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映月的美篇

宝塔映月

<h3> 那年2月17日 <br> 赵新强<br>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从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同时向越南发起攻击,拉开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序幕…… <br> 1979年元月,那是我入伍服役的第4个年头。那年我24岁,是陆军7师,步兵21团3营9连5班的班长,共产党员。部队驻扎在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城郊区。 <br> 当时,正值腊月,天寒地冻。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每天都在进行应急训练。我是连队的训练骨干并兼任军事训练小教员,识图用图、按方位角行进等一些基础科目由我组织施训。我在尼勒克河大桥附近的公路两侧和沿线,设定按方位角行进的目标和路线,看到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运输车,满载着物资向东驶去。路边一辆抛锚的卡车正在抢修,我上前与驾驶员聊了聊。驾驶员是个哈萨克族,他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要打仗了,你们汉族人吗,口内有亲戚吗,都把东西吗便意买掉了吗,哈麻斯(全部)往口内跑了吗,我们吗那里去吗?这个车上拉的吗,全都是葡萄干,你们吗好好的打吗,打赢了吗你们吃,打败了吗,就全给老毛子(苏联人)吃了。” <br>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在室内给连队战士上识图用图课,在黒板上写写画画,回过头,看见教室后排有几个陌生的军干在对我指指点点,低声说些什么?下课后连长、指导员叫我谈话,说军区要组建守备部队,要从各个部队成建制的抽调班、排补充到守备部队去,前一段时间上级要求各单位按连、排、班建制上报花名册,不得随意调换人员,现在咱们三营各连的五班全部调往麻扎守备部队。师部来了工作组,一是检查战备训练情况;二是督促建制班、排调动报到的落实。此时我才明白上课时那几个陌生军干是工作组的,他们己经知道我被调到守备部队了。当时,我非常不愿意离开九连,但是我深深地懂得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br> 三天后,我和副班长李学古(湖南75年兵)带领全班战士,打起背包辞别老连队,向团部集结,蹬上运兵的敞篷卡车向麻扎阵地进发。一路上,心里有许多的不情愿,对老连队恋恋不舍。送别时连长董凤庭、指导员李克诚(我的第一入党介绍人)、副连长李文海(我的第二入党介绍人)、副指导员耿书起、司务长郑仕安(我的陕北乡党)、我的排长谌金恒等都前来为我们送行,一句句安慰的话语,一次次的握手道别,一双双满含泪花的眼睛,真是难舍难分…… <br> 麻扎阵地,是出于应对苏联的突袭,早在六几年就开始修筑的防御阵地。早些年我们21团常年驻扎一个营打坑道、修筑工事。后来组建了守备二团在此继续进行国防施工。 <br> 那些年越南号称第三军事强国,在边防一线挑衅不断,时常向我云南、广西边境一线打冷枪、冷炮,埋设地雷,致我边民伤亡不断,无法正常生产生活,我方己忍无可忍,准备教训一下越军。为保障南方自卫反击作战的顺利进行,防止苏联在我西北边境突袭,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在新疆境内组建三个守备师固守既设阵地。<br> 车队到达麻扎,在三岔路口下车,搭眼望去,脚下一条水流向西的哈什河与对面麻扎山之间有一狭长的地段,一队队的草绿色在运动,其间夹杂着许多运兵的军车,就在这天,由陆7师各个团、铁道兵某师、几个边防团等部队抽调的建制班、排从四面八方到此集结,此地驻军一日之内由一个团变成了一个师,即乌鲁木齐军区守备第三师。 <br> 哈什河河面较宽,河水冰凉刺骨,水流湍急。河的上游与麻扎阵地连接,在河面上建有一座公路石桥,石桥的下游约半里地河面上,有一座苏联人设计建造,用木头搭建的苏式木桥。 <br> 我带着我的班,列队步行走过苏式木桥,进入守备团团部旁的小院。从团部小广场到周边小院、至公路两侧的空地上,到处都是身着草绿色军装,佩戴红五星红领章的军人,都在匆忙地寻找自己的联络人。我生怕自已班的战士走丢了,赶忙招呼副班长在后面招呼大家互相拉住别掉队。我在前面也伸长脖子,挤来挤去,东张西望寻找我的联络人……<br> 我终于看见,在我左前方小土堆上站着一位身材微胖,中等个头,身着四个兜军装的干部,手拿几张白纸挥舞着,用山东口音在喊“21团3营9连5班,到这里报到”…我心中大喜,还算顺利很快就找到了主家。我带领我的班快步向前。一声报告,一个标准的军礼就被收编了。<br> 我和21团3营8连的5班长汪早生所带的班一同补充到了守备1连。在1连我遇见了我同年入伍的洛川乡党董景武,我们不是同一个县,但都是延安地区的,在这遥远的边疆,陌生的人群和环境中能遇见乡党,用乡音聊起家乡的变化,那是特别高兴。他是汪早生班长的班副。 <br> 老连队条件还算可以,住的是土坯墙、茅草和油沾盖顶的房子,睡的是大通铺。连长是个标准的军人,山东人,大个头,腰板挺直的,满脸的严肃,我从来没见过他笑。和我接头的那位山东籍军干就是守备1连的指导员米保仓。<br> 那年元月27日是除夕,我们从炊事班领回白面和饺子馅,以班为单位包饺子,然后排队在炊事班煮饺子吃,就算是把年过了,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还是很乐观的。<br> 在1连的那些日子,连里和营里经常组织会操,我心里很清楚,这是在考查我们新调来人员的军事素质和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我心里想,一定不能给我们野战部队丢脸,所以每次会操我都会认真组织,每次小结讲评我们班都是棒棒的。