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思考(四)

书虫养成

<p class="ql-block">  《剧变》是我于这个春节假期里阅读书单上的第四本书,相对于之前那本由李伯重、韦森等人文社科领域大拿们的《枪炮、经济与霸权》,同样的以史为鉴,《剧变》读起来要轻松很多。浏览之中,我的思绪始终于书外的历史烟尘里跌宕起伏。</p><p class="ql-block"> 《剧变》的作者,美国人贾雷德.戴蒙德,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标书,是超级学霸中的典型代表。在其对个人危机的描述中以自个儿为例的阐释,我并未发现那可以称为个人危机,只是记住了这个出生自高知家庭上流阶层的美国人,承继了作为哈佛大学父亲与作为语言学家、钢琴家和教师的母亲的优质基因后,一路在学业上开挂的人生,以及在其处于事业选择的关键期里,其父云清风淡的点化与高屋建瓴式只言片语,成功化解了作者青春的无羁与迷茫,使其无需弯路的一路高歌猛进式狂飙。</p><p class="ql-block"> 当然,于《剧变》中看到并试图理解一位学识渊博的西方科学家,基于危机(个人、国家与世界)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危机本身的认知与探讨所构设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是该书赋予我的最显而易见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个人很钦佩像贾雷德.戴蒙德一样的西方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你总能发现其关心的视角超越了民族与国界,而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个大课题。继而将核武器、气候变化、化石燃料与自然资源以及不平等问题等关乎人类整体性性命安全的议题提上篇幅,以己之力为整个世界提出基于良知与学者大义的理性警示。</p><p class="ql-block"> 一个奇异的现象是,在阅读《剧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时冒出《道德经》里的话。就像看着这全球气候变化的因果链条图,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段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恰如老子《道德经》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被当下标榜的所谓礼仪,实际上呢,是一个社会乃至组织不遵道之后失德、失仁、失义的无奈之极的举措。</p><p class="ql-block"> 回到关于对威胁人类整体性生存安全事宜的关照,无论如何,该幸之混乱不堪之中,尚有一丝秉持正义正念的微光。同理,这也许就是我们在当下渴望正能量的缘由吧。</p> <p class="ql-block">  尽管只是浏览式阅读,但并不影响《剧变》中一些阐述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书中对芬兰的描述在第二章以苏芬之战作标题,整章的描述中芬兰这个仅有600万人口、与瑞典毗邻,和俄罗斯共享漫长边界线,在今天因科技与工业举世闻名且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可以与德国瑞典相提并论的小国,其追求独立和在夹缝中一路壮大的过程深印在我的脑际。</p><p class="ql-block"> 在与苏联的战争中,芬兰以其仅有370万人口的袖珍国家与拥有1.7亿人口的苏联那样一个庞然巨国的对峙,以芬兰损失十万人死亡、9.4万人伤残、61.5万芬兰人无家可归、8万芬兰儿童被迫疏散寄养他国以及面临3亿美元的巨额赔偿结束战争。</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描述中提及,这场战争以血色教训告知芬兰人:芬兰的存亡与独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仅如此,只有当苏联感觉安全并对芬兰委以信任时,才是芬兰可以心安的时候。作者还说芬兰人对历史必然性的趋势使其成功的避免了成为俄罗斯的卫星国,而基于芬兰人所努力取得苏联信任的另一个结果是,芬兰还成功地在与西方加强联系的同时,与苏联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与之展开经济合作与密切的政治互动。</p><p class="ql-block"> 苏芬后来一直维持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作者没有明确提及的是,经由这份基于边境安全(对苏联而言是确保自家后花园的无人惦记)互信而建立的友好关系,事实上,在那个标榜‘主义’的年代里,并非是斯大林关心的点,那怕芬兰隶书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只要疆界安全不成问题、利益最大化可以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那个面积小、人口少的芬兰人骨血里是强烈的国家认同与对核心价值的誓死捍卫,利弊权衡之中,结果导向便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剧变》力图其对历史案例的梳理与分析,验证一套个人或国家对危机的应对系统,以此借鉴启示未来尽可能的避免盲目与慌张中出错。</p><p class="ql-block"> 又想到了道家老子的观点: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里可不宜西方思维里的逻辑推理得结果,江海的善下与不争有个先决条件是拥有足够争的底气与胆识,缺少它就成了上不去与争不过,而善下与不争不过是江海的一种选择而已,江海具有无所不为的能量,它才具备了可以无为的资格!</p><p class="ql-block">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欣赏《剧变》的思维方式与有理有据的逻辑框架与结论,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应对危机的方式有可参照的理论价值,它只能说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可参考的方式选择,远未上升到危机处理的理论高度。</p>

芬兰

剧变

芬兰人

危机

苏联

安全

江海

个人

而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