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的史家胡同

拼涛(原名随心入境)

<h3>史家胡同一条街</h3> <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北京同学给我发了一个帖子,说北京有一条胡同相当于半个中国。这胡同700米的长度,700年的光阴,是无数名人汇聚起的风华绝代。 </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着抽时间去这条胡同看看。正月初四,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 </p><p class="ql-block"> 这条胡同从明朝以来从未换过名字,甚至在1500年前就已诞生。那时,这里还是阿史那氏族的聚居地,而阿史那是突厥可汗的姓史。时光荏苒,铁木真一统中原后,在这里建都汗八里,即元大都。而这里便有了名字一一史家胡同。 </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将近中午我们才出发。先从万泉庄乘563到动物园然后转111路电车,经过北海丶景山公园和美术馆等站,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了灯市东口站。下车往东走百多米,往南一拐,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史家胡同。 </p><p class="ql-block"> 这是史家胡同的西口,史家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西头连着东四大街。东头连着朝阳街南路。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胡同从西往东走。首先看到了史家胡同59号“史家小学"。</p> <p class="ql-block">胡同西口留个影</p> <h3>我也留个影</h3> <p class="ql-block">  史家小学位于史家胡同59号院。原是史可法祠堂旧址,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现在则是北京最难进的小学之一。 史家小学原址在清朝时还是清政府选拔赴美留学生的考场。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都是从这儿中榜才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们归国后,大多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某种意义上,史家胡同是这场教育革命与文化革新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史家小学门口</p> <h3>史家小学门口</h3> <h3>史家胡同53号</h3>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53号门口蹲着两个石狮。这里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传说这里还是清末状元洪钧的宅子。洪钧有个小妾,是中国十大名妓之一。历史上“妓女救驾”的女主角赛金花。 </p><p class="ql-block"> 当年,洪钧带着赛金花出使欧洲,洪钧死后,其家人返回江南吴县老家前把赛金花赶出家门。她被迫又走进“八大胡同”重操旧业。 1974年,奉命进京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就住在53号后院,不过他出入则在内务部街甲44号。 </p><p class="ql-block"> 华国锋也是在这里策划粉碎“四人帮”计划。如今,这里是涉外宾馆:"好园宾馆"。 大门上的牌匾还是邓颖超题写的“好园”即“女子园”,恰与妇联工作“一语双关”。</p> <h3>史家胡同53号</h3> <h3>门上的“好园&quot;二字是邓颖超题写的。</h3> <h3>史家胡同51号</h3>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51号</p><p class="ql-block"> 这座院落在解放前原为香港《大公报》的北京办事处,还曾是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被外交部接管。后来成为章士钊先生的住宅。 </p><p class="ql-block"> 章士钊一生传奇。他曾为营救李大钊奔走,为陈独秀出庭辩护,也与鲁迅有过著名的新旧文化之争,又出任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还做过杜月笙的高级顾问。建国后,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有段时间,他借住在东四八条的朱启铃家。 两家人,一座宅,生活很不方便,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将51号院赠予章士钊。其实如今的51号院也只有原先一半,另一半就是如今的内务部街甲36号。 </p><p class="ql-block"> 住进51号院的那一年,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刚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部毕业并留校任教。当时章含之与丈夫洪君彦还住在斜对面的报房胡同外交部宿舍,后来搬到51号院与章士钊先生同居。 </p><p class="ql-block"> 1961年,章含之与洪钧彦的女儿妞妞出生,妞妞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洪晃。宅院里三代同堂,温馨无限。后来,章含之离婚,于1973年与外交部长乔冠华结婚。 </p><p class="ql-block"> 章含之对这个院子有很深的感情。那些年,章含之常常坐在院子里听养父谈古论今,亲手种下的绿植,郁郁葱葱,一年又一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都在她写的那本《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而妞妞也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了青春时代。后来,那个《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里天真可爱的妞妞,成了洪晃。 2011年,已是中国“名门才女”的洪晃,把史家胡同51号院交还给外交部,如今,这里已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这里深藏着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也保存着50多年风雨挚爱。</p> <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32号</p>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32号 </p><p class="ql-block"> 32号院没有51号院那么出名,但它的历史地位却更加显赫。它见证了教育的变革,还见证了关乎北京城命运的关键时刻。 </p><p class="ql-block"> 这里住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北平城的城主。他叫傅作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等众多战役,是上个世纪声名赫赫的百战将军。