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安远朝天寨</p><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编辑:愚人 </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8日拍摄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p><p class="ql-block">部份史料参考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特别呜谢安远中心幼儿园王园长提供景区信息和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宁化安远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宋称“黄土岗”,并建“下土寨”,设监巡官。到了明代,废寨改置为“安远司”,之后几度兴废,直延至清,民国时期改为安远镇。至今当地方言还有沿用”安远司“的古地名。 </p><p class="ql-block"> 安远是宁化革命老区和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于1930年1月7日自古田出发,19日经安远营上向江西广昌进发期间,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p><p class="ql-block"> 安远也是我梦里常想起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五年的生活和学习,留下我少年时期最纯真的回忆。尽管离开近四十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许多小学时的同学名字至今没忘,安远的方言也还能说上几句。小时候吃的安远稻米是那样的清香,溪鱼是那样的鲜美,每每想起都不禁咽着口水。以至离开宁化来到三明后,只要听闻有关安远的信息 都会特别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网上看到安远岩前朝天寨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春节期间可开放游客休闲打卡的消息。景区是不是记忆中岩前桥对面,那座山壁排列着半圆形山洞的山?少儿时常想那是缩小版的武夷山,其实武夷山对于我,当年也还只是传说,只从课本中知道属丹霞地貌。</p><p class="ql-block"> 于是,带上母亲回到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安远。看看我少年时热爱的乡土,听听安远司熟悉的方言,探访朝天寨便列入今年春节必须完成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清晨,顾不上县城众亲友的盛情挽留 ,在浓浓的晨雾中向安远出发…… </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八十四高龄的母亲和我叙说着曾经在宁化生活工作的故事。因先父是养路工人的缘故,母亲对沿途的路段特别熟悉,一路上,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参与搭建几个道班房旧址在哪,参与建设的桥梁是否已翻修,七十年代先父带着全道班工人,自力更生优化道路线型进行改弯降坡的地方有几处。还有河龙贡米为什么下伊村产的比上伊的米好等等。如数家珍,我的记忆在母亲的叙述中唤醒,而我爱人和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似懂非懂。</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距安远镇约2公里岩前村。这就是朝天寨所在地,果然是印象中的哪座山。</p><p class="ql-block"> 车到岩前母亲很兴奋,说起我很小时候她和父亲在这里建岩前公路桥,我被寄在当地村民家,这事我也是今天才听说,原来父亲在我记事前就在此短暂工作过……</p> <h3> 因为是新开发的景点,部分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没有路牌指引,我们来得早,景区浓雾笼罩,能见度很低看不清哪个方向上山合适。询问当地老乡得知,登山道非常陡峭,儿子昨晚喝酒犯困不愿上山,不由得为十几年前不慎摔伤,置换人工关节落下残疾的老妈,能否顺利登山担忧起来。母亲甩出一句:这有什么?我可以上。然后转身迈出一瘸一拐,但不乏坚定的脚步向陡峭的台阶走去......</h3> <h3> 爱人跟在母亲后面护驾</h3> <h3> 可是母亲却把少走山路的媳妇和一路拍照的我,远远甩在后面,我们不得不远远的把老人叫停。老人单手叉腰回头看着我们,又说了一件我已淡忘的事,在那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母亲为贴补家用,在道班没点工(临时工)做时,和同伴一起在这座山后,帮山里烧碳工挑过木碳。</h3> <p class="ql-block"> 翻过一个山岗,好强倔犟的母亲又把我们扔在了身后,一人独自走向更陡的阶梯。</p> <h3> 我不得不赶紧追上先把老太太护上坡顶安顿好,爱人还在后面艰难的攀登。</h3> <h3>上了这道坡,浓雾已经渐渐的散去,不远处的山峰显现。</h3> <h3>此时的山间云雾飘飘,仙气环绕,</h3> <h3>眼前景观若隐若现</h3> <h3>转身不远处山后的安远镇仿佛成了海市蜃楼</h3> <p class="ql-block"> 浓雾散去,安远镇全貌尽收眼底。</p> <h3>视频中有熟悉的“安远司”老乡方言,还有母亲用夹生的宁化口音普通话 与景区保洁工的对话。</h3> <h3> 如果没说错的话,母亲应该是打卡朝天寨最年长的老太太,她赢得了登山游客赞不绝口夸奖。</h3> <p class="ql-block">这条山涧应该是一条可以有开发价值的一线天景观,不知道未来是否有规划。</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的母亲又一路向前,让我们来不及欣赏沿途美景。台阶虽说较平缓,但对于老人来说还是存在危险。为了顾及老妈的安全,又不错过眼前风观。于是不得不编说玩户外有个规矩,上山老人要走前面,下山一定要走后面。老妈半信半疑,还是乖乖的被我们护在后面……</p> <h3>咦!这目光所向的树杈象啥动物?</h3> <h3>当年就是这一排整齐的半圆小山洞,让我遐想着武夷山的模样。景区占地约735亩,属于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壁南面有各种造型的塔状山包。山壁有众多山岩缝隙和岩笋、岩柱和岩孔组成的山体。山间仙气飘逸,山下溪水潺潺。2013年反映客家人南迁生活的电视剧《葛藤凹》武戏主取景地就选在此。景区虽说不大,山也不算太高,但地势险峻,山清水秀,犹如巨大的山水盆景……</h3> <h3>望着山下,公路蜿蜒起伏向山的尽头舒展,情不自禁缅怀起去年离开我们的老父亲。先父当年精心养护过五年多的公路,路面早已由尘土飞扬的沙土路翻修硬化成了水泥路;父亲亲手参与建造的岩前公路桥也重建拓宽。</h3> <h3><br> 下到山谷,已是中午时分,回头望去陡峭的台阶对于我们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何况是脚有残疾的八旬有余约老太太。母亲和父亲虽说是没有文化,从我记事起总是这样身体力行,用行动诠释着老一辈公路人的刚毅和坚强。<br> 谢谢雅赏,欢迎指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