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琼窗梦回

<p class="ql-block">  今年又是个特殊的年,为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只好蜗居在儿子雅居乐22楼的家。爬上高高的楼顶,眺望着远方的家乡,一幕幕往事浮想联翩。竟然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过年许多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村里有一句俗话: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插田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就是把育好的秧苗插到水田里。每年春天,农人们忙呀、忙呀,犁田、翻地,一块块农田,被整得整整齐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等插完了田,心上压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这才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吃饭,穿衣全靠插秧,收获饱满的谷子,储满粮仓。</p> <p class="ql-block">孩子盼过年,过年了,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新衣服穿;大人喝着满满(就是爸)自酿自熬的纯米酒。小孩喝的是娘娘(就是妈)亲酿的糯米甜酒;还有平时难得吃的鸡、鸭,鱼、肉,还有全村人最喜欢的打糍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年啦过年啦 小狗小猫穿新衣</p><p class="ql-block"> 打糍粑熬酒酒 屙s屙尿冒得空</p><p class="ql-block"> 贴对联放鞭炮 热热闹闹过新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儿时所唱的儿歌,那个时候于“年”的盼望很多很多,所以过年成了我们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事,也是我们翘首以待的心愿。也许,我们儿时好多回忆,已变得渐渐模糊,但那些关于过年的记忆碎片都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过年,累年。大人们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到过年了,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如孩子们的新衣服,婆婆、公公的新棉鞋,熬米酒,打糖果。那个年代,钱是一分、一毛地攒着,那像现在“挥金如土。”愁坏的是爸妈,乐坏了小屁孩。</p> <p class="ql-block">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所以于我才觉得那么珍贵,每一个关于儿时过年的符号,都能一一牵动着我的心,在过年的背后,爹娘的辛酸苦辣,年幼的我们又有知多少?一想起来就会像屏幕上的电影,一幕幕,一行行;像钱塘江涨潮般涌呀涌,涌呀涌;不断地涌现在眼前………</p> <h3>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不管自己敢不敢放炮响,不管家里有不有多余的钱,早早吵着爹娘买点鞭炮给自己,那怕是一个单响都好。自己平时拣了点知了壳,剥点山皮叶,卖到药店,攒了几毛钱,一同凑了去买炮响。看着那绚丽的礼花,听到那清脆的声音,别提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喜悦!</h3> <p class="ql-block">总还记得,那种单个的小炮响,在镇上,街边的一角。总有一个卖鞭炮的小摊子。我们村离镇近,吃一碗饭的功夫就到了镇上。镇上大年三十,合作社商店早就关门了,只有街边这个边炮摊子,还会摆到中午一点才收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窝蜂地涌上去,还能讨价还价,这个说,“恭喜老板发大财,”接着那个便说,“老板能不能便宜点,你会天天都发财的。”老板觉得我们孩子们嘴甜,心里满心欢喜,加之我们一下子十几个小孩人多,数量可观,自然就便宜了一点点,捡了点小便宜,甭提心里喜滋滋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钱用米得掐着指头去算的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调皮胆大的孩子,凑凑身上的钱,不吃不喝用来买鞭炮专卖单响的,买完鞭炮,专往认为哪些好玩的地方跑,跑到山里插在牛粪上放一炮,插在石缝里放一炮、插在蚂蚁窝上放一炮,炸的蚁窝横飞五散,大家高兴极了,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女孩子胆子小,跟在屁股后面看,一样觉得趣味无穷。玩得连中饭忘记了吃,一路鞭炮,一路欢笑,直到现在,还能在梦中听到那伴随着爆竹声声炸响中,而传遍山谷,振荡山谷留下回音的咯咯笑声………</p> <h3>过年穿新衣是我国人民的古老习俗。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宋朝这个朝代很有意思,是市民之风非常繁盛,每到新年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到处逛。</h3><h3><br></h3><h3>而我们那个年代,平时是没有新衣服穿的,所以过年穿新衣服是最开心的事,小伙伴们互相炫耀,小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记得有一年满满,亲手给我做了一套兰花布罩衫,那是做被子剩下的零头布。</h3><h3><br></h3><h3>我们家有一只很大的铁锅,用来煮猪食。每年要过年了,娘娘,买来黑染料和蓝染料。看着娘娘把水烧开了,放进染料,放一些食盐,再把白粗布丢进去,用一根木棒,搅呀搅,一搅半个小时后,冷却、再拿去井里漂洗干净。染黑色和蓝色方法是一样的。</h3><h3><br></h3><h3>哥哥,姐姐,弟弟统一穿上了蓝衣服,黑色裤子。满满既会裁剪又会缝制,那时没有缝衣机,纯手工,一针一线把我们全家大小的衣服,鞋子,白天要干田里活,晚上在煤油灯下,一夜,一夜地熬,在过年前必须全部赶出来。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满满的鼻子把煤油灯的烟雾全吸进去了,哼出的鼻涕竞成了黑色,眼腈也变成了大熊猫。娘娘,常年四季病怏怏的只能搭把手,打下手,做一些轻巧零碎的活。</h3><h3><br></h3><h3>满满很奇葩,男人能干的事,他会干,女人的针线女红,他照样会干,而且超过了村里的所有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我那件兰花布罩衫,爸爸特地缝制了两只小口袋,我在发小们面前到处炫耀,高兴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那一套衣服一直保留在我的箱底许多年,长大后才知那满是满满的味道;渗透了满满的辛酸苦辣的味道,只要一想起,我的泪就会像竹筒倒豆子;再怎么忍,就是忍不住……</h3> <p class="ql-block">好喜欢别人羡慕的眼光,穿着新衣服,格外小心翼翼地生怕弄脏一点点,也会惦记着算好时间,在开学第一天能穿上洗干净的新衣服,与同学们臭美一番。