他曾创下五原大捷。 他也曾主政绥远大兴水利,提出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让偏僻的绥远地区成为“塞上江南。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是他“献出”了北平城。毛主席说,他的功劳配得上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首任水利部部长。这座院子成为他的居所。据说,院子卫兵密布,防卫严密为的就是提防国民党的暗杀。遥想当年,他或许就在这里思考中国的未来,虽说今天相关文献很少,但我们应该对他报以衷心的敬意!</p> <h3>史家胡同24号</h3> <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24号</p><p class="ql-block"> 24号院现为史家胡同博物馆。 而在遥远的民国时,这里是闻名京城的“小姐书房”。主人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代表人之一凌叔华。 </p><p class="ql-block"> 她出身书香世家,擅画,善文父亲凌福彭为光绪末年进士曾拜缪素筠为师,受过辜鸿铭教育,幼时拜王竹林为师,又师从女画家郝漱玉。她听过周作人的课,朱光潜评过她的画。它的“小姐书房”云集了众多才子佳人。比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成名更早。24号院本为她与陈西滢结婚时的嫁妆,而胡适则是她们的证婚人。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常在这里聚会。那时画会交流十分活跃。画会高潮处,许多大师即兴泼墨。陈衡恪、齐白石在这里组织过画会就连搞文字的泰戈尔,都应凌叔华之邀在檀香木片上画了莲叶和佛像。当时徐志摩、丁西林、胡适、林徽因都在座。也就是那次,她结识了丈夫陈西滢。1947年,凌淑华到欧洲与丈夫团聚。从此一家在欧洲定居,一住就是一生然而落叶终究要归根,她在89岁的时候终于回到祖国,一解思乡之情。此时,她的家已成为史家胡同幼儿园。孩子们捧着鲜花,唱着歌,列队欢迎凌叔华,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末,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与东城区政府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合作将这里建成了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 当然,这不只是凌叔华和陈西滢的纪念馆,也是一条胡同的前世今生。这座精致的院落,有参天的老柿子树,有历经时光的老砖老屋檐、老瓦当、老镇兽老物件、老竹帘共同撑起了京城最古典的四合院风情。</p> <p class="ql-block">可惜周一闭馆,只好照张像留念。</p> <h3>老伴说下次再来看博物馆</h3> <h3>史家胡同20号</h3>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20号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土红色的楼房,据说大楼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在当时还是很高大上的。 </p><p class="ql-block">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草创时就选在这里。 </p><p class="ql-block"> 20号院成名于解放后,据说旧门牌号是56号。当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的华北文工团进城后把这里作为驻地前院。1950年,文工团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 </p><p class="ql-block"> 首都剧场建成之前,很多剧目在这里酝酿排练。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 </p><p class="ql-block"> 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练比如《龙须沟》。 </p><p class="ql-block"> 当年周总理喜欢看人艺的话剧,每每散场后就步行去史家胡同人艺宿舍看望演员,还与他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8号这里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其妻子范瑾曾是北京市副市长。</p> <h3>史家胡同47号</h3>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47号是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故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进此院,并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h3>51丶53丶55号院都被列入国家保护宅院。</h3>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55号院,则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这里先后住过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文辉,原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p> <h3>胡同的介绍碑一</h3> <h3>保护标志</h3> <h3>每家门口均有此标牌</h3> <h3>介绍胡同的碑二</h3> <h3>胡同的中国妇女杂志社门口</h3> <h3>胡同里的胡同一</h3> <h3>胡同里的胡同二</h3> <h3>从胡同西口看去</h3> <h3>从胡同东口看去</h3> <h3>胡同东口标牌</h3> <h3>胡同中段一</h3> <h3>胡同中段二</h3> <h3>胡同墙上的二十四节气宣传栏被我拍了下来。</h3>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适合老人的参观之处。在悠闲和静谧的胡同里,你遇见了那么多时光老人。走他们踏过的路,感受700年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在史家胡同沧桑岁月中,有无数青史留名的人在此居住。从过去的史可法、曹锟、赛金花到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李天佑、于光远、章士钊、臧克家、袁也烈、刘文辉、乔冠华、史树清、华国锋等还有黄宗江、黄宗洛、于是之、焦菊隐、英若诚、牛星丽、金雅琴、濮存昕等艺术家。 正是这些人,让这座胡同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胡同。 </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溜达在这条胡同的同时,我的儿子儿媳带着我俩孙女,正在长辛店的雪地里玩耍。他们发来了玩耍的视频。我不由地想,不知她们今后是否愿意走近这些历史人物?愿意了解这对她们来说更加遙远的故事,尽管她们已成为了新一代北京人。</p> <h3>谢谢关注2021年正月初六完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