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4年9月,雨过天晴,湖水平路。绣湖西路4号,我在学长的带领下注册报到。从此,有十年我身份证上地址就是这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们那个小时代,没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比不上人民公社那样的风风火火,但我们和改革开放同步,更是最后的几届中师生,我们也有自己的时代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绣湖西路。</p> <p class="ql-block"> 眺望学校,可以看到当年的校办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 夏日,校门外的梧桐树,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宿舍楼眺望,当年我们住的是张老师曾经住过的405,装修过,贴了墙纸有吊顶彩灯,阿生的床边是个大镜子,地铺了红色的地砖。</p><p class="ql-block"> 进门是一侧是小廖,启东,然后是阿生,上面是小地主,接着是根林,上面是卷毛。对面一侧,是小刚,罗汉,中间下面是顺风,上面是阿辉,然后靠窗下铺是我,上面是金鱼。大头,那时候在混合寝室。</p> <p class="ql-block"> 学校老食堂,想想那时候真有意思,10人一桌,居然没有凳子,围着一起吃饭感觉真好。食堂里有5毛钱的菜,荷包蛋煎的真不错,早餐的馒头可以干吃10个,现在是买不到这样味道的馒头了。</p> <p class="ql-block"> 学校食堂外花坛,炎炎夏日,那时常常捧着个搪瓷碗,就坐在这上面吃饭。</p> <p class="ql-block"> 学校后操场,高耸的水塔,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义乌。</p> <p class="ql-block"> 语音室,我们的普通话是从这里起步的。有时候偷偷的在上课时候听歌,被李老师听到了,她也只是连线点提醒一下。</p> <p class="ql-block"> 学校电脑室,我们这时候电脑型号是386,拷贝软件是用软盘,移动硬盘和U盘那是后面的事情,一个软盘也就几兆存储量,上课吕老师教我们学编程。</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学校的活动中心——灯光球场。除了体育活动,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所有大型的晚会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说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迎新晚会。对面那个是琴房,每天练琴的时候,我都会在里面去巡查一遍,记上谁偷懒没来。时间久了,忘了是因为当纪检委员,还是当过一年的文艺委员,才管这个?</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我们班的窗户外面就是学校的围墙,后面的卫生由我们打扫过几次。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楼前的腊梅,隆冬时节,寒香透骨。</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扫地的一对老夫妻让我们印象很是深刻,为人处事见识不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来的图书楼,综合楼。我们的一些社团活动在这里面举行。参加过的社团挺多,金老师的生物社团很是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实验楼吧?</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其实真的挺不错的。记得有一次参加骆宾王公园义务劳动,忘记了,那次是因为卖了一些废品,还是有劳动报酬,大家吃够了大冰冰。那时候的冰块,夏天很过瘾。</p> <p class="ql-block"> 时常会投点稿件,发在校刊和黑板报上。记得那时候文学社社长是黄学长,我们那时的学生写信,写稿,谈论文学诗歌,那样美好的时代回不去了吧?!</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铜管乐队参加演出。</p> <p class="ql-block">义乌师范校徽</p> <p class="ql-block">毕业的时候还有一叠菜票没用完。</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搪瓷碗,记得我还在原来的单位发现过一把义乌师范的热水壶,还拍过照片,但不知道这张照片在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 刷牙,喝水,喝啤酒都用到它。那时候很乖的,快毕业的时候,终于拎了一箱啤酒到寝室。大家试着喝,我除了感觉泡沫挺好喝的,啤酒味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 校服,罗汉保存的很好。记得那时候晒在学校里的校服有时候会落在外面,有时候是被人给勾出去了吧,骑三轮车的大叔居然也穿我们的校服。</p> <p class="ql-block">旧床单</p> <p class="ql-block">毕业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学校校刊</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个名字大咖,大家都还记得吗?</p> <p class="ql-block"> 每天晨读的汉语拼音小报,坚持了三年,以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作为标杆,终于让我们的口音基本达标。</p> <p class="ql-block">义乌师范学校作业要求</p> <p class="ql-block">学校听课笔记</p> <p class="ql-block"> 师范三年,唯一让自己遗憾的,就是把所有练字的时间,都用来偷偷的看小说或去练别的了。字实在太丑了,但为了管窥我们那时候充实的师范生活,只能拿出来用一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的各种征文稿件,毕业那年住在校广播站,无意间翻到同学们的投稿,就这样抓了一把保存下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