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火锅

岁月静好

<p class="ql-block">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美食繁多,火锅更是其中之一,历史悠久。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涮肉,是南宋时期美食家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其中写到,昔游武夷山,访隐士,偶得一兔,无厨师,便将兔肉切成薄片,着酒、酱、胡椒等腌制后,烧半锅水,用筷子夹肉片放入开水,煮熟了吃,谓之“拨霞供”,即涮肉,书中并附注“猪羊皆可”。林作者评论这种吃法不仅简便,而且“有团圆暖热之乐”。也有传说,认为涮肉为忽必烈所创,说忽必烈要吃羊肉,但又急于去打仗,伙夫忙乱中没办法,只得将羊肉在滚水中汆了一下给他,于是开始了涮的历史,但此种说法并无正史记载。不过自清朝开始,描述涮肉的场景和诗词越来越多的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  最喜,在寒冬腊月,邀三五好友,一边天南地北的侃山,一边涮锅。</p><p class="ql-block"> 那咕嘟咕嘟翻滚着的汤底,或浓白色的、或红油灼灼、或时尚的咖喱、番茄,多滋多味,还未动筷,已被升腾起来的汤料香味,勾的满嘴生津。还有甚者,在火锅店自制汤底,更是冲破了火锅店汤底的束缚,把民以食为天展现的淋漓尽致。食客现场自制汤底主要盛行于海底捞火锅店,不知何时始,这家主营川味火锅的餐馆已横扫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在火锅店自制汤底,必须有种类繁多的调料,海底捞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海底捞的调料区非常丰富,多达二十多种,再搭配海底捞顾客至上的服务,于是网上自创的新锅底开始流行,彼时我也追了一下潮流。在原本的清水锅底里,倒入蚝油、牛肉末、鸡精、盐、白砂糖、滑丸味碟,就构成了寿喜锅底,寿喜锅无需任何蘸料,可以吃出食材本身味道,鲜甜美味。另起一清汤,加入五香牛肉沫、豆花酱、牛肉酱、泰国椒、辣椒油、耗油、盐、葱花、芝麻调和油,就收获了辣味牛肉锅,这个汤底越熬越香,越煮味道越醇厚。尝试后,居然相当不错。看来,食客们为了吃,创造力那真是非凡的。</p> <p class="ql-block">  说完汤底,再说说火锅蘸料。传统蘸料有麻酱的、香油的,现在,还有海鲜的、味增的,还是有一些火锅店,为了让大家吃出不同特色,推陈出新,来个调料自助,自我搭配。我最喜的,是把除蒜末以外的所有材料混合搅拌,调制成蘸汁。清汤煮出的食物,蘸着本人特调蘸汁,那叫一个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火锅,在我国,花色纷呈,千锅百味。广东的海鲜火锅,涮的是海鲜,最讲究是味道鲜美,食而不腻;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火锅汤汁为鸡汤或肉汤,辅以肉、鱼、鸡等薄生片与菊花一起涮着吃,清香爽神,风味独特;云南的滇味火锅,特点是火锅中要放入云腿,食时配以各类菌菇,鲜嫩香辣,菌味浓厚;还有浙江的八生火锅、三鲜火锅、香港的牛肉火锅等,也别具匠心。 </p> <p class="ql-block">  四川火锅曾经是我最向往的,那年,终于在那个深深印刻了麻将、小吃、慢生活的天府之国圆了这个梦。友点了清汤和微辣的鸳鸯锅,我笑道:“你们四川人还吃清汤?”友从菜谱中抬起头,极为认真的说:“清汤是为你一个人点的。”我撇撇嘴:“辣我是能吃些的,微辣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双色大锅上来了,说是清汤,其实是白色浓汤,应该是用鸭骨或其他大骨熬制,因为有麻辣汤冲鼻的味道,清汤的味道被淹没在其中。我摩拳擦掌,看着满桌认识不认识的食物,举箸夹肉放入辣锅里,在友们的欲言又止中,我已把蘸好了麻酱料的肉片,放进嘴里。麻酱的香味开始在嘴里蔓延,很是醇厚的芝麻香,辣味也渐渐有了,还不错,能接受,随之紧接着,是突兀出现的麻味,让我猝不及防,瞬间感觉嘴巴木到有些肿胀,味蕾上只剩下麻和辣。</p><p class="ql-block"> 看我由欢欣吃到龇牙咧嘴,大家笑的东倒西歪,七嘴八舌的说:“这还是因为你在,我们点了微辣,一般我们都吃最辣的,这个微辣没感觉……”友们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火锅,我忙着找东西缓解嘴里的麻木,好容易才缓和些,却再也没有敢动一筷子辣锅。本就不太能吃辣,这下更是放下了吃辣的心,但看着辣汤里,渐次浮沉的各种花椒、麻椒、辣椒,心中甚为遗憾。