、茶坊溢香。当时的北市场以“汇集五行八作、辐揍商贾游人”的繁荣著称,是与太原街、中街齐名的沈阳三大繁华地区之一。可与当时的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媲美。</p><p class="ql-block">北市场—逐步退化消亡</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保证经济繁荣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北市场的改造力度,使北市场、中街、太原街这三个商业组团,在和平区乃至沈阳市的商业活动中,呈三足鼎立之势。 1990 年6 月,全国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北市百货大楼营业员王巧珍写出‘改造北市场、擦去旧社会痕迹,的代表提案。随之,以改造北市场平康里宜春卫妓院旧址为前奏,拉开了大规模改造北市场序幕。紧接着,一些开发公司相继人主七市场,划地开发。开发的结果让人可喜可叹:可喜的是,低矮的房屋没了,高楼大厦立起来了,旧貌变新颜;可叹的是,享有历史盛名的北市场正逐步演变成居住区。这种缺乏总体规划性的改造开发,既有悖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这一城建主题;也有悖于市委、市政府改造北市场的初衷。很快,奉天几家最大暴集中的戏园子,随着城市开发建设消亡了;全国有名的喇嘛教寺庙 ― 皇寺(莲花净土实胜寺),今臼车马稀,每天晨少的门票收人仅为可冷的几元钱。佛门圣地,喇嘛们以卖酒为生,同时陷人违章建筑的包围之中;享有盛名的沈阳八景之一的皇寺钟声已名存实亡,令人可悲可叹。 1927 年 10 月正式成立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这个“沈阳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过去号声阵阵,队旗飘飘。如今,门可罗雀,早已淹没在一片棚户区的危房险厦之中。昔日在北市场集中了清代的、民国的、宗教的、少数民族的众多历史痕迹;集中了五币和\作、令人眼花缭乱的人文景观,这在沈阳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但事,今天随着城市改造的日益深入,随着各开发公司的利益驱动,北市场在逐步退化,这是沈阳的遗憾。</p><p class="ql-block">北市场—改造箭在弦上</p><p class="ql-block">辽宁省人民政府描绘了 2000 年底以前改造完省内 14 个城市棚户区的宏伟蓝图。棚户区居民得此喜讯,奔走相告,额手称庆。北市场地处沈阳中心城区无论是房屋现状,人口密度,还是占地面积完全符合省建设厅颁布的《辽宁省城市棚户区界定标准》,这次北市场未列入沈阳棚户区改造计划,完全是市有关部门考虑北市场将来作为商业用地的良苦用心。北市场地处沈阳城区版图的中心点,东邻市府广场接新北客运站,西靠西塔鲜族风情街连太原街商贸区,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在达个中心点上,恢复拓展北市场功能,对繁荣沈阳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今,北市场“肥肉”成了众矢之的。欲分一羹者有之,欲肢解者有之,欲鲸吞者有之,这种开发改造的目的无非是建公建或商品房,以谋取部门或局部利益。北市场的改造,既关连着省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的落实,也关连看市商业区布局规划的落实,更关连着一个激活沈阳经济发展的起动点。因此,抢救北市场的历史文化经济底蕴是当务之急,是为前人了愿,今人造福、后人积善的德政。</p><p class="ql-block">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窥伺北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市政府领导深谙培育大市场的真谛,于1997年春,断然制止某开发公司在北市场仅存的15万平方米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搞商品房开发的行为,使北市场华丰里得以逃此一劫。否则,北市场这个高附加值的大有潜力的商业用地将变成住宅小区,那么,我们将铸成历史大错,将愧对先人,今人、后人。当年市领导的正确决策,实乃北市场的幸事,也是和平区的幸事,更是沈阳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幸事。</p><p class="ql-block">北市场的规划</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功能、风格的定位。北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它既区别于西塔鲜谈特色;也区别于太原街、中街的现代购物特色;更区别于一般的娱乐场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沈阳走向世界,必须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建筑只有根植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才有世界履性,才是城市之魂。北市场的规划应遵循这一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是沈阳的弱项。一个有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品位的城市,对任何内外宾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自己标志性的东西,这一天,沈阳才能在与其它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沈阳的民俗文化功能和辐射力,内容是多方面的,但重塑北市场,无疑是提升沈阳品位的一项重要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北市场地区地处沈阳市和平区北部,东以北三经街为界和沈河区相望,南以市府大路为界与遂川街道相邻,西以南京北街为界与西塔街道相连,北以哈尔滨路为界与北道口街道相接。辖区面积0.95平方公里,户籍户数9997户,人口34253人,下辖总站路、皇寺路、北市、市府路4个社区。是一个集购物、文化活动、旅游观光、宗教活动与一体的繁华地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规划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是沈阳市三大商业板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市场集购物商住、餐饮娱乐、旅游文化、金融典当于一体,总商业沈阳著名商街市府大路、南京北街、和平北大街、北三经街、皇寺路、北市一街等环绕其中。闻名遐迩的北市名吃美食、洗浴休闲、古玩花卉、茶舌曲艺、垂钓渔具……,日夜流淌着盛京四方老城夕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文化,借市政府改善宗教寺庙周边环境之机,按历史原貌重修皇寺碑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建鼓楼、钟楼,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皇寺钟声”。恢复“跳鞑送鬼”等正常宗教活动,充分体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同时挖掘寺庙文化资源,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将白骆驼玛哈噶喇金佛的史实,雕刻成汉白玉骆驼卧地驮金佛的雕像,并将清历代皇帝及文人墨客写的有关实胜寺的寺词,刻成碑立于寺内,广泛收集有关实胜寺和太平寺(锡伯家庙)的一切正史、野史,成册。