在守备1连我认识了高尚虎,他里老1连最有实力的班长。在守备1营的几次活动中我又结识了营部的张武杰、加农炮连的李发让等战友……<br> 春节过后,部队正式扩编,我被调到新组建的1营3连代理2排排长,连长张清明、指导员李平庚都是山东人,因为是新组建的部队,没有营房,我们全连都是支帐篷,每个班一顶帐篷,就在麻扎山下斜坡上,按指定位置下挖一米深,留出支床板的土台子,把床板放上与地面平齐,10个人全挤在通铺上,帐篷中央空地上支一个象小油桶一样的铁皮炉子生火取暖。<br> 在3连,我才遇见我同年入伍的同乡战友常炳礼,我年长他3岁,在21团时由于不在一个营,基本没联系。在这非常时期遇见同乡战友,今后又同在一个连里,一个锅里搅稀稠,非常高兴。常炳礼在三排(机炮排)任班长,他很有才华,毛笔字和钢笔字都写的好,文章也写的挺好。<br> 2月17日,祖国的南疆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每天数次集体收听广播新闻,传达上级下发的战况通报。记得是对越作战打响的第3天深夜,连部曾3次紧急召集班、排干部传达中苏边境的敌情通报,要求全连将机枪弹盒和冲锋枪阵匣全部压满子弹,严阵以待。三天后我们全连都上了阵地,住在步兵坑道,熟悉阵地,在表面阵进行定人定位。我们2排的阵地挺大,按照布防要求,我反复勘察了我排防区阵地,和雷区布设,对重火力点进行了定位,对夜间射击方位进行了标定,组织全排战士结合阵地反复演练……<br> 阵地上,坑道生活很艰苦。我们住在步兵坑道,坑道很长,另有两个出口,宽约两米,内有仓库和储水库,还有几处宽敞的房间,用于人员集中开会或救治伤员。坑道内通道约有三分之二的位置全堆放着地雷和弹药箱,只留有两个人侧身能通过的通道。我们就睡在弹药箱上。为了不暴露坑道目标,炊事班在坑道内做饭是用散烟灶,在外面看不见炊烟。山上积雪很厚,有些地方深至膝盖。储水库里的水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能用的,我们洗脸就抓把雪把手和脸擦擦,刷牙是不可能的,只能口内含一把雪,漱漱口就行了。炊事班做饭和烧开水也只能把表层雪刮掉,挖几盆雪化成水来用。坑道内不通电,各班都是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照亮,煤油烟很大,从坑道出来大家的鼻孔都是黑的。为节约主食,每天有一餐是压缩饼干。尽管很艰苦,但战士的士气很高,在坑道墙壁上办有学习专栏,专栏两侧“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quot;的标语口号非常醒目,战士们的请战书、决心书都贴在专栏里。每次开饭前都集中在坑道宽敞处,借助昏暗的煤油灯光照亮,唱一首嘹亮的军歌再开饭。<br> 坑道口低矮坚硬,有一次我进坑道弯腰低头不到位,头碰到坑道口上沿,由于用力过猛,血立马就流了下来,卫生员对伤口进行了处理,头上包上了白色的绷带。我自已都在嘲笑自己,“啥人吗?仗还没打,自己到先负伤了…”。<br> 夜晚,我查铺查哨时,总会站在山上向远方眺望。远处七三四矿区的灯光忽明忽暗,山下哈什河对岸,三岔路口,再向远方延伸,伊宁县、伊宁市、霍城、清水河……黑夜里灯火点点,远方天地相连星光闪闪。几天前曾有传言,中苏边境双方都是边民往后撤,部队往前开,双方距边境一线各腾出了100公里的战场,已拉开了架势,随时可能开战。也有我老部队传来的消息,在我们班调离九连后,指导员李克诚也带一个排补充到乌鲁木齐守备一师了。董连长带领九连随21团已经前出至清水河一带布防。其实董连长他们比我们更难,我们赖好还有坑道遮风御寒,而他们在冰天雪地构筑野战工事,风餐露宿,更艰难,更辛苦。汽车马达的轰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山下公路上往前方运送弹药和军需物资的车队昼夜不停……<br> 在那更深夜静的时候总会想家,我想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了,在家时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想我儿时的玩伴和上学时的同学了,有许多的人和事、许多的社会活动,都清晰地展显在我的眼前,离开家乡已经4个年头了,他(她)们都还好吧?不由人双眼含泪……<br> 那时候的通讯联络只能是写书信,我们地处祖国版图的公鸡尾巴稍上,一封家信要走十天或半个月才能收到,况且正在备战,也没时间写信。在上阵地前,我们每个人的物品都进行了“三分”,一是个人随身携带的换洗衣服;二是准备随后由部队往前运送的物品;三是牺牲后随时准备寄往家乡的私人物品。都打包,贴好了标签及家乡地址和收件人。我后来才知道在那段时间,我们县上传说“城镇公社送回来几个骨灰盒”我父亲知道后,还专程去城镇公社探问了一次,因为当时我和我哥都正在部队服役,前方战事正急,父母亲得不到儿子们的消息,也是心急如焚。<br> 3月1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了,参战部队凯旋而归。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胜利,随后英模报告团也赴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麻扎阵地迎来了以战斗英雄李作成(现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等几位英雄组成的英模报告团。我有幸下山聆听了英模报告团的演讲。当时李作成是连长,他带领他的连队,身先士卒,勇猛突击,战功卓著,事迹非常感人……<br>  4月份我被正式任命为三连二排排长。战备结束了,我们5月份从阵地上下来,又住进了帐篷,开始了正常的训练和军工自建,修建营房。<br> <br>哈什河公路石桥及桥头堡阵地</h3> <h3>哈什河苏式木桥</h3> <h3>哈什河水文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