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过赶年

谭戈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span></p> <p class="ql-block">  湘西一带土家族过年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即是年。杀了年猪、宰了鸡和鸭、灌了香肠、熏了腊肉、磨了豆腐、打了粑粑,湘西人就开始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湘西人过年,是赶年,你从没见过,也很少听说的。湘西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按姓氏过。彭姓过腊月二十四,田姓过腊月二十五,向姓过腊月二十六,覃姓过腊月二十七,李姓过腊月二十八,王姓过腊月二十九,其他姓都过大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湘西土司王朝,都是家族和宗族制。土司王是彭姓人,率先出兵,出兵时正好是腊月二十四。所以彭姓人家就腊月二十四提前过年,过完年就出发。田姓人家是腊月二十五出兵,所以田家人是腊月二十五过年。依次类推,每个姓过年的日子都不一样。因为天一亮就要出发,所以都是晚上过。赶年的习俗就这样留了下来。所以,进入腊月时,你只要听见哪家在放鞭炮,你就可以知道这家人姓什么。所以,在湘西过赶年时,你就知道湘西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怎样的一种义无反顾?怎样的一种铁血丹心?丰丰盛盛的一桌年饭,热气腾腾的一桌子美味,都是生活的香味、劳动的香味,是对先祖年复一年的敬意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湘西土家族过赶年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在明朝时候,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屡剿不绝。湘西人急国家之所急,痛国家之所痛,在土司首领彭荩臣、彭翼南带领下,3万余各湘西男儿先后5次出兵远征。湘西人会打仗,敢打仗,不怕死,很快就赶走了倭寇,保住了国土。明皇帝下旨颁昭,御赐皇匾,授予湘西官兵“东南战功第一”的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湘西人过年,是要煮够三天年夜饭的。就是说,过年时,要煮出三天的年夜饭,表示丰衣足食,吃得有余有剩。过年时,小孩不准吃鸡爪子,吃了就成绩不好,写不好字,写的字像鸡爪子抓的。更不准吃猪尾巴和猪脚叉子(猪蹄),吃猪尾巴,会事事落后;吃猪脚叉子,长大问亲(找对象)时,人家肯打叉子,对象会被叉掉。大人小孩都不准泡汤吃,泡汤就会来年发大水,垮田坎,年成不好。</p> <p class="ql-block">  现在湘西人过年大多改为大年三十白天过了。一部分人依然腊月二十九晚上半夜后开始过年,一边看电视、打麻将,一边办年夜饭,办好后,边吃边天亮了,预示来年的日子会越来越亮,愈来愈好!吃完年饭时碗里剩点鱼肉之类的,预示年年有余(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