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福王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 明代石狮位于老城区青年宫文化广场南侧。2008年6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这对原为明代福王府门前的汉白玉石狮,一雄,一雌,由蹲坐狮和基座两部分组成。两只石狮嘴巴微张,昂首挺胸,各长1.03米,宽0.8米,高2.12米。雄狮右前脚,踩踏绣球;雌狮左前脚,抚耍狮仔。基座离地高约0.9米,上层四周阳雕莲花托瓣,下层四周阳雕二狮戏球,凹部雕有花卉。(还有一尊2005年出土的原福王府外宫正门前的汉白玉彩绘石狮,现存于洛阳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说起石狮子,我们先简单讲讲明代时期的洛阳,当时最大的两个“官儿”,一个是伊王,一个是福王。</p> <p class="ql-block">石狮(东)</p> <p class="ql-block">石狮(西)</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明朝,洛阳已从中京城变成了河南府。为巩固对中原一带的统治,先后有伊王朱彝、福王朱常洵从藩洛阳城,时间长达25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伊王朱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五个儿子。他4岁时,受封为伊厉王,20岁就藩王位于洛阳。《明史•伊厉王传》记载:“王好武,不乐居宫中,时时挟弹露剑,驰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击之。”讲明伊王朱彝是个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后来传了五代七王,史书说其几代子孙多是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的土皇帝。</p><p class="ql-block"> 伊王府是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始营造的,位置在今老城区老集一带。据说伊王府内亭榭楼阁,十分豪华,系金代以来洛阳城最为壮观的建筑。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世宗颁旨,废伊王第五代朱典模为庶人。后来因福王就藩洛阳,将伊王一族赶到了永宁城(今洛阳洛宁县),王府被拆,几无遗迹。</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洛阳城迎来了福王朱常洵。当地百姓可没有享受到其封号中的那个“福”字,又进入苦难深重的黑暗时期。</p> <p class="ql-block">基座</p> <p class="ql-block">青年宫</p> <p class="ql-block">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均第三个儿子。他15岁被封为福王时,就花费三十万银两举办了婚礼,并“营洛阳邸至三十八万,”开始为朱常洵营建王府。</p><p class="ql-block"> 福王府十倍于常制,前前后后修建了13年。清代《河南府志》记载,福王府其占地甚广,依明皇宫规制而建,辟建内、外宫,其中外宫建有四个大门。内宫仪门外,两尊汉白玉石狮雄踞两旁,内宫建筑雕梁画栋,奢华无比,可与皇宫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朱常询28岁时,才将全家搬到洛阳。福王居洛三十多年间,“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垄断市场,牟取暴利。“日闭阁饮醇酒,所好唯妇女倡乐。”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弄得洛阳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农民军攻陷洛阳后,抓住了朱常洵,连同他远在永宁城的亲戚伊王后人,一起被杀。</p><p class="ql-block"> 农民军的一把大火,将福王府烧的只剩下了内宫。1940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日寇飞机炸毁了</span>福王府内宫,只有原仪门外那两尊伤痕累累的石狮子,孤零零地守在旧址。可叹福王府,繁华似梦,石头已冷。</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编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觉 浅</p><p class="ql-block"> 2021.2.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