</p> <p class="ql-block">  重庆火锅与四川火锅有些类似,以麻辣著称,但也有着很多差异。四川火锅的汤底,通常使用的是菜籽油,或者食用油,加入大量的香料提香,汤底的口味非常丰富。重庆火锅的汤底使用的是牛油,再放入姜、蒜、花椒和海椒即可,汤底的口味较为单一。四川的火锅以香辣为主,食用起来口感偏香、偏麻,重庆的火锅则以辣为主,牛油可以很好的锁住食物的味道,食用起来辣味更醇更浓厚。</p><p class="ql-block"> 一友曾在北京开了一家重庆火锅店,多次入渝学习火锅底料的炒制,友说锅底是火锅的灵魂,更是一门学问。一锅汤底里,先是放入大块优质牛油,之后,依次放入多种不同的辣椒,经过长时间熬煮,底料才算完成。经过这样炒制的底料,煮上一口爱吃的食物,舌头能先后品味出甜辣、麻辣、香辣,辣得过瘾,辣得舒服,用重庆话说就是辣得“安逸”!</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五好友时常去友的店里坐坐,我是最辜负她的底料的,每次看到大家吃的酣畅淋漓的,我只能是一口辣汤里的肉,几口白汤里的菜,就这样,也时不常泛起眼泪花儿,不是被食物感动的,是被辣到掉眼泪。友说的几种辣味慢慢呈现在舌头上、口腔里的感觉,于我来说就只有一种,非常辣。享受不了辣,却不影响我对火锅的喜爱,可能不光是味道,也因着吃火锅的热闹,叽叽喳喳的说笑间,食物已缓缓下肚,任时光慢慢流淌。</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最爱的还是老北京的涮肉,其中之最是聚宝源。正宗老北京涮肉,采用铜锅炭火,锅底非常简单,就是清水,加干口蘑、葱段、老姜、干海米、枸杞、大枣,清汤锅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羊肉的鲜美,食材的原汁原味。选羊肉也是非常讲究的,从产地、种类、羊的年龄到肉的部位。聚宝源用的是内蒙东乌珠穆沁旗的羊,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衡量羊肉好坏有一个窍门,观察装肉的盘子在肉化了之后有没有血水,入锅后起不起沫子。铜锅,清汤,火红的热炭和灼起的那一片雾气,涮肉的序幕就拉开了。就着沸腾的水面涮入几片羊肉,眼见着变了色,马上捞出,不蘸任何调料直接放入口中细嚼慢品,羊肉的细腻香嫩,在口中慢慢延展,甚是妙哉。</p> <p class="ql-block">  聊火锅,不能不提我老家山西的火锅。山西火锅平日在家里是较少吃的,一般逢年过节才会整上一锅。山西火锅用的是明晃晃的大铜锅,而且提前要把所有食材全部码放到锅里,再炖煮。火锅洗刷干净,开始一层层往锅里摆放食材。最底层是白菜,次之是豆腐、丸子、豆泡、黄花、木耳等,最上面一层是切好片的烧肉,满满铺一层,挡住了下面所有的食材。何谓烧肉,选带皮的五花肉,切成巴掌大小,肉块焯水,简单佐料,炖至8成熟,将老抽、蜂蜜混合调浆,均匀的抹在肉块的各个切面,至油锅里炸透,放凉即成。食材一般围绕火锅中间的柱子摆成抹坡状,超出锅子边缘不少,摆好后的火锅很有一种仪式感。向锅里浇入提前炖好的高汤,高汤要恰到好处,过多易溢,过少则不容易煮透食物。膛内放入木炭,这样一锅“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就完成了,那曾是我小时候最垂涎的食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火锅食材丰富,荤素可涮。每每涮锅,看着火锅周围摆满的各色吃食,那肥瘦相间的牛羊肉,那扑的平展的毛肚,那条条伫立在冰碗里洗刷干净的耗儿鱼,那血旺、豆皮,那黄喉、土豆片,那藕片、白菜……,瞬间食欲大增。有豪放的,端起肉片盘子往锅上一举,一推,瞬间,一盘子红白相间的肉已埋没在那翻滚的汤里,不出十秒,相继浮出汤面,引得大家食指大动,紧盯肉片,看准、举筷、捞起。</p> <p class="ql-block">  吃火锅四五人最为适宜,既能宽松点菜,又能从容交心。围炉而坐,各自想吃什么,都可慢悠悠地涮,笃悠悠地煮,一顿饭吃得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吃到美好处,大家或开怀大笑,或击节而歌,或冒出几句打油诗,无附庸古之文人风雅之嫌,却有今之性情中人之快。还有什么食物,比起火锅更让人觉得放松、慵懒和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  最喜冬天吃火锅,室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与一众好友,就着铜炉的氤氲,涮着火锅,喝着小酒,最惬意不过了。如果再点缀点儿鹅毛大雪,那就更衬着火锅带来的舒适淡定和温暖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