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浅谈《荀子.天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邳州刘志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夫《天论》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儒学的继承人,也是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著作。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自然界和谐共处的一种客观的自然环境,阐述了这个世界的运转模式,即有遵守自然法则,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性和人类遵守的规则性,即有“人定胜天”的人类心态和活动规律性。</p> <p class="ql-block"> 也有社会环境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也有对“心”的表述。在未认识其“天”和“心”的内涵性而阐述了天论,科学未进步到一定的程度,也未破译天及神秘物质下,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遵循的客规而破除迷信,具有很高的价值和进步意义。</p> <p class="ql-block"> 《天论》其主体思想:阐述了自然界(天)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也阐述了天(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的意志;再阐述了人类对天与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类有限的智慧,无法破译宇宙定律,对于“天”的认识,还处于一种争论和认识性。</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天”的定义虽有多种诠释,例如基督教《旧约》中的神和中国道家的昊天,各有表述,就如同苹果在英语中叫“安普”一样,各有名词名称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佛法现前时,也就是在定中观察了“人”和“物”的自性,以及宇宙的奥秘,在其《大方广佛华严经》中,阐述了宇宙的规律和各种世界的方位及特征形状,当然也介绍了娑婆世界在虚空中所处的位置。这些有的被科学家证实,有的以人类有限的智慧,无法破译。</p> <p class="ql-block"> 佛陀在《楞严经》中解释天以及天的层数,是根据人类的思想的变化,也就是“心”的思维,对物的贪婪性,摄取性,淫欲性等的不同轻重欲望下,所投生的界限,作以划分,即轻清而升,重凝而降的道理是一样的,就如同水蒸汽一样,雾气升天,水聚而降的循环往复,没有脱离这个定律的束缚而又是水,人类也是一样的,在六道中轮回,流浪生死而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 《天论》曰:“唯圣人不求知天”的这句话,从古至今己诠释的多矣,但我以肤浅知识,对其认识是:知天明天用天而无天,即知心明心用心而无心,是心的奥妙性,也是“天人合一”的之境而无“天人合一”之执也。</p> <p class="ql-block"> 呜乎:天道轮回,事事无常,实是“因果关系”在宇宙中的表现。其曰“人定胜天”何谈胜之,只是在天之下,充其量变谋而已。正如荀子所说的那样,“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缺谁都照样运转,但切记的是:强求则自辱,勿求则自荣,遵循天道之自然,时时警训,心安理得才能事事顺心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敬请谅解。原创作品,抄袭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