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开始的时候,任谁,都想不到这一年会是如此,大江大潮,人若扁舟。</p><p class="ql-block">2020年结束的时候,任谁,也想不到这一年这样过来,有我无我,沧桑正道。</p><p class="ql-block">见证历史的事很多,但没有哪一年,像2020年这样扎堆和密集,没有一个词可以准确概括,没有一句话可以完美形容。</p><p class="ql-block">而,无论哪件事,只要在2020年里留下印迹,都应该被我们铭记吧?</p><p class="ql-block">譬如,一月狼烟起,二月孤城闭,三月幽居布衣暖,四月芳菲无处觅,五月六月独自欢,七月家中滋味长,八月菜根香,九月金风过古原,十月孤山远,十一月天喜遇红日日好。</p><p class="ql-block">又譬如,十二月,天地裂锦岁月裂帛的十二月,蓦然发现图书馆的四本书保管在家已整整一年!</p><p class="ql-block">嗯,查了借阅宝,因为疫情管控再一次自动展期到了6月30日。</p><p class="ql-block">嗯,激发了我再读一遍的兴致,和想要写点什么的小情绪。</p> <p class="ql-block">我们总说,希望日子“如诗如画”“多姿多彩”。旅行、美食、音乐、观影、运动、赚钱、乡居......可选择的太多,最终的理想答案或许只是:每一个全身心感受的时刻,每一个感觉到轻松自在的场合。</p><p class="ql-block">于我,这种时刻和场合,阅尽千帆终不厌,最是解语书卷香。</p><p class="ql-block">尤其在不那么愉快的2020年,努力和坚持总伴随着沮丧和迷茫,希望和祝福总是摆不脱失衡和压力,时光流逝带走了一些青春,生活压力带走了一些浪漫,尘事琐碎带走了一些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但幸运的是,有了书的陪伴,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有一些蓬勃向上、初心不改,生活的压力下依然有一些知足常乐、怡然开怀,日子的琐碎里也还有一些从容不迫、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总有些文字提供着了解世界的视角,将我们所不了解、却构成世界的某些部分娓娓道来。很多问题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答案,很多生活趣味在阅读中延伸。</p><p class="ql-block">我看书一向率性而为,有时会看百科杂志,有时会读武侠小说,有时会看名人传记,有时会读白话散文。每本书内容虽不同,但有呼吸、有触感,有欢喜、有悲伤,有不同的思想冲击、不同的语言能量、不同的人物魅力,交汇出一种冲击内心的力量,让自己不再拘囿于“孤岛”中。</p><p class="ql-block">只要愿意坐下来,无论是喜欢的菜肴、向往的国度、感兴趣的物种、有点好奇的领域,都能借着一个点,找到相关的书,然后开启一扇又一扇门,将那些光芒拥入入怀。</p><p class="ql-block">而阅读的销魂之处,是某个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你的作家,在熬到百来页的时候,突然跟你勾肩搭背引为知己:不管你朝哪边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么跑,都跟他踩在同一个步点上。</p> <p class="ql-block">走路很难吗?在读《一个人的朝圣》之前,我认为那简直都不能算是一个问题。读完之后,我却发现和主人公哈罗德有了很多共鸣。“我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说话也是,爱也是。”</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我读的最纠结、用时最长的一本书。我总是看看放下,然后又忍不住想知道结果如何。我为主人公哈罗德着急,着急他刚开始的犹犹豫豫,不够坚定,不够果断。同时我也为他高兴,高兴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给了他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主人公哈罗德碌碌无为的过了半生,既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中年丧子,与妻子深爱却因误会日益疏离,终于在六十五岁这一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徒步去看望重病的好友。那个“只要我走,老友就会活下去”的信念,支撑了他87天,627英里的旅程。虽有坎坷,但终有回甘,一个永远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p><p class="ql-block">87个日夜,总算是走完了,哈罗德终究还是没能够救的了好友,但是这一路来他不断的看见自己的过往,看见自己的人生,一路走,一路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爱人,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真谛。我读着他,也和他一起挣扎,一起坚持,一起审视,一起成长,一起接受,一起救赎,一起感恩。</p><p class="ql-block">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p> <p class="ql-block">银行人需要什么样的法律通识呢?我们在办理业务、处理事务、对外沟通、内部管理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与规则打交道,不仅有外部的法律法规,还有内部规章制度,这些都可以被称之为实质意义上的“法”。每天我们都在围绕“能不能做?”、“怎么做?”“合不合规?”、“有没有责?”所忧所思;我们常常说要“不能用感情代替制度”“要用制度去管理”,但是怎样才能制定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普遍适用、又不失灵活的好制度呢?想想都让人头疼。</p><p class="ql-block">在阅读了《想点大事——法律是一种思维方式》后,忽然有些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既不是面向法律人的法律专业书,也不是面向社会的普法书。它并不会教你怎么处理法律问题,而是要带你去看具体问题的背后,有哪些通用的思考习惯和认知模式;它也不会告诉你某某行为是不是合法合规,而是引领你思考如何在复杂的格局中,寻找妥当而审慎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教会我们在寻找事实、评估风险的时候,如何冷静客观,不被个人情绪所裹挟,不被汹汹舆论所淹没,尽可能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以及如何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作出判断;它还会教我们如何制定规则,订立最不令人反感的规矩;在使用规则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综合原则与后果、一般与特殊,作出最不坏的决断。</p><p class="ql-block"> 我读着它,明白了 法律绝不只是一种实际的精明和专业的技术,它还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和思维的方法,它应当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给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过年是什么?我心中总是疑疑惑惑。读《团圆总在离散前》时,有时觉得过年是迎面飘来的一丝山岚,走近了,握住了,却从指缝里溜走了;有时觉得过年是一抹渐渐露出靓色的朝霞,变红了,热烈了,却消失在日光里;有时又觉得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种迫不及待的感情,渐深重、渐热切、渐浓烈的亲情、友情、爱情。</p><p class="ql-block">很难从这篇小说中提取出一个完整、清晰、贯穿全程的故事。我看到的不过是一群散落天涯、各自藏着故事的人,临近春节时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短暂地聚在一起,撞出些新的故事。然而不管是各自离散的故事、还是相聚团圆的故事,都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无非是几顿酒、几扇肉、几段扯不清楚的儿女情,人前人后几本各自难念的经。它们看起来就像过年放的烟花而不是礼花弹,那些小小的光和火花,从一处共同的、窄小的出口喷出后,便都各自流散。它们是明亮的、散漫的、温柔的,是“嘶”地一阵而不是“咚”地一声。或许只有“回家过年”这个缘由本身算是大事吧?然而辞旧迎新、宗族聚会的“大”,终究又被不知不觉地消融在鸡毛蒜皮、油盐柴米的“小”里面了。</p><p class="ql-block">直到一气读完回头再想,才隐约觉得,似乎正是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小”里面,暗藏着人世生活那种“大”的庄严。</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总有人过着和你不同的生活,唯愿所有苦难都有安顿之所,所有灵魂都身披人世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各种显示屏,已经让我们越来越喜欢视觉化、听觉化的事物,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浮躁的自己。只有看书是唯一一件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起来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世界几多喧嚣,摊开一本书的人,总胸中有情怀,内心会有光。</p><p class="ql-block">在那一刻,也知道目光将停留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那么多好书看不完怎么办?”</p><p class="ql-block">——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