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年味儿

潍河鱼儿

<p class="ql-block">  九台村,舜王街道驻地,区位明显,位置优越。曾经有位谢姓村民撰写对联描述九台村的地理优势,“东依潍河摇钱树,西靠国道聚宝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遵从乡村传统,2021年初一大清早,天刚蒙蒙亮,勤劳纯朴的九台村人就走街串巷开启了隆重的拜年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带动下,九台村的村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物质生活日益满足,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家乡人的新时尚。很多家庭悬挂起了彩灯与灯笼,庆贺新年,纳吉呈祥,展示喜悦。</p> <p class="ql-block">  农户大门早早大开,喜迎拜年之人。谁家门庭若市,络绎不绝,一是说明这个家族庞大,人丁兴旺;二是说明这户人家睦邻友好,口碑不错。拜年的人来人往,主家倍感骄傲与自豪,人前人后挣足了面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1, 252);">中国年俗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大年初一,九台村的很多家庭都会在大门口处摆放一根"拦门棍”,铺展一些芝麻秸秆。拦门棍,据说是为了将邪魔鬼祟拦在大门外,防止小鬼进家酿成祸端;至于铺展于天井小径上的芝麻秸秆,应该是寓意美好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1, 252);"> 一声“大爷、大娘,过年过的好?”饱含了拜年人最真挚的祝福。“好!好!好!大侄儿快上炕坐坐喝个茶水,拉呱拉呱。”长辈眉开眼笑地回复着。一问一答的话语里彰显出熟悉的乡音与浓浓的乡情,叫人魂牵梦绕,让人欲罢不能。</span></p> <p class="ql-block">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又一年,年龄越来越大,年味儿越来越淡。村子里总有一些人喜欢怀旧,总是固守着一些老物件不放,似乎是住在古色古香的房子里,倚仗几十年的老树遮风挡雨,用着祖先传承下来的家具,就是抓住了时间,留住了青春。</p><p class="ql-block"> 目睹着这些记录沧桑的物品,记忆的闸门再次打开。小时候,数着指头盼年,就是为了穿新衣,放鞭炮,吃好东西。在物质极其贫乏的那个年代,孩童们热衷于拜年的初心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舌尖上的美味?!每到一家,吃上瓜子儿与花生儿,就是打了牙祭。如果再有幸奖励2块水果糖,那真是天上掉馅饼,成意外之喜了。曾经为了讨得糖果,我们几个小弟兄们进行过分工合作,每到一家,前面的哥哥们一起喊:过年好!调皮的小弟则在后面大喊:2块糖!这一句幽默善意的提醒起到的最大作用往往是在哥几个拜完年之后,收获满满一袋糖果儿,成为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p> <p class="ql-block">  拜年路过九台村曾经的行政办公室,如今旧貌换新颜,更名为党群服务中心。围墙拆除,新辟一处广场,配备了各种体育运动设施,全天候向村民开放。这也许就是父老乡亲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生动写照吧!</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贴的对联,全部是大人购买对联纸,由小孩子毕恭毕敬地拿着纸张到学校请老师书写。小孩子在老师对面抻拽着对联纸,虔诚地望着老师挥毫泼墨,眼神里流露出的全是对传统文化的膜拜之情。随着工业化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印刷对联成了产业,可以批量生产了。基于这个缘故,很少有人再去请人书写对联了。不知道这是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抑或是传统文化继承的断层?心里总感觉失去了一点什么。机器印制对联也对年味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吧。</p><p class="ql-block"> 令我们欣慰的是,近几年来,村子里再次兴起了手写对联热。拜年时,人们开始关注门上张贴的对联是否手写。若是纯手工书写,人们则会围着对联品头论足一番。从一句句言简意赅的评语之中,我仿佛捕捉到了文化的影子,又闻到了年的味道。</p>