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大觉寺明末清初“冢寺瓜会”的《驴子戏》,被评为长清区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2月16日,在长清摄影家协会曹主席的组织下,归德街道大觉寺民间艺术团演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驴子戏》,</span>那诙谐、滑稽、幽默的表演,赢得观众一阵阵喝彩,传统文化又绽放出异彩。</p> <p class="ql-block"> 据传,村西有一古冢,唐武德年间古冢上建了一座寺院,古人以寺院“三教堂”供奉的始祖是“唤人觉醒”的圣人,故名大觉寺。唐天祐年间建村时,村人以古冢和寺命名为冢寺庄。清朝嘉庆年间,又以寺更名“大觉寺”至今。</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觉寺香瓜会在附近远近闻名,各种民间戏剧曲艺百花争艳,互相交织,附近老百姓牵着牛驴骡马,前来赶会进行交易,一路上说笑风情,慢慢形成的一种表演方式,就孕育出这土生土长的《驴子戏》。民间艺人以老夫妻赶会为原型将骑驴赶会的过程创作出《驴子戏》,这民间艺术奇葩据近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驴子戏》以说,唱,滑稽,搞笑,为特色。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花样多,笑料多,喜闻乐见,边走边唱,经典动作,拽尾蹦天,驴撂脚子,驴上坡,夫妻同驴,驴打转,驴撒欢,等生动形象的刻画,再加唱词灵活多变。伴随着表演,鼓,锣,小镲,唢呐,笙,自成一派的“冢寺看家鼓”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花点变化多端,作为伴奏,节奏分明,喜庆幽默,一招一式,一句一言,锣鼓声声,唢呐彻天。充分体现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反应生活中趣事。《驴子戏》一直作为台上小戏,扮玩小曲目来传承表演。</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大觉寺《驴子戏》又得以传承,村里爱好文化艺术的刘庆章、张九凤等人,又重新进行了排练,并且参加了长清县春节民间艺术汇演,并且被确定为区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又重新进行排练演出,《驴子戏》这幽默风趣,演,唱,扭,并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大觉寺特色民间艺术曲目将永远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一边是黄河水,母亲河,一边是龙腾虎跃,黄河文化在这里展现。</p> <p class="ql-block"> 非遗传承人合影。这是文化的根和血脉,有这些热心文化传承的人,我们的文化才源远流长,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本视频由曹建民主席制作</p> <p class="ql-block">作者:山高人为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