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文化长廊18(金邱韦邹)

作家佳作

<h1><b><font color="#ed2308">【金】</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姓氏起源</font></b>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br>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br> 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br>  金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293%,位居七十位。<br> <b><font color="#ed2308">历史名人</font></b> 金日磾——西汉大臣<br>金忠仪——唐朝将领<br>金文刚——宋朝大臣<br>金履祥——元代学者,<br>金元举——元代书法家<br>金幼孜——明朝官吏<br>金问——明代学者<br>金銮——明代散曲家<br>金 农——清代书画家、诗人<br>金德辉——清代昆曲名演员<br> <b><font color="#ed2308">名人故事</font></b>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西汉外族大臣 金日磾</b></h1><p class="ql-block"><br></p> 金日磾(磾音“dī”)(前134~前86年),本名为日磾,汉武帝赐姓金,故称为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元狩年间(前122年—前117年)霍去病奇袭休屠王,休屠王被杀,年仅14岁的金日磾随昆邪王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 <br>  青年时的金日磾,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以及笃实忠厚的性格,在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逆境中,审时度势,观察时变,开始了他的政治活动。<br> 首先,他自以为是“外国人”,胡、汉有别,在行动上处处小心谨慎、谦恭俭让。因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拜为马监,不久又迁升为侍中、附马都尉、光禄大夫、以功拜车骑将军。金日磾在任职期间,忠于职守,“未尝有过失”,他从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成为武帝身边的一位重臣。<br> 武帝去世时,金日磾与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共同受到遗诏辅政。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其子孙世受封侯。<br>  金日磾在汉朝政府供职近三十年,由于他“累著忠孝节,而笃慎克让有足多者”,所以在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是颇有政绩的。<br> <h1><b><font color="#ed2308">【邱】</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姓氏起源</font></b> 1、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 <br> 2、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有宛丘,邾国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br> 3、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br>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后来,有一些人有回恢复丘姓。<br>  邱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位居七十一位。<br> <b><font color="#ed2308">历史名人</font></b> 丘灵鞠——南北朝齐大臣<br>邱 迟——南北朝梁文学家<br>丘行恭——唐朝开国将领<br>丘光庭——五代十国时学者<br>邱处机——元代著名道士<br>丘 睿——明代大学士<br>邱 吉——明代诗人<br>邱宝仁——清朝海军将领<br>邱心如——清代女作家<br>邱远才——清代太平天国将领<br> <b><font color="#ed2308">名人故事</font></b>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唐朝开国将领 丘行恭</b></h1><p class="ql-block"><br></p> 丘行恭(586-665)唐初将领。河南洛阳人。有勇,善骑射。隋炀帝大业末年,聚众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部一带,保故郿城 (今陕西郿县境),镇压当地“奴贼”,收其兵众。李渊进据关中,他率众会李世民于渭北,随入长安。后从李世民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频立战功。贞观中,又从侯君集平高昌,官至右武卫大将军。高宗时,为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br> 在剿灭王世充战斗中,丘行恭与李世民一起突入敌阵,李世民坐骑中箭,丘行恭下马拔箭,并以己之骑与李世民,步行马前,执长刀大呼突围。在唐太宗陵前,还存有丘行恭下马拔箭的石刻。<br>  丘行恭“性严酷”,僚吏畏之。贞观末代州都督刘兰以谋反腰斩,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探其心肝而食之。唐太宗闻而召丘行恭让之曰:“典刑自有常科,何至于此!必若食逆者心肝而为忠孝,则刘兰之心,为太子、诸王所食,岂至卿邪!”行恭无以答。<br> <h1><b><font color="#ed2308">【韦】</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姓氏起源</font></b> 1、夏朝少康当政时,封其孙于豕韦(在今江苏省铜山县的附近),豕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韦氏。<br> 2、为汉初韩信之后裔。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险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br>  韦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283%,位居七十二位。<br> <b><font color="#ed2308">历史名人</font></b> 韦 孟——西汉诗人<br>韦 昭——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br>韦 睿——南朝齐梁将领<br>韦 叟——南朝镇军将军<br>韦子粲——隋朝大臣<br>韦 坚——唐朝大臣<br>韦 偃——唐代画家<br>韦 皋——唐朝名将<br>韦 庄——唐至五代时诗人<br>韦 渊——宋朝大臣<br> <b><font color="#ed2308">名人故事</font></b>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国时吴著名学者 韦昭</b></h1><p class="ql-block"><br></p> 韦昭(204年―273年),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br> 韦昭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br> 韦昭少时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中书郎等职。<br> 258年,孙休废孙亮,立为皇帝,改元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立太学博士制度,韦昭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国子学。<br> 264年,孙休去世,孙皓即位,韦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br> 孙皓每次设宴,常常都是一整天,入席之人无论酒量如何都要以七升为最低限,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强迫灌完够数。韦曜一向饮酒不过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礼遇时,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这也是以茶代酒历史典故的来源。<br>  韦昭后为孙皓所害,时年七十岁。著有《吴书》(合著)、《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br> <h1><b><font color="#ed2308">【邹】</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姓氏起源</font></b> 1、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称为邹氏。<br> 2、周武王封颛顼帝后裔曹挟于邾国,战国时邾国改国号为邹(今山东省邹平县)。邹国灭亡后,曹挟的部分子孙以邹为姓。<br>  邹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28%,位居七十三位。<br> <b><font color="#ed2308">历史名人</font></b> 邹 衍——战国时齐国思想家<br>邹 忌——战国时齐国宰相<br>邹 阳——西汉散文家<br>邹 讽——南宋大臣<br>邹 浩——宋朝大臣、诗人<br>邹补之——北宋学者<br>邹守益——明代学者<br>邹元标——明朝大臣<br>邹一桂——清代大臣、画家<br>邹伯奇——清代科学家<br> <b><font color="#ed2308">名人故事</font></b>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战国时齐国宰相 邹忌</b></h1><p class="ql-block"><br></p> 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齐国齐桓公时任大臣。齐威王继位后,立志改革,思贤若渴。邹忌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br> 邹忌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邹忌在齐威王支持下推行的改革,使齐国国力渐强。<br> 时势造就英雄,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持政,出谋划策。<br> 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宫妇左右、大臣、百姓的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宣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战胜别国。<br>  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br> <font color="#ed2308">(编辑、设计 / 敬工)</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