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浩渺苍穹,岁月如流,我们去找寻未知的世界,沿着古人的足迹,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2021年2月15日(正月初四),路线:锦阳关—磨池岭—九顶山—安子岺,融合了雄、奇、险、秀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锦阳关,齐长城的三大关隘之一,巍然屹立的古建筑,下为同道,东侧有楼梯,三层建筑,青石翘檐,红格栅窗户,有瞭望台,二层、三层供有神仙,向南瞭望是村庄。紧临省道234,沧海桑田,2500年的变迁,一一见证,从烽火战诸侯,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天的行程是第九季,从第八季的终点锦阳关开始。准备从齐长城的西穿越至东,六百多公里,已走近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石砌墙体,七米多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齐长城从最初的障水功能到最终的御敌,都是为了平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穿过省道,我们往东走。</p> <p class="ql-block"> 土路边,开始出现长城的遗迹,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青板石,依山势逐渐升高,御敌于国门之外,诉说着保家卫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里高外低的单城墙,利于御敌,利于就地取材,书生说,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段是保存最完整,最明显的一段,齐长城蜿蜒逶迤六百多公里,保存完好的只占到百分之一,齐长城的保护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 你从历史中走来,从古到今,从烽烟滚滚,到风平浪静。一份忠诚,一份坚守,一份柔情。启程时,天有些灰蒙蒙,走到下阳山村,太阳穿过云层露出了笑脸。</p> <p class="ql-block"> 东门关,拱形,上下两层,东侧有石头垒切的台阶。摄影:过眼云烟</p> <p class="ql-block"> 第四座山,有十层石头垒切的梯田,山脊处有窗有门的石屋,石屋边有水泥路,由山下直达。</p> <p class="ql-block"> 磨池岭,翻过第六座山,大山开始露峥嵘,当时我们可是,对着岭上有白云,脚下有草原,一阵狂拍。</p> <p class="ql-block">巍峨壮观,山势奇险,高峰突兀,齐长城的天险屏障。</p><p class="ql-block">摄影:舍得</p> <p class="ql-block"> 翻过七座山,来到磨池岭下。几近垂直的角度,不太突出的岩石,听见领队云烟说:我都听见乌鸦的叫声了,天际间传来翱翔的飞禽声。(第14座山),海拔689米,摄影:舍得</p> <p class="ql-block"> 磨池岭是有两座陡峭的山崖,通过中间的大垭口组成。走了一个大“N”。</p> <p class="ql-block">磨池岭的东面,我们从近七百米的悬崖走下,惊心动魄!摄影:舍得</p> <p class="ql-block"> 山腰的北面,开始有冰挂,石壁的映衬下,突显战胜严寒的气概!摄影:舍得</p> <p class="ql-block"> 崇山峻岭之间,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用双手绘制了天地间最美的农耕图,有付出就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峰峦峡谷。从锦阳关到茶业镇走了37座山,第14、15险要,26、27、28为石头山,其他为大草原,草有些湿滑,树枝有些湿冷,从大多数山峰下行,都可以看到齐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从茶业镇到石匣岭,翻越九个山头,(38--46),一上山就有章丘和莱芜的界碑,此行有两处界碑,一处在上山起始处,一处在此。</p> <p class="ql-block">九顶山,有九座山组成,此线的第二个险要之处,石头高,需要拉一把,在攀爬五十米处,有一平台,可以稍作休息,继续上行,进入童话世界。(第40座山)</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一尘不染,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 满山的玉树琼枝,晶莹闪烁,冰清玉洁,恍如进入冰晶宫。天上人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p> <p class="ql-block">绽放在冬天的美丽,没有花香,寒霜傲骨,迎接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怒放的生命。对面山脊线上,一排风能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 镇妖塔,云烟快乐的说“九顶镇妖塔”。这是我见过的最高、最有建筑美学的石塔,在石塔的中间部位,有一块方型石,光滑,没字,设计者的匠心之处。(第45座山)</p> <p class="ql-block"> 进入石匣岭,沿着山脊线,一侧是沿山依势的长城遗址,也是悬崖,一侧是草原,第53、54座山之间,只有半米宽的山脊,如刀刃一般,走在上面,犹如走上了箭扣长城,寒风呼啸,悬崖临立,快速通过。险要的山体与长城无缝连接,古代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第57座山,临时起意,跟书生一起,登了上去,看到了折扇山,目之所及,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第61座山,像张开的折扇,我们走上三分之一处,有碎石坡,下行至村庄。</p> <p class="ql-block">安子岺,终点,安静的小山村。属于茶叶口镇。</p> <p class="ql-block">两步路记录21.72公里,进山徒步实际数为46377,拔高1200+,走过61座山。路线由书生手工绘制,分毫不差,一段未知的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走的惊险,每一步都走的自豪。刚进山时,我也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座山,遇到的每一座山,都让我们与历史更接近。</p> <p class="ql-block">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过,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美景在眼中、心中驻足,留下回忆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快乐!一行七人:书生,东方之星,舍得,走四方,过眼云烟,枫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