新衣服,满满总是会做大一号,今年穿了,明年还能穿。</p> <p class="ql-block">喝完腊八粥,便是年。春节越来越近了,我们湖南人,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会一一打糍粑。热乎乎的,新出炉的糍粑更是难忘的美味。也是游子在外除夕夜馨梦里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挨着满满,大哥佝偻着腰,费力的捣啊,捶啊,揉啊,但是他们总是乐呵呵的。有时几家合在一起打糍粑,咚,咚咚,咚下去,再费尽全力地拉上来,一下下,一下下那费力的响声,大人,小孩嘻嘻哈哈,热闹非凡,这些糍粑记录了他们的欢乐,吃进嘴里,甜甜糯糯印在了心坎里。</p> <p class="ql-block">其实打糍粑费力又麻烦,第一,泡糯米,浸泡二十四小时,其间淘米换水,要换好几次,米白了,打出的糍粑才雪白。第二,用木制的饭甑大火蒸熟。第三,倒入石臼打至烂,其实,第三道工序才是最难的一种,打过糍粑的都会知道,糯米饭越打越稠糯,最后粘在木锤上,拉也拉不动了,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虽是冬天却满头满身都是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力气小点的,根本打不动了,只有那些大力士,也在最后用尽洪荒之力,才圆满的完工,然后经过那些妇女们的巧手捏出一个个糍粑,为了喜庆点,在糍粑的中间点一点品红。现在有机械打了,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但机械打的拉不出那种带香味的长丝,永远比不了手工的那种美味。</p> <p class="ql-block">过年了,一家人围着炭盆取暖,最喜欢把糍粑放在炭盆上烤着吃,把糍粑放在炭盆边慢慢地翻慢慢地烤,当糍粑快熟时冲出一个“大奶子”来,外面已烤得焦黄黄的,互相抢着吃,脆脆的、香香的,一家人那种喜乐的气氛是无法言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糍粑的吃法,有很多种:有的用油煎着吃,这种格外香。也有的煮了吃,把水烧开,把糍粑切成几小块,丢进开水里,刚要熟时倒进甜酒糟,再把打碎的鸡蛋调匀冲进糍粑、甜酒糟里,一股浓浓的酒香味扑鼻而来,营养丰富,回味无穷,也成了我多年以来的浓浓乡愁!</p> <p class="ql-block">除夕,俗称“年三十儿”。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守岁、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除夕年俗一个都不能少。更重要一条要祭拜祖先。这些风俗习惯,由于常年在外几乎差点忘了,我认为中国的除夕年俗,加之本地的风俗习惯应该发扬继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准备妥当,还要大扫除,搞卫生,家家户户,从楼顶,到床、柜子,桌椅板櫈,门、窗,洗洗刷刷,里里外外,一尘不染。在旧历二十八,这天贴“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联,”又叫“春联,”“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势。是华人过春节的特有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囗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巳正式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历二十八日,小时候,满娘贴春联时,我们成了小帮手。在傍边大声,嚷嚷闹闹,“再往上,高一点,再高一点点,歪了,歪了,应靠左一点点,靠左,这样才齐了。”满娘的每一个动作,我们每说的一句话,都充满了喜悦,充满了甜情蜜意,一家子像掉进了蜜罐里。</p> <p class="ql-block">贴过春联,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大菜,在我们老家,鱼是万万不可缺的,鱼的寓意连年有余。希望未来的日子越过越美好,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满(就是爸)和大哥把八仙桌抬在门口,娘娘(就是妈)姐姐拿来祭祀供果,礼品,点然香,一家人毕恭毕敬,排列整齐,一拜天神,“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二拜土地爷,“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三拜祖先,“保佑家门添丁加福。”心愿总是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过年夜饭,发压岁钱了,满娘用红纸封好了许多个红包,里面装有二毛钱的红包,从小到大一一发给我们五兄妹。其余剩下的,等亲戚朋友来拜年,发给他们的小孩。发财了,发财了!我们几兄妹高兴地跳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我们在学校有零用钱了,要知道:那时小朋友最爱吃的纸包糖、一分钱一粒。馒头、三分钱一个。炒葵花籽、五分钱一两。这些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我们掐着指头,精打细算,在学校可用得一阵子了,在平时没有特殊情况下,满娘不会乱给零用钱的。</p> <p class="ql-block">  除夕守岁,也是这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一家老小熬年守岁,共亨天伦之乐。满满挑选了,最好、无烟、最经久耐烧的木炭,把火盆的火烧的红旺旺的。每间屋子都亮起了灯,这一夜点的是,昼夜长明照岁灯。娘娘到里屋摆果盘,一盘花生、一盘金桔、一盘瓜子,一盘糖果。四季发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嗑着瓜子,吃着花生,听着满娘讲着从古至今的故事,听着,听着,倒在满娘的身上睡熟了,做着一个好美好美的梦啊……</p> <p class="ql-block">轰隆轰隆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美梦——金牛来了!2021牛气冲天,金牛贺岁牛转乾坤!</p> <p class="ql-block">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p><p class="ql-block">轰隆隆的鞭炮声 </p><p class="ql-block"> 响彻我家门</p><p class="ql-block">同事朋友齐欢聚</p><p class="ql-block">乡音问好</p><p class="ql-block">给家拜家</p><p class="ql-block">给远方的家乡父老乡亲拜早年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金桔菊花图本人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其余是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