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度新春佳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我春节没有那么忙碌,女儿在长沙坚守阵地,就地过年,随时候命。外孙小柚子不在身边,我闲时看书充电,不知不觉到了除夕。</p><p class="ql-block"> 每年除夕开始,我就会接到学生们各种不同的拜年问候,或是微信,或是QQ消息,或是电话,或是手机短信……我总是用心品读,然后一一回复,我想象着孩子们收到我信息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叮咚一声,手机信息里冒出一条短信:简老师,新年好!我给您拜年啦!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家树</p><p class="ql-block">这条短信和所有同学的祝福并没有什么不同。“家树”引起我的好奇心。现在发短信拜年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微信或qq,这条短信,看起来比较遥远,有点古朴。我还是镇定回复:谢谢你的祝福,也祝你牛年吉祥,四季安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几乎同时,叮咚一声,又来了: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试着回复:你是2012年到我家拜年的神秘男孩。他好像非常兴奋,马上按照电话号码加了微信,我们视频聊天,解开了一个多年的谜团。</p><p class="ql-block"> 原来,家树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届学生。那是1991年的正月里,头脑聪明的他,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只得辍学,我上门劝学,为了挽留这个学生,在他父母面前,我信誓旦旦地保证,给他交学费。那次,我为他垫付了17元学费。几年后,因为工作的调动,我早已忘记了这事儿。</p><p class="ql-block"> 家树说,他一直记得我给他垫付的17元学费,可是因为多种原因,没能及时找到我。直到2012年的正月初五,他找到了我家,才了却那一桩心事。</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不在家,他硬塞给我女儿一个大红包,骗我女儿说他借了老师的钱,特意来还钱的。女儿打电话问我是否真有此事,还没来得及验证,他丢下红包早已逃之夭夭了。遗憾当时电话还不可以视频,女儿说了他姓名,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有关于他的故事,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印象了。当时语音家树,我只想到了最近的学生嘉澍。他说借了老师的钱,我印象里搜不出有哪个学生借了我的钱,因此姓名和事儿都没能及时挂钩。我就那样不明不白地被收了个大红包,他也因此成了我脑海里的神秘男孩。</p><p class="ql-block"> 2012年正月,家树的心愿似乎了却了,可我,九年来,那红包的事儿一直梗在我的心里。特别是每年的正月,来来去去的红包让我更加惦记那个神秘的红包,直到这次,红包的事儿终于弄清了个水落石出。</p><p class="ql-block"> “家树”和“嘉澍”,只不过是我两个学生的名字符号罢了,而在我心理,却是两个时代的符号。两个名儿,勾起了不同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嘉澍,2006年毕业,一个领导干部的儿子,高大魁梧,皮肤白皙,头发浓密。当时就爱上网打游戏,路过网吧门口脚就挪不动,让我这个班主任比较操心,每天回家时间都要及时通知家长,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的人生一路坦途。</p><p class="ql-block"> 家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瘦小单薄,头发枯黄,家庭贫苦,我常要操心,因为他上学随时都可能被父母叫停。家树,字写得歪歪扭扭,我督促他每天坚持练字,到了初三,家树的字大有进展。他喜欢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不善表达。他的作文成绩不理想,我就给他讲如何开篇,怎样结尾,如何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刚开始,写文章总是挤牙膏一样,他写完一篇文章要一个多小时,练到中考前,他能在四十分钟内写成一篇让人满意的作文了。</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他兴奋地聊到《三十年后的我》那篇想象作文,还在《小溪流》杂志社发表的事儿,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他思维活跃,想象奇特,大胆创新。他能站在未来看世界,他写的《三十年后的我》,是以同学聚会为题材,接到可视电话,他西装革履开着小车来到学校,看望白发苍苍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聊到这里的时候,他特意瞅了瞅我的头发,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可视电话和小车都成现实,可想象中的老师应该是白发苍苍,如今却还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我风趣地说,你有高科技的交通和通讯设施,我也有高科技保养头发,这是你失算的啊……于是,手机两边传来了爽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时候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他竟然想到了可视电话和小车,我让他在班上朗读了那篇作文,全班同学都唏嘘赞叹。后来我略加修改,投寄到《小溪流》杂志社,很快就发表了。从此,他迷上了写作,中考时,他的语文考出了108分的优异成绩。到高中后,家树更加自信,经过三年的努力,他考取了大学,毕业后随下海潮流来到深圳工作,再后来自己开厂。他说,2012年正月,他特意来看望我,不巧,没能遇到我,有点遗憾,因为急匆匆逃离,没来得及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他说好多次闲下来就会想到我对他的教育——有条件利用,无条件创造,这句话一直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后来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我的电话号码。现在他父母也住在深圳,只是每年清明节陪父母回家祭祖,托儿带崽的,来去匆匆,没来得及再来看我。</p><p class="ql-block"> 家树和我视频很久,我们也聊了很多,如果疫情过去,今年清明节回家一定会登门拜访我,这次不能回家看望我。我理解家树的做法,他是一厂之长,考虑的是大家,是集体。</p><p class="ql-block"> 家树,听了你的人生故事,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斩断了贫困,你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创造了条件,知识改变了命运,你是好样的。</p><p class="ql-block"> 家树,我们相约在国泰民安之时,愿祖国安好,人民无恙!</p><p class="ql-block"> 时间就这样匆匆而过,我的假期余额也将不足。每年春节,我都穿梭在学生们的每一条祝福中采摘幸福。新春佳节,让我更加体验到“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尊贵和神圣。当我们的灵魂和学生的前途相衔接的时候,我们渺小的存在,就因此而变得深厚和绚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