在抢救古寺庙文化的同时,将实胜寺和太平寺周边破旧建筑动迁改造,按照藏格式建筑风格,修建古文化商业档口,主要经营文物古玩、青铜玉器、古旧书刊、碑贴字画、金石篆刻、文房四宝、书画装裱,拟将位于南湖公园北门的古董市场及南昌街的文房四宝市场迁入,在实胜寺周边形成东北最大的古文化市场集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饮食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和食文化。沈阳东北地方风味不少,但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性效应。其民族饮食文化优势和辐射功能还不突出,应该把这些东北地方风味集合在一起,产生裂变效应,重点体现我国北方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所以说,改造后的北市场应该是集东北民族饮食文化之大成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既有茶肆、酒楼、经营东北名酒,还应有阳春白雪似的满汉全席。更应有众人津津乐道的风味小吃。它既包括叫卖:小豆腐、水豆腐、菜豆腐、豆面卷、粘豆包、粘火烧、粘糕、打糕、冷面、羊汤、油炸糕、酸菜粉、酸汤子、荞面饸饹、辣椒焖子、菠萝叶饼、锦州小菜、朝鲜咸菜、小土豆、四季面、熏鸡架等小吃摊位;也包括经营: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马家烧麦、杨家吊炉饼、老山记海城馅饼、那家馆白肉血肠、铁岭李记坛肉、辽阳葱花缸炉、吉林鲜族风味、黑龙江德莫利鱼等精品饭庄。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应以北市一街为主通过弘扬东北民族饮食文化,把北市场建成东北最火的美食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金钱树下 必走鸿运……</p> <p class="ql-block">、《辽城望月》</p><p class="ql-block">年代:唐 作者:李世民</p><p class="ql-block">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p><p class="ql-block">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p><p class="ql-block">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p><p class="ql-block">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p><p class="ql-block">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p> <p class="ql-block">沾沾喜气</p><p class="ql-block">黄帝宝座</p><p class="ql-block">象征吉祥</p><p class="ql-block">必走好运</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前后~沈阳新北市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里的人气和旺劲远远超过了那些装饰豪华气势不凡的大商场大商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阳北市场历史悠久大名远扬。据说起于乾隆年间。民国时大帅张作霖又推进一步重新振兴。5o年代后再度沉寂。改革开放年代惭恢复,现在又大张旗鼓地走向繁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市场从西向东的通道上两排正对的摊床足有三百余米长。每个摊床大约二米见方。摊床上的商品,从吃到用五花八门各有千秋。顾客门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附近的,外地的。大家走着看着问着。众多的摊主们更是热情洋溢。喊着叫着招引顾客,期望自己的商品尽快尽多地卖出去。他们有的忙着上称付货。有的面对笑容相互讨价还价。最热闹的当属卖吃的摊床了。卖油茶的摊床旁热气腾腾,天气稍凉喝上一碗油茶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让人没想到的是名惯沈阳的老边饺子,马家烧麦在这里也挤了一片小天地。我在这里几乎是逐波逐流了。当我走到一个烧烤摊前却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这家摊床的烤箱上放着一排肉串,色鮮块大又密实。摊主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扎着一件红色的围裙。她手里攥着一大把肉串正在烤箱上翻滚。“四元一串啊,块大肉好。味道鲜美啊"。我一向不大喜欢吃烧烤,特别是街边路上。那天竟然经不起这大肉串的诱惑,买了两串解解馋。果然味道不错,很香。我正美美地撕咬肉串时又挤^过来一些人,很快这里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过了烤串我转身又向北走去。这里是青砖绿瓦一个挨着一个的院落,虽然是新盖的房子,却仍然令人感受到古朴和旧时的浓浓的氛围。这道旁摆放着一些老旧物件。有过去人用过的扁担竹蓝,还有一个马车驾子。那些穿着清朝或民国时期服装的小伙子们很随意地站着,有的清朝兵勇腰间还挎着大片刀,当然那只是个空壳。一位民国时期的下层人士头正坐着抓紧吃午饭呢。他头顶着毡帽,上身穿着短衣服,下身着黑.绸裤。这时不知从哪里走过来一位手托鸟笼的富家公子打扮的人,他吆五喝六的,招摇过市。身后的几个跟屁虫颠颠地紧随着。真配服这新北市场管理者的脑瓜灵活。竟使出这招法活跃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那些有富有生活情趣的铜像雕塑更是引人入胜。你瞧,饭桌上的两位铜人酒友喝得正欢。他们满脸兴奋,挥手划拳叫劲,兴趣盎然。不知谁家的孩子竟坐在桌边,玩皮地举起真啤酒瓶子和两位铜人一比高低。逗得大伙哈哈大笑起来。我趁机抬手把这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值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满汉全席108道菜……</p> <p class="ql-block">皇帝的宝座</p><p class="ql-block">沾沾💰喜气</p> <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小吃》</p> <p class="ql-block">一品香气浓</p><p class="ql-block">二品回味穷</p><p class="ql-block">三品好运来</p><p class="ql-block">四品财运到</p> <p class="ql-block">试看桃花提前开</p><p class="ql-block">今年必有好兆头</p> <p class="ql-block">还原过去 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 尾 声</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北市之行,虽然略有些疲劳。.收获多多,回到家中感觉见识体会装满了腹中,还有写了这篇小随笔更是“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北市的美景值得观赏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正月十五。制作于沈阳</p><p class="ql-block"> 作者 福长德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