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教师成长】静心读书 终身成长

伶俐

<p>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能够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更能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不断进步,收获成长的快乐!</p><p>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更决定了我们必然与书结缘,以书为友,终生与书为伴,寒假里,老师们终于可以在忙碌了一学期之后休憩片刻。而阅读正是放松心灵、涵养生命的最佳方式。假期里,我们马坡回小语文组的老师们共读好书《终身成长》,并交流心得,好书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扇窗……</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大家收获满满😊</span></p> <p> 《终身成长》读后感</p><p>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斯坦福心理学家德韦克通过十年精心的研究,得出的比较严谨科学的结果,其核心理念是: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天赋优势决定的,更多的是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书中主要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和天赋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和智力等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那么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呢?书中提供了获得成长型思维的四步法:接受——观察——命名——教育。人的一生无法重来,每一天都无比珍贵,用成长型思维和这个世界相处,也许每天都会变得更有意义一些。愿我们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终身成长,不枉此生。</p><p> 曹亚楠</p> <p> 《终身成功》读书心得</p><p> 全书最受益的是地方是:在教育中,不能滥用表扬。表扬固然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表扬的重点放错往往是一步一步将小孩推向固定思维的模式。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热爱学习,热爱挑战,热爱颠覆原有的成绩。</p><p> 生活中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多之又多,特别是教师更是居多。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读完此书,我才知道自己平时课堂上看似真挚的“你真棒!”、“你好聪明呀!”、“我好羡慕你呀”……的语言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原来这些夸奖和肯定性的标签都是虚伪的,都是一种表演罢了,对孩子是百害无一益。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们觉得获取知识靠的是自己的聪明,而不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会让孩子们顾忌自己的“聪明”而裹足不前。这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太懂教育,没有运用教育规律,而只是一个课堂的喝彩者罢了。如果继续这样的表演,那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p><p> 张素珍</p> <p> 《终身成长》读后感</p><p> 《终身成长》这本书会帮你忘记天赋、智商和能力的高低,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可以选择的差别,那就是思维模式。作者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分别是固定型与成长型,他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觉得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可以不可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满足于既定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nbsp;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nbsp; &nbsp; </p><p> 对于每个人来说,成长是延续一生的问题。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学习教育,只有不断磨砺与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nbsp;</p><p> 姚丽花</p> <p> 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p><p> 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人是应该终身成长的。假期我认真阅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 使我了解到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原来思维品质的好坏同样可以由学习力来界定,那就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从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执己见,认为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表现为:爱生气,易挫败,讲排场,相信能力恒定并永远不变,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及归属感。与之相反的成长型就是不怕丢脸,有大局意识,向前看,相信自己。多么深刻的见解啊!&nbsp;</p><p> 作为老师,我们要思考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也就是尊重孩子的言论,允许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告诉孩子不怕丢脸,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以实现最终的成长。</p><p>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p><p> 杨晓燕</p> <p> 《终身成长》读书心得</p><p> 寒假期间读了一本特别有意义的书,它是来自美国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卡罗尔·得韦克所著的《终身成长》。</p><p> 这本书在第一部分为我们详细解释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从字面上来就可以理解两者的不同,固定型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而成长型则给人不断变化的感觉。书中提到“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作者从更专业的角度区别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者,对自己的能力的评估不准确多为两种极端,或极高或极低;对成功,认为聪明人永远是成功的,会找各种理由来掩盖自己的不努力;对于自己失败,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而不去关注造成失败的原因,并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会需要努力。成长型思维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能对自己现阶段水平做出准确的评估;对于成功,认为这是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对于失败,认为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中学习和收益,并认为天才也会需要努力才能成功。</p><p> 我们没有谁是完全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或是完全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每个人都是二者的结合体,只是有些人偏向哪一方面的更多而已。我们要不断地成长,那么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起着关键的作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能够明确目标,不断地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他人学习。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并不断地在经历过的问题、困难、失败、成功等方面寻找其规律,并从中吸取经验。</p><p> 在书中通过举例等方式,为我们解释了各种领域的成长型思维。其中尤其提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将成长型思维教给孩子。</p><p> 首先,要掌握称赞的方法,不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关注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其次,要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应该以积极地态度移到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为学习与进步的好机会。最后,要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让孩子对知识死记硬背。</p><p> 成长型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这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建立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那就是接受、观察、命名与教育。</p><p> 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学到的一句话,我也希望能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位学生。</p><p> 杨萌</p> <p> 《终身成长》读后感</p><p> 寒假里,认真拜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书中阐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身才能是不变的,不屑于努力,并且热衷、在乎别人的评判和结果导向,总是掩饰自己不足,遇挫时容易放弃,拒绝自省。另外一种是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会把挫折、失败当作一种体验和学习经历,善于总结经验,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成长型思维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人看待问题有不同的视野,进而有不同的行动,获得进步和成功。</p><p>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的矛盾体。我们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优秀的,它需要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付出,并积极接受挑战和冒险,才能在这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中,获得持续成长。</p><p> 学习、成长、教育、情感的维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迎接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和幸福! </p><p> 胡灵利 </p><p><br></p> <p>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我们心灵力量的源泉,更是照进心灵的一束光芒,它使我们的生命如花朵一般,在阳光雨露中尽情绽放……坚持阅读,积极思考,终身成长!</p>

思维

成长型

成长

终身

模式

固定

孩子

学习

我们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