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江南园林,不输苏扬,例如瞻园、愚园、芥子园、甘熙小园等等,本来南京应该还有更多的园林,因战火频乃,能够留到今天的不多了。特别是那些皇家园林、王府园林等,几乎都被破坏殆尽。<div> 今天要介绍的瞻园和白鹭洲公园都和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有关。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手下第一功臣,曾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灭元朝,战功赫赫,封中山王。</div><div> 瞻园是徐达府邸的一部分,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清朝时是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div><div> 白鹭洲公园曾是徐达家族的别墅,是徐达的大女儿仁孝皇后赐予的,仁孝皇后嫁给朱棣,死后葬长陵。她赐予的这片园子被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明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div> <div><b>白鹭洲公园</b></div> 白鹭洲公园离我住宿的酒店不远,前一天傍晚路过时,门卫大爷告诉我:明天早上八点以前来不收票,八点以前?没问题,我六点半就吃完早饭进公园了。公园有好几个大门,我是从西门进公园的。<div> 公园里已经很热闹了,到处是老人在晨练,看来公园八点前不收票是为了照顾老年人的。</div><div> 昨晚穿梭在秦淮河的画舫此刻正静静地泊在湖边,白鹭湖是最合适的泊船处。</div> 徐氏家族原来在南京的家产有十几处,明末徐氏家族开始颓败,子孙或拆售别业花石,或将园林全部出售。到清朝后所属园林绝大多数都已圮废或易主。东园也不例外,道光三年(1823年)的特大洪涝,使得园内“屋宇倾颓,花木凋谢,当年风景,消歇无存”。1924年有人在东园故址设立义兴善堂,当地士绅又集资开设了一个茶社。在修葺东园故址内的鹫峰寺时,发现墙内有块镌有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的石刻:“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于是将茶社称为白鹭洲茶社。虽然李白的诗句中所指的白鹭洲是南京江东门外长江边的白鹭洲,但此时东园故址湖中有洲,洲边也多植芦苇,秋日时白鹭翔集,景观与长江边的白鹭洲差不多,因此公园被称为“白鹭洲”。1928年10月,南京特别市市长令工务局筹建白鹭洲公园,1929年公园建成。<div> 现在除了上年纪的人,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南京曾经有过一条“城轨”——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其起讫点从下关向南,经金川门、雨花门与江南铁路接轨。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去南京总统府就职“临时大总统”时,就是从下关铁路站换乘宁省铁路到总统府的。这条铁路从白鹭洲公园通过,1958年才被拆除。</div><div> 日寇侵占南京后,公园遭到很大的破坏,至解放前夕已是一片废墟。解放后陆续建成以江南山水园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1972年公园闭门整修,1976年5月1日重新开放。完成露天舞台、花圃、东城游览、白鹭岛、东园故址等景区及路、桥,公园面积与今等大。1993年修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鹫峰寺。</div> 又见到浣花桥了,昨晚游船经过时黑古隆冬的,没看清,现在看得清楚了。我是2014年去的南京,那时桥亭还没盖好,只有几根柱子。看网上拍摄于近年的照片,桥亭上已经装上了重檐顶盖,很漂亮。 浣花桥北面两条河道汇合成“Y”形流经桥下,这是其中一条,河上有栈桥。从地图上看这段河道是断头河道。 另一段河道通向秦淮河,叫金陵闸支流。貌似昨晚游船就是从这条河道进入白鹭湖的。 很远处就可以见到这座白鹭塔,这儿看更近了。<div> 白鹭塔原名“白塔”,明宣德六年,工部用建大报恩寺相同的材料,在旧院与东园之间建回光寺,并建了这座宝塔,名“白塔”。万历年间,因拓建官街将回光寺与白塔移至东园,至清晚期废毁。2006年重建七层白塔,因白鹭洲公园而称“白鹭塔”</div> 到得塔前,塔门紧闭。本来还想上塔“高瞻远瞩”呢,只得作罢。 鹫峰寺离白鹭塔不远。常说“有塔就有寺”,但看起来白鹭塔和鹫峰寺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塔和寺是分别建的。塔本来是配套回光寺的,但白塔和回光寺都被毁了。建鹫峰寺时并没建塔,现在的塔建于2006年,名字不叫鹫峰塔而叫白鹭塔,可见塔寺两者并无从属关系。但两者在镜头里同框时相得益彰,为白鹭洲公园平添一景,却也至为难得。<div> 寺庙建在公园里,这在全国也少见。