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年味‖作者:辛红艳

龙江飞雁

<p class="ql-block">我记忆中的年味</p><p class="ql-block">作者 : 辛红艳</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年味是一种期盼,期盼家里焕然一新的样子;盼着年夜饭的一大桌菜;盼着爸爸发崭新的压岁钱;盼着妈妈买的新衣裳;盼着春暖花开穿上轻盈的春装。</p><p class="ql-block"> 想念小时候的年味是从离开农村开始的,最美好的过年回忆应该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后来长大了,对过年的期盼和憧憬就变淡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既然说想念儿时的年味,那是80-90年代过年的事,那就说几件记忆最深的事吧!先说说过年要扫房子糊墙纸贴对联,有时候是白纸,有时候是报纸。爸爸个子高,扫墙灰不用站梯子,一把小木凳子就能把天蓬都扫干净了,妈妈用面粉打浆糊,一打就是一大盆。糊墙这活我们兄妹特别喜欢干,我刷浆糊,妹妹弟弟递纸,哥哥往墙上贴,弟弟干烦了就去找帮手,把村里他的玩伴都能喊来,那场面,男孩女孩都有,呼呼啦啦一屋人,叽叽嚓嚓,说说笑笑,火炕上,里外屋不到半天功夫都糊完了。弟弟好客,会把家里冻豆包分给他的朋友,冻梨冻柿子是要除夕夜晚上才能吃的。这新糊完的墙,不管纸是否对齐,是否板正,很有过年气氛,屋里崭新很多,看着心情很舒畅的。贴年画,年年必须有一张带鱼的画,一个大胖子抱着一条大鱼,那大胖小子笑盈盈的,每年贴这胖小子抱鱼画,我都觉得家里好像又多了一口人一样,每年的年画都是妈妈挑选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九或者年三十才能帖对联,这对联品种很多,猪圈也帖上“肥猪满圈”长条福帖加一张挂钱,鸡架帖“金鸡满架”出屋门高处帖“抬头见喜”大门外贴“出门见喜”仓房帖五谷丰登的对联,进院大门上一般贴四季平安,财源滚滚来的内容对联,进屋和屋里对联也不一样的,都是有大小区别的,屋外对联和挂钱都都比屋里宽长和漂亮。虽然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孩子们也愿意光着小手喜洋洋美滋滋帮着家里贴对联和福字,水缸也帖一张小福字,最喜欢把福字倒着帖,姥姥说那是福到家啦!最有意思的是自行车还贴一张“路路平安”还要把几根大葱用红布条捆绑挂在门槛上,寓意新年郁郁葱葱。小孩子们喜欢看对联和花钱,是因为东北冬天除了白雪,没有什么色彩,看到五颜六色的挂钱满村都被风吹着,气息里有种甜蜜幸福的感觉,大人贴对联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过年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今年和去年好像就隔着一阵雨,一场雪的时间。小时候时间过的就特别漫长呢!小时候期盼年夜饭那是数着日子期盼着,过了小年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不是一个人数,同年龄的伙伴聚在一起玩口袋或者跳皮筋时,就手拉手围一圈喊着还有几天过年的事。心里念叨着想吃的美食,烀肉,炖鲤鱼,小笨鸡炖蘑菇,凉菜,花生米,猪肉酸菜粉条,挂浆土豆,白菜木耳,,好像是这些菜,也有我记不起来的素菜,特别爱吃的就是爸爸做的挂浆土豆,每次都没吃够就被一家人抢光了。盼到年三十了,家里热气腾腾的,厨房的大锅和屋里火炉子上的小锅都烧着火,爸爸在小院里,用斧头劈好一些木块,来给年夜饭加柴火。烀肉的香味很快就飘出来了,那猪肉都是自己家养的,手撕瘦猪肉趁热火吃最香了,沾一口自己家种的笨蒜,那味道从嘴里香到胃里啊!那是一种满足的味道!小笨鸡也是自己家养的,是年三十现抓公鸡现杀,杀完,开水烫鸡毛,鸡肉特别细嫩,特别鸡胸肉白白的。</p><p class="ql-block"> 吃完年夜饭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在天黑之前出去走走,小朋友们互相交换糖吃,有的孩子爱显摆,说她家糖是南方亲戚买回来的,好像是徐福记酥糖类的,因为没吃过,内心总是留着一份憧憬和期盼,如今想想什么糖也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年的新衣服要在吃完年夜饭后才能穿上,哪怕一身线衣线裤都要在除夕夜穿上,洗完脚再穿上红袜子,那时候妈妈给我们发袜子,发衣服,还有新做的棉鞋,想想我们四个孩子,给我们买吃的用的都比别人家要吃苦很多啊!还有我们穿的棉衣棉裤也是妈妈一个人完成的手工活啊!那时爸爸总是提前去银行兑换最新的伍元,贰元,壹元,五角钱,除夕夜时发给我们,爸爸那时候很威武,因为他能经常去县里做小生意,就能换到新钱,这是很多村里孩子羡慕的崭新,嘎嘎有响声的压岁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nbsp;家里鞭炮不能少,从初一放到十五,爸爸特别能买鞭炮和烟花。有一年放烟花,那烟花叫十响一条龙,说响十声就能出现龙样子的烟花形状,爸爸和弟弟一起放,我们都聚精会神站在小院里仰头看烟花,一个响数一下,数到十个响没看到龙形出现,就是普通的花形。妈妈喊“起火啦”花儿落在柴火垛上了,幸好小火,几桶水就浇灭了,爸爸却笑着说火烧旺运,好事,吉利。姥姥还批评爸爸了,说过日子细水长流,年节好过,放那么多烟花爆竹有啥用,听几个响钱就没了,意思意思放点就行,过日子得攒点过河的钱。多年以后回忆姥姥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如果过年不热闹点,怎么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呢!</p> <p class="ql-block">   那些儿童年味的回忆,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快到不惑之年的我,越来越思念小时候在农村的日子。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拮据,家家都条件差不多少,平时的生活吃的简单,都是绿色食品,粗茶淡饭,五谷杂粮,都是自己家地里的粮食,蔬菜,只有年夜饭才能吃上十多道菜,所以过年对那个时代的孩子是一次从胃到外表服装的更新。</p><p class="ql-block"> 如今山珍海味也吃过了,平时不过年,做几个好菜也是常事,但是却再也吃不出童年时年夜饭的美味了,回忆成了再也吃不到嘴的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作者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辛红艳,笔名:飞雁 80后,黑龙江省兰西县生人,喜欢用文字抒写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喜欢把心中的爱用诗文去表达。一个用心生活的人,一个用心写作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