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有幸参加了由兴安盟委组织部举办的《兴安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级研修班》,班上既有理论解读,又有实地现场教学,收获很大。自己利用春节长假进行了回顾与整理,现就把浙江省的做法和经验重点向大家介绍:</p><p class="ql-block"> 2003年以来,浙江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使浙江10万多平方公里大地上的28000个村庄逐步展现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p><p class="ql-block">一、着浓生态底色</p><p class="ql-block"> 始终坚持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新发展必须要有全新的发展理念。全省上下自觉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生态经济的理念、绿色发展的理念、美丽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始终坚持以重大战略为引领。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先成长先烦恼”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浙江省委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尤其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p><p class="ql-block"> 始终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针对乡村不同的生态肌理和人文禀赋,形成了按照不同类型村的建设指标体系,使美丽乡村建设在井然有序的规划中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二、做实发展底子</p><p class="ql-block"> “美丽经济”美在绿色致富。各地乡村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以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大发展推进绿色崛起,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 “美丽经济”美在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乡村康庄工程”“百亿帮扶致富”等十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美丽经济”美在可持续性。浙江把推进生态保护、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全省形成了保护青山绿水的一张“生态安全网”,给绿水青山留下了帽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三、坚守环境底线</p><p class="ql-block"> 从抓专项整治到形成合围之势。2004年以来,浙江连续实施了4轮“811”生态环保专项行动,生态环境污染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p><p class="ql-block"> 从抓关键小事到触及民生大事。把农民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抓好垃圾分类。</p><p class="ql-block"> 从抓机制创新到解决长远根本。一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另一方面,对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和最严厉执法,形成了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四、丰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弘扬红色文化。浙江是党的诞生地,红船精神彪炳史册、永放光芒。红色旅游在浙江方兴未艾,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日益显现,成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厚植基层文化。浙江以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自2013年启动以来,以每年规划新增1000个的速度推进,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p><p class="ql-block"> 构建新型文化。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浙江越来越意识到:乡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作用,鼓励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基层规范。</p><p class="ql-block">五、增强振兴底气</p><p class="ql-block"> 注重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结合。这些年浙江坚持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大力实施农村“头雁工程”,实现了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p><p class="ql-block"> 注重社会精准帮扶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相结合。浙江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精准扶贫,既着力发挥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的能动性,主动为脱贫攻坚贡献智慧。</p><p class="ql-block"> 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与激发农民自身力量相结合。在浙江,企业家、成功人士等社会精英普遍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和乡土意识。积极推动浙商回归,大力搭建乡贤与乡村有机融合的平台,借势借力,招资引才,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 <b>实地教学去了七个村,重点介绍三个村:</b></p><p class="ql-block">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p><p class="ql-block"> 余村村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农户280户,人口1050人,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面积0.55亩。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视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年来,余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21万元。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余村村党支部原书记鲍新民入选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和“最美奋斗者”,现任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花车巡游。余村的民主法治建设一直走在省市前列,探索形成的以“三治”融合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p> <p class="ql-block">二、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深澳村。</p><p class="ql-block"> 江南古村落是以深澳连片整治为起始点,经历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从创业到壮大到有一定的成效到目前转型到美丽经济四大阶段;从最初的市级美丽乡村的典型到省级的样板再到全国的示范。2011年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2013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杭州)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三大现场会的视察点;2015年全国基层党建现场会;2016年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示范点现场会。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尤其是历任主要领导的一线指导下,深澳连片整治项目多、任务重,涉及到道路建设、古建筑修缮、“三线入地”、立面改造、景观绿化、环境整治及重要节点建设七大类工作。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收到了省级现场会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三、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芦茨村。</p><p class="ql-block"> 芦茨村村域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1275人。具有优美的人文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农家乐经济产业,是晚唐诗人方干的故里。拥有绿芦驿、天然浴场、大众民宿、芦茨老街、文化礼堂、马岭古道、富春江休闲绿道等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