</div> 鹫峰寺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由宦官进保(又名祖定)在此地创建,英宗朱祁镇书赐其额“鹫峰寺”,以纪念唐代名僧鹫峰大师。明礼部尚书邹于曾撰写《鹫峰寺碑记略》。民国时,火灾焚毁殿堂大半,而至上世纪30年代修建市内小火车铁路时,路基从此穿过,寺仅存东侧一小部分。至建国前夕,殿堂只剩破屋数椽。1993年,公园管理处按文物建筑“保持现状,整修如新,局部复原”之原则,重修了鹫峰寺,当年年底竣工。 七层香炉,少见。大雄宝殿三层楼高,也少见。 观音殿,里面供奉着200多座观音,可以说是南京收藏最多观音像的观音殿。 地藏殿。 看过寺和塔,返回浣花桥之西。 湖西的玩月桥,昨晚也经过。玩月桥据说是赏月的好地方,但它更令人产生兴趣的是,它和“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有关。马湘兰故居就在玩月桥旁,每当中秋之夜名士文人纷至沓来,一睹佳人二赏月。 湘兰苑就是在马湘兰故居遗址修建的纪念馆。<div>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个个才貌双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她们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其中令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桃花扇》主角李香君、嫁给明末才子冒辟疆的董小宛在民间名气较大,留下很多传说。</div><div> 马湘兰(1548—1604)是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南京人,女诗人、女画家。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她的画作“墨兰图”。</div> 湖中彩灯,晚上更好看。 南面的二水桥,两边都有引桥。 状元桥,一座很小的桥。 “一鉴堂”,是明代东园的主体建筑,是东园主人接待亲朋好友和举办酒会的地方。原址位于心远堂北面。<div> “一鉴堂”之名来源于朱熹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iv> 南岸边的“览一亭”,还有昨晚见过的灯饰“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对联。 烟波桥。 南岸边看二水桥,后面白鹭岛上的携秀阁。 1971年建的二水桥,为单孔,共有22级台阶,将湖水东西二分。<div> 透过桥洞,可以望见五孔桥印月桥。</div> 沿湖东白鹭岛北行,扇形的翠微亭。 白鹭舟,一家酒店,大约是经营不善停业了。 这座拱桥是水街上最北一座桥,昨晚游船也曾经过。 上桥看,北面水榭平台就是演出《梁祝》的舞台。 南面,水街边酒家林立,时间还早,不见有人忙碌。<div> 不过昨晚经过时也没见生意红火的样子。</div> 这边这家酒店已经关门歇业,一看店招就是“白鹭舟”。 隔湖望白鹭塔,掩映在绿树后的塔看起来挺美。 鹫峰寺也掩映在绿树后。 东园歌榭,晚上有演出时这里就是水上舞台。 烟雨轩,好像在维修,匾和楹联下联都不在。 印月桥,白天看起来没有晚上灯光映衬时漂亮。 荷花灯,昨晚也见过了。 <div><b>瞻园</b></div> 下面介绍瞻园。瞻园号称“金陵第一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与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共称江南四大名园。<div> 朱元璋称帝后,见徐达“未有宁居”,就要将自己以前住的吴王府(吴王是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封的)送给徐达住,徐达这人足智多谋,虽然功高却知道不能震主,当下表示惶恐不受,朱元璋就在吴王府对面择地另建了徐府。徐达的政治智慧使自己和家人在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变故中生存了下来。</div><div> 经过徐家几代后人的努力,至万历年间府邸已初具规模,但后来又逐渐败落,至明末已经荒废。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该园得到了全面拓展和修缮。乾隆帝巡视江南时曾驻跸此园,并取欧阳修诗词中的“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御题“瞻园”匾额。</div><div>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后经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div><div>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机构曾设园内。解放后,曾为公安三分局驻地。</div><div> 1958年南京市政府重修瞻园,并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入。此后又多次重修,使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div><div>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和92年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曾在瞻园取景。