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曲:《红旗颂》 <p class="ql-block"> 胸 怀 大 格 局</p><p class="ql-block"> ——重温《沁园春•长沙》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 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 此词题为《沁园春•长沙》,系一九二五年晚秋时年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时所作。</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当时的毛泽东先后创办新民学会、文化书社,经历“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成为时代的潮头人,谁主沉浮这声仰天长问,道出了他对工人运动的期许和对中国革命的满腔抱负。在长沙求学工作期间,毛泽东不仅和同学在橘子洲探讨纵论国家大势和各国先进思想,畅游湘江也是他的一大爱好,他曾七次游湘江,求学期间还曾创办了游泳社,推广“野蛮其体魄”的观念。“对他来说,这个地方是他初心开始的一个地方。当时他跟他的同学像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罗学瓒这些人,在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何为好词?</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先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p><p class="ql-block"> 此论实为至理名言。</p><p class="ql-block"> 在农历牛年的今天,重温《沁园春•长沙》,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激荡感怀,深感这首词境界之高、格局之大、气魄之雄伟是旷世未有的。</p> 从词意看,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此句“我”是孤身一人,“独”字有“独钓寒江雪”的意味,心中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寂之感。“立”字表明“我”并未坐在亭子里悠哉游哉,而是站立山间意气风发凝神眺望远方。“寒秋”既表明了长沙已入深秋的时令气候,又深层隐含当时社会背景的寒凉。<div>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后几句是湘江水和江中小岛的远景,高屋建瓴,场景开阔。这里虽有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的衍生发展,但其中的情绪和格调与李煜截然相反,前者是急流勇退,后者是激流勇进。</div><div> 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作者的心气和胸襟格局之高大绝然非同一般。也许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此几句中所含的心忧天下苍民、志在高远的王者领袖之风范已然凸显,预示了主席纵横寰宇、统领江山的前途和未来。</div> 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句,那种横扫一切封建残余、帝王将相、建设一个全新世界的理想信念和砥柱中流奋力前行的姿态,如东方日出,光芒四射、气象万千。<div> 表面词意,似乎是实写在携同学游湘江、论天下的场景,实则是在抒发一代伟人的超越前人、搏击风云、意在未来的广阔胸襟和意念。如果把它理解为仅仅是描写游泳而已,那就不是伟人的诗词了。<br> 此词从审美艺术上看,上阕似无我之境,下阕似有我之景,无我和有我可谓浑然一体。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谓:“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br> 《沁园春•长沙》是谓真正有境界、大格局之大作啊!<br></div>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有网友认为,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沁园春•长沙》传承了这个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尤其是本词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预示有志革命青年终将如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惊涛骇浪中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 是的,历史的潮流,也终将如湘江北去、融入长江,滚滚东流,不可阻挡!</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如今橘子洲头已经成了长沙的著名景点,年吸引五百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接待青少年十万多人次。去年橘子洲景区围绕青年毛泽东雕塑、指点江山石刻等推出了红色旅游,目前已成为党建研学的重要去所。</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学习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重温《沁园春.长沙》,对已进入三十而立的一代九零后青年来说,登高望远,志存远大,必将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青年一代身上实现!</p><p class="ql-block"> 何时重返长沙?再立橘子洲头,远望湘江北去,喜看万山红遍,也许那时,我们会别有一番激动、感怀和遐想吧。</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2月16日农历初五</p><p class="ql-block">(注明:本文音乐引自网易音乐;图片和部分文字引自网络,谨致诚挚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