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理想小学:美育结硕果,手绘“话”年俗

坊子区理想小学 魏倩倩

<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吗?小年代表年节准备正式开始,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采买年货、打扫房屋全都提上日程。小年到正月十五的年俗,你知道多少?下面通过坊子区理想小学小画家们笔下的春节年俗画,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的年味吧!</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三年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赵梓辛</p>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四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一班 曹亿果</p>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五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一班 万奥雪</p>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明年会有好事情降临的。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六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石君悦</p> 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始。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七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杨馨然</p> 宰年鸡、赶大集。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还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八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二班 赵梓硕</p> “腊月二十八有发面、做馍、贴花花等习俗。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到了腊月二十八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于是各家各户就在二十八这天发面做馍,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二十九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石君悦</p>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 上坟请祖上大供、贴春联。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二十九,春联贴来、桌上酒,辞旧转新庆团圆,全家多福又多寿。是一个多福多禄多寿的好日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月三十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赵梓辛</p> 守岁、吃年夜饭。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一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杨璟涵</p> <p class="ql-block">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二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赵烽婕</p>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四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赵梓辛</p>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五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吕宜臻</p>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六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杨璟涵</p>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七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二班 晁恩语</p>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初八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一班 范新瑜</p>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十四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一班 温佳颖</p> 正月十四,试花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为了元宵节,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月十五年俗</b></h3>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班 吕宜臻</p>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br><br><br>

腊月

一班

六年级

年俗

除夕

各家各户

一天

二十八

灶王爷

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