</div><div><br></div><div> 从东南大门进入瞻园,过仪门首先看见的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国家设立的唯一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div><div>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界争论挺多,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我不是历史学家,没资格评说,我只知道这场运动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div> 从仪门旁小门拐进去,就到了盆景园。 盆景园北面是位于花园中部的一览阁, 一览阁东侧的延辉亭。 延辉亭旁是一个狭长的水池,有长廊坏绕。瞻园的长廊有点像苏州拙政园。 池子对面是西部假山,山上有岁寒亭。亭旁遍植松竹梅“岁寒三友”,亭亦因此得名。 还有扇亭,平面呈扇形,白鹭洲公园的翠微亭估计是仿此亭修建的。<div> 扇亭所处原先是座明代铜亭,天寒可生火取暖,铜传热快,可谓最早的空调设备了,可惜铜亭早已不知所踪。</div> 假山旁突入水中的石矶形成亲水平台,游人可在石矶上观鱼。 南部假山跟扬州个园的夏山可有一比。 静妙堂是分割园子中部和南部的建筑,堂内有几副楹联,最佳数徐达撰,张爱萍将军手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对仗工整,气势恢宏,好联! <br><div> 静妙堂始建于明代,始名“止鉴堂”,是徐达退隐后休闲的地方;清乾隆年间改为“绿野堂”;同治年间重建瞻园后,将其更名为“静妙堂”。</div> 从西假山扇亭处可俯瞰一片庭院,图右为一块太湖石,名“群玉峰”。瞻园中太湖石众多,如“友松”、“倚云”、“长生”、“凌云”、“仙人”、“卷石”等,有兴趣的可以逐一找找。 瞻园池中有鸳鸯,这一家二雌一雄,谁说鸳鸯是“一夫一妻”的? 北行,又见岁寒亭。 北假山比南假山体量更大。 现在是在瞻园西北角的北门内。沿北墙的一排建筑,自西向东分别有移山草堂、逐月楼、抱石轩、稊生亭以及东路建筑群的明志楼、景徐堂等。 移山草堂,门柱对联“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取自苏轼在湖南汨罗屈子祠题联。外面廊柱上文字表明,底层现在是“正草堂”中医药文化馆和国医国药馆。 环碧山房,位于西园西北角,坐西面东,前置平台,形如水榭,为赏月观水的极佳之处。 环碧山房东面平台紧邻碧荷池,池边环绕着逐月楼、亭、台、假山石、垂柳、迎春等花木,池中碧水泛着倒影。 春波亭为一单檐攒尖顶方亭,位于环碧山房之东,逐月楼东南,三面临水,建于池中。 石船舫,三面临水,舫首东侧设平桥如跳板与岸相连。舫首开敞,舱中落地花格窗,造型古朴高雅,装修精致。匾额题“盈盈一水间”。 抱石轩建于假山之上,须从假山石级登临。 抱石轩东面是“稊生亭”,因为此处曾有古树枯而复生而得名。 亭东面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佛掌峰”,又称“如来神掌”。 <div> 瞻园东部是一列南北向排列的厅堂,最南面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室,最北面是明志楼。</div> 明志楼曾为“江宁布政使司署”,现在楼内设江宁布政使衙署史料展,集中展示了瞻园作为布政使衙署200余年间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资料。布政使是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政和人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div> 楼内悬挂“清慎勤”匾额,匾下屏风上刻有康熙皇帝颁布的《圣谕十六条》。</div> 明志楼南是延安殿,曾是祭拜徐达的祠堂,现为“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div> 金色的匾和门前明太祖朱元璋亲撰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表明了对这位开国第一功臣的高度评价。</div><div> 厅内中堂是徐达画像,四壁有八幅大型工笔重彩磨漆壁画,分别为“仗剑从军”、“从取集庆”、“大战鄱阳”、”平定姑苏”、“克复大都”、“决胜漠北”、“威镇渝燕”、“御赐甲第”,概括了徐达的一生功绩。</div><div> 延安殿之南就是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div> 甘棠楼在延安殿东,坐北朝南,原为江宁布政使司署用房,古人常以“甘棠”赞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div><br></div> 甘棠楼南北还有几栋小楼,如景徐堂、素心斋、醉墨山房等,不去看了,去也不开门。甘棠楼北面就是东门,于是出东门结束瞻园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