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碗少看脸

岩云

<p class="ql-block">临年腊月一天天逼近春节,我一次又一次的催着母亲过我家里,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借故搪塞,先是各种理由月尽也不过去,后是一再一再的再过两天,这样的拉锯战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八,原因是别人见她会烦,其实是自己烦自己。</p><p class="ql-block">初三,母亲便催我送她回到自己的住处,因为她觉得呆在我家不舒服,不想别人锅碗瓢盆的伺候她,不断的重复“我想我就不用人伺候”。</p><p class="ql-block">初四,母亲老话重提,我说我有事要出去,母亲沉默不语。让她没想到的是我中午离家晚上才回。老婆几次催叫“妈等不上你回来,生气了”,说母亲不断的牢骚“吃一顿饭能用一天?”,“让他把我送回去,自己想干嘛干嘛去”。</p><p class="ql-block">我进门的时候,母亲已进到她的卧室,我进去说“我回来了”,母亲不想理我,极不情愿的“嗯”了一声便睡去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正月初五,母亲当然又老话再提,我反复告道“过完小年再走”,母亲坚决要“回去一个人呆着清净”。不得已,只好和她商量“走亲戚”,勉强答应。</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快来到了她娘家侄儿家,也是我老婆的姑姑家。</p><p class="ql-block">踏进门,看得出,我的舅哥和老婆的姑姑都很激动,三个人的眼眶都噙着泪水。</p><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的侄儿、侄儿媳妇同年生,同时跨入八十一岁。母亲八月、侄儿十一月,侄儿媳妇正月,你说能不激动吗!</p><p class="ql-block">对了,还没告诉你,我那原本的姑舅嫂子是我老婆的亲大姑,他们夫妻二人是我们夫妻二人的红娘,可谓亲上加亲吧。宜川人对于这样的亲戚关系一般“先叫后不改”,可我的嫂她的姑和她的儿女总是不依不饶的争了几十年的辈分,姑且此一时彼一时吧。</p><p class="ql-block">三个“老人”到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提不完的“旧”,七姑八姨挨着盘点一遍,你存他亡细数评论一番,随后便轮到了对于老来难的诠释。</p><p class="ql-block">三个人六只耳朵多半听力失聪,其余的听力微弱,虽然你东她西可一点不影响讨论质量,最最一致的共识就是老了难活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p><p class="ql-block">于是,我的姑舅哥对母亲说:“我特爷(大爷爷)那时对我说‘人老了要装鳖,进门多看碗少看脸’”,他的特爷就是我的外爷母亲的父亲。</p><p class="ql-block">姑舅表哥接着说“我特爷说:多看碗就是吃饭要小心别撒了,会惹儿女不高兴;少看脸,就是不要管儿女的脸色,先把自己吃饱,人家给多少难堪都要忍着受着。因为自己老了不行了,离了儿女不行”,想想在那样艰难苦涩的岁月里外爷也能时不时“吃香的喝辣的”,可到了老年也还是主动放弃了,看来不是儿女“脸难看”而是自己不想看吧。</p><p class="ql-block">细细品位,旧时的老人除了有老来难的歌其实还有很多精辟的关于老来难、关于看儿女脸色、关于在儿女面前“顺从”尽量不掉链子的经验之谈。</p><p class="ql-block">再想想,我的外爷有“进门多看碗少看脸”这么好的防老秘笈,为啥就没传授给她的女儿我的母亲呢?害的我的母亲就知道为儿女“分忧”给自己省事:“我还不知要活到啥时候,我还能走,我还能自己做饭”等等云云,害的我的母亲不知道看碗就知道“看脸”,始终不会我行我素就会顾忌他人“感受”,也害的我们常常在母亲面前“低声下气”仍无法说服母亲“听我们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外爷善于“草法”,就是会用法术击退长虫,疗治蛇伤。在过去那么艰难的岁月里总是会被村里村外的人逢年过节请吃请喝,可见功夫了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得知外爷有此法术曾经央求教我传我,可他坚决不教不传“你们已成公家人不能学这些”,其实他连自己的儿孙都没教,听说曾有村里的年轻人想学外爷也坚决不教,人家回应“别把它(法术)带进土里(坟墓)啊”,也许是进入新社会,也许是社会普遍认知“施法术对后人不好”,外爷还是把它带进了土里。</p><p class="ql-block">本来打算去坐坐啦啦话就返回,可他们总有啦不完的话,看得出母亲紧绷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她的侄儿我的舅哥拖着瘦弱乏力的躯体翻东找西,端这递那,直累到做到小推车上还不停止“折腾”。姑舅哥两口坚决要留吃饭,所以我们一直磨到天黑饭饱才告别离开。</p><p class="ql-block">临出门,姑舅哥拉着他姑姑我母亲的手反复叮咛“人老了,不能一个人单独生活了,一定要听儿女的,和他们住在一起,这样好照应”,“不高兴了或者他们做的不好了就日噘(批评)一顿,千万不要让自己受委屈”,我的姑舅哥是忘了“多看碗少看脸”,还是有意鼓动他的姑姑我的妈“跳火坑”?</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我们熬过了母亲时刻愁眉不展的一天,让她思想上暂时稍稍有所放松,不知今后的岁月如何才能熬出母亲的想开看开和笑颜。</p><p class="ql-block">愿普天下的老人“多看碗少